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持續了半年多,這場戰爭來得猛烈,過程蹊蹺,還有幾分“超級軍事大國竟打不過18線小國”的出人意表。
是的,在大眾認知里,俄羅斯是兵強馬壯的龐然大物,烏克蘭是“過氣網紅”。俄羅斯的對手,是美國這種同量級的選手。烏克蘭?分分鐘拿捏罷了。
在俄烏戰爭伊始,國內外媒體、專家對戰爭結果的預測也曾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更有言論聲稱俄軍會在極短時間內拿下基輔。
但事實說明,開戰半年多以來,俄軍雖然整體局面占優,但也打得亦步亦趨,甚至有些騎虎難下的尷尬。
復雜的形勢暫且不談,有幾個問題,是戰爭以來大家比較好奇的。
一、烏克蘭為何不對俄本土發動遠程打擊
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沒少用導彈攻擊烏境內目標,發射了包括圓點、口徑、伊斯坎德爾,甚至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烏克蘭作為國土淪陷、失去制空權、防空力量薄弱的一方,在迅猛又精確的導彈面前,幾乎成了活靶子。
作為現代戰爭中效果奇佳的打擊手段,而且本著以牙還牙的原則,烏克蘭完全可以發射導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甚至莫斯科的重要目標。
但事實上,他們并沒有這么做。主要原因是:
1. 烏軍主要列裝的“圓點U”戰術導彈射程有限,可謂鞭長莫及。
2. 一旦烏克蘭使用導彈反攻俄羅斯本土,無論能否有建樹,戰事都將升級。而打導彈戰,烏克蘭顯然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只會讓局勢更加惡化,加速戰敗進程。
二、俄軍為何不大舉進攻基輔
奪取首府、政治中心,是擊垮敵人士氣的最有力手段之一。但我們看到,俄烏開戰以來,俄軍雖然手段強,節奏快,三路開花,齊頭并進,但主要戰區都集中在烏東南部,對基輔更多是采取了圍而不打的策略。
而俄軍之所以不敢對基輔強攻猛打,也是顧慮太多。
首先,從精神層面講,對基輔發動全面進攻,可能會徹底激起烏克蘭人民的反俄情緒,使戰爭升級,俄羅斯也將面臨更大的戰爭、輿論壓力。這與俄羅斯宣戰的出發點不一致。
其次,從實際層面講,基輔是座大城,建筑密布,人口繁多。除非俄羅斯想讓基輔成為第二個格羅尼茲,否則必將陷入漫長的巷戰、游擊戰中。這種結果絕非樂意見到的。
三、北約為何不給烏克蘭提供更強的進攻型武器
俄烏沖突中,北約方面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費援助,以及“毒刺”、“標槍”等好用的單兵反坦克、防空導彈,對缺乏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的俄軍戰機坦克造成了巨大威脅,使后者損失慘重。
不得不承認,北約不斷地輸血,是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最大底氣。但話說回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雙方早就心知肚明,北約何不給烏克蘭提供更強的進攻武器?
原因其實很簡單,怕刺激到俄羅斯。
俄羅斯已多次聲明,如果北約明目張膽地給烏克蘭提供進攻性武器,將被視為宣戰行為。顯然,北約只想讓烏克蘭充當馬前卒,作為炮灰部隊消耗俄羅斯國力,而自己并不想被卷入到戰爭中。畢竟和戰斗民族全面為敵,確實是危險至極的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