新冠會導致糖尿病嗎?
有網友發了一張圖,暗示新冠感染后有很高的糖尿病風險。我覺得大家都來關心糖尿病是好事,畢竟咱們國家有超過一億糖尿病患者,每年給許多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中午就簡單聊聊這個話題。
先說一下,本篇的含焦量有點高。
1. 糖尿病本身的簡單科普,我之前在寫「新冠疫苗導致糖尿病」這個話題時說過了(微博正文),抄一段自己寫的過來大家先有個大體認識。
糖尿病分兩種類型,簡單來說1型是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2型主要是胰島素抵抗,后者占了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目前對1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普遍認為是1型糖尿病之所以有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是由于T細胞介導的胰島β細胞(胰島素分泌細胞)破壞。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糖尿病患者通過積極正規的治療可以保持相對正常的生活,降低并發癥風險(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但是糖尿病目前是無法根治的。
2. 然后讓人很焦慮的一點是,很多病毒感染后都觀察到1型糖尿病風險上升。
比如2021年日本研究人員發表在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的研究(DOI: 10.1111/jdi.13540),分析了2014年到2018年一萬多名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的數據。
研究全文感興趣的話自己去看,這是研究結果,請品鑒:
流感診斷后180天內,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了30%!
看完我非常焦慮了,畢竟中國每年季節性流感的估計感染人數平均在500萬~1700萬人(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7423),如果按照其他模型的估算可能更高,那每年得有多少流感感染者患上糖尿病啊。
3. 然而更讓人焦慮的是,流感導致風險提高的糖尿病除了1型還有2型,而感染后糖尿病風險提高的病毒還遠不止流感一種。
今年發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DOI:10.1016/j.jiph.2022.03.002)的一篇綜述,就說了各種呼吸道病毒感染與糖尿病的關聯。
流感病毒咱們上面提到的了,這邊又提供了很多讓人焦慮的事實。比如挪威的一項研究表明在30歲以下人群當中,甲流(H1N1)大流行后1型糖尿病的風險大約提高了20%。
(原始研究說還沒有找到甲流和1型糖尿病的明確關聯,但是,實驗室確診的H1N1人群中,1型糖尿病風險居然提高了126%(數字沒打錯)!)
還有中國的一項病例報道發現,中國一名女性H1N1感染者在感染后出現了糖尿病的酮癥酸中毒。
還有其他病毒也會,從巨細胞病毒到RSV到鼻病毒,都有研究觀測到這些病毒感染后糖尿病風險提高。
請品鑒:
-韓國的研究發現感染巨細胞病毒,對照組的2型糖尿病風險顯著上升(5.6% vs 2.2%);
-荷蘭的研究發現,85歲以上感染巨細胞的人群當中,患糖尿病風險是未感染者的兩倍。
4. 然而焦慮完之后,咱們話說回來,這些研究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劃重點——這些都是觀測性的隊列研究,主要記錄現象本身,提出可能的假設,但是并沒有斬釘截鐵的因果分析。
原因之一在于,因果關系分析并不是病例統計研究需要做的(它也做不到),這需要更多大量的研究才能證實或證偽,包括細胞學試驗、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等。
原因之二在于,但凡做過科研的朋友都知道,每一項研究都有其明確的實驗設計,而實驗設計都有其局限性,很難得出普適性的簡單結論。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每個研究的對象都是特定的。
我們就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發的新冠和糖尿病的研究(DOI:10.1016/S2213-8587(22)00044-4)為例,這項研究Nature也做了解讀。這是針對美國退伍軍人的研究,以白人男性為主,平均年齡60歲,許多人血壓偏高且超重,8%患有心腦血管疾病,5%患有癌癥,入組的是Omicron之前的病例,沒有疫苗接種過的亞組分析。
而具體提高的原因目前不清楚,有可能是新冠感染者一系列背景變化(社會、經濟狀況)間接促成了研究結果,也有可能新冠感染者在感染后更高頻率的醫療隨訪或門診,使得他們有更高概率發現糖尿病。
原因之三在于,之所以研究人員沒有直接歸因為新冠感染后導致糖尿病,是因為目前針對兩者關系的細胞學研究還很初步(包括對病毒直接對胰島細胞破壞、自身炎癥反應等),并不能很有力的解釋這個差異——而這一點,同樣出現在其他病毒感染后糖尿病風險上升的觀測性研究上。
所以在可靠的研究當中,對于結論都很慎重,因為論文都是需要經過同行審議的,很少能見到自媒體上那種石破天驚的結論。對新冠夜以繼日的研究本身,是讓我們對這個病毒以及它所引起的疾病有更準確全面的認識,從而制定科學的防控方式。
對了,順便辟一個微不足道的謠言,無論新冠病毒感染本身對糖尿病的真正促進因素有多大,它所導致的糖尿病都幾乎不可能導致大家最近在媒體報道中看到的截肢。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常識問題。在糖尿病病程中,從確診到出現糖尿病足通常需要5~10年以上時間,這是一個慢性病;而導致極小部分新冠感染者需要截肢的是直接原因主要是血栓形成,這是一個急性病理生理改變。
5. 實際上,我們并不會因為某個病毒感染后的某些癥狀而改變對這個病毒的態度。各國CDC的防控建議都非常明確,那就是個人應該充分利用可用資源,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這一點對于新冠病毒、RSV、流感病毒等所有呼吸道傳播病毒都是一致的。
包括以上各種病毒與糖尿病的研究,在研究中也提到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后發生重癥的風險高于普通人,更應當優先接種疫苗。
所以,在各種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即將來臨的時候,你在焦慮各種并發癥的同時,真正應該做的其實有三點:
1.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盡量避免肥胖、糖尿病這些問題;
2. 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NPI措施始終有效;
3. 接種疫苗,這幾乎是所有權威指南都在大力提倡的。
SARS-CoV-2的本質是一個病毒,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做好個人防護,盡可能避免病毒感染。當然,我們并非生活在無菌環境當中,所以第二個層面是,盡可能降低感染后重癥和死亡的風險。
在戰場上穿了防彈衣戴了頭盔不代表不會挨槍子,但是能降低挨槍子之后掛掉的概率。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