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行情,頗有點回到牛市的氛圍:半導體、券商、消費、醫(yī)藥……多個熱點板塊爭奇斗艷,兩市交易的4981只股票,上漲的有4256只;144只股票漲幅超過9%……
每個板塊上漲都有著漂亮的導火索,半導體是因為股神買了臺積電;醫(yī)藥是因為蓮花清瘟等賣斷了貨;“牛市旗手”券商股是低估值且開展新業(yè)務;消費是精準防疫后人們更方便旅游、聚餐了……
A股上漲,投資者當然是幸福的!只是,看看最近的港股,恒生科技指數(shù)半個月漲了33%,又莫名地酸楚了起來……
股神大手筆買入臺積電,
半導體要翻身?
A股市場,周二最大的熱點非半導體板塊莫屬。
被市場戲稱為“渣男”的半導體板塊今年以來跌幅巨大。截至當日收盤,半導體ETF今年以來跌幅高達30.84%,遠高于上證指數(shù)的13.89%,也高于創(chuàng)業(yè)板指的26.81%。
半導體板塊今天罕見暴漲,幾乎霸占了整個漲幅榜。上漲的導火索是股神巴菲特大手筆買了臺積電。
美東時間周一盤后,巴菲特公司——伯克希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13F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伯克希爾三季度大舉建倉臺積電,共買入6006萬股,持倉市值達41億美元,占總倉位比例為1.39%;直接將臺積電干進了伯克希爾的前十大重倉股。
這一消息讓市場頗感意外。一方面,半導體的主要下游行業(yè)消費電子持續(xù)低迷,就在今天還傳出了三星要砍單3000萬部手機的消息。另一方面,巴菲特不愛科技股是出了名的,除了蘋果以外,其投資方向一直偏向消費、傳統(tǒng)行業(yè)。
凡是超出預期的東西,都是股市的最愛!
除了股神出手引來市場的各種遐想外,另一方面,對于A股的半導體股票來說,整體估值已接近2017年來的歷史底部。中信證券表示,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當前正處于周期下行通道,行業(yè)庫存水平大概率已在三季度見頂,并開始回落,股價亦有望跟隨庫存水平觸底回升。
湘財股份三連板,
“牛市旗手”能扛住大旗嗎?
被稱為“牛市旗手”券商板塊也狂嗨起來。湘財股份、財達證券、光大證券三股漲停。其中湘財股份已是三連板。
關于券商走強的原因,市場大概搜羅出下面五個原因:
第一,10月至今市場成交量持續(xù)上升,市場情緒回暖。
第二,據(jù)國信證券統(tǒng)計,當前,券商板塊PB(市凈率)估值處于十年來2.53%歷史分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第三,近期券商行業(yè)迎來一系列政策紅利: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整體下調轉融資費率40BP、滬深交易所分別擴大了融資融券標的股票范圍、科創(chuàng)板股票做市交易業(yè)務正式啟動等。
第四,資管業(yè)務已逐步成為券商主流業(yè)務。目前,券商資管子公司的行業(yè)隊伍已逐漸擴容至24家。
第五,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從業(yè)績層面來看,三季度券商除自營業(yè)務外,多項業(yè)務均實現(xiàn)環(huán)比改善,投行業(yè)務實現(xiàn)同比增長,四季度券商業(yè)績有望在低基數(shù)背景下進一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證券曾在2020年7月和今年6月的券商行情中成為行情的發(fā)動機,大盤也確實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走強。今天光大證券再度漲停,能否再次扛起“牛市大旗”?滿懷期待。
除了以嶺藥業(yè),
還有哪些藥能“抗冠”
連花清瘟膠囊在石家莊賣斷貨的消息刷屏。
受消息刺激,生產連花清瘟的以嶺藥業(yè)連續(xù)第二個交易日漲停。自9月27日以來,以嶺藥業(yè)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股價從18.83元漲到37.76元,整整翻了一倍。
以嶺藥業(yè)方面對“斷貨”傳言也做出了回應,近兩年公司一直在做產能提升工作,生產基本上是跟著銷售進行安排,盡全力保市場供應。未來,連花清瘟沒有漲價計劃。
三季報顯示,以嶺藥業(yè)前三季度共實現(xiàn)凈利潤14.14億元,同比增長15.58%。機構預計,連花清瘟膠囊三季度實現(xiàn)收入11-12億元,同比增長25%~30%。
除了以嶺藥業(yè),還有兩只新冠治療股票漲停。
生產布洛芬原料藥的亨迪藥業(yè)上演20CM漲停。公司此前曾在互動平臺表示,其生產的布洛芬原料藥相關制劑產品可用于有發(fā)燒癥狀的新冠患者的退燒治療。
生產藿香正氣膠囊的貴州三力四天三板。其主要產品藿香正氣膠囊、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均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并被列為醫(yī)學觀察期、危重型治療推薦用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今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中藥組分藥物進行高效篩選,使得研發(fā)“通治方”成為可能。
此外,近期多個新冠藥物進入臨床后期,受疫情影響開發(fā)進度可能加快。
恒生科技半個月暴漲33%,
港股為何比A股猛?
繼上周五之后,港股周二再度暴走。恒生指數(shù)大漲3.86%,恒生科技指數(shù)暴漲7.08%。
板塊個股方面,科網(wǎng)股大漲,2.7萬億市值的騰訊控股再度暴拉10%,股價逼近290港元,從底部已經大漲約40%。嗶哩嗶哩漲超15%,阿里健康漲超14%,阿里巴巴漲超11%,中概互聯(lián)ETF漲超7%,“丐幫人”可謂苦盡甘來。
物業(yè)板塊也大幅上漲,融創(chuàng)服務漲逾37%,世茂服務漲超24%,碧桂園服務漲逾18%。
11月以來,僅半個月的時間,恒生指數(shù)已上漲24.89%,恒生科技指數(shù)更是暴漲33.70%。而同期滬指僅反彈8.32%,創(chuàng)業(yè)板指僅反彈7.36%。
此前,A股和港股都是苦哈哈的,為何港股漲起來比A股猛的多?
首先,大家都慘,但港股慘得更多。今年前10月,恒生指數(shù)跌了37.23%,恒生科技指數(shù)更是接近腰斬,跌幅高達49.70%,而同期滬指跌幅只有20.50%。
從上市公司的構成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此前,港股跌得最兇的當屬內房股和回港中概股,近期反彈最猛的也恰恰是這兩個板塊。由于這兩個處于風口浪尖的行業(yè)在A股中占比很小,因此得以規(guī)避它們帶來的巨幅波動。
更重要的是,由于此前美聯(lián)儲的激進加息,比A股市場更加開放的港股承擔了更大的外資流出壓力。如今美聯(lián)儲加息預期見頂,對港股構成了更加直接的利好。
一位資深投資者表示,當中國經濟復蘇時,資金會脫虛向實,對A股而言,其資產端向好,但其負債端卻是受損的,即上市公司業(yè)績有望好轉,但市場資金政策就沒之前那么寬松了;只不過由于前者的力量大于后者,整個股市還是上漲的。但對于港股來說,流動性更主要看美元,美元加息放緩是負債端利好;中國經濟向好,則是上市公司業(yè)績向好,即資產端也是利好。
此外,上個月,新上任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宣布擬修改主板上市規(guī)則,吸引無盈利、無收入科技公司上市,預計明年可施行。11月7日,香港財經庫務局局長許政宇在立法會上表示,爭取明年第二季度為香港上市發(fā)行人增設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
這些舉措的實施,有望改善港股此前存在的估值和流動性問題。
這樣說起來,A股跑不過港股,好像也沒那么令人酸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