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于查到自己的核酸結果,陽性。
之前沒有陽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陸續“陽了”,總有一種眼看著人家考完放假解脫了,我這還不知道啥時候考試的感覺,最關鍵的是人家還給你介紹考試經驗。所以測出陽性后,反而感到如釋重負:有的事只有親歷,個人才能邁過心理恐懼的那道坎兒。
感染以后都有什么癥狀,吃什么藥?家里沒藥怎么辦?家有老人孩子該怎么做好隔離防護?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以及身邊朋友,還有群里家長的相關經歷,希望能幫大家減輕一些焦慮和恐懼。
陽了,家里沒藥怎么辦?
感染病毒的這2天:
12月12日
早上起來覺得很冷,冷到什么程度?辦公室空調開到了29度,依然手腳冰涼。后來逐漸感到頭暈,開始發燒,因為不確定是風寒感冒還是“陽了”,趕緊去醫院做了單管核酸,回家后等結果。因為平時很少感冒,家里幾乎沒有備什么藥。小區附近的藥店跑遍了,只買到了溫度計,一量38.5度。想試試美團買藥,結果顯示都要3-5天才能到。買不到退燒藥,中午太陽很大,就去曬太陽了,先緩解一下身體發冷的癥狀(曬了之后的確感覺暖和了)。
下午回到家里,只找到幾袋感冒靈和阿莫西林(有人說阿莫西林沒有用),吃完發現阿莫西林2020年就過期了,再量燒到39度了,渾身酸痛。查核酸結果,還沒出,把癥狀說給身邊朋友聽,他們都說十有八九陽了。后來就是不停地喝熱水,用毛巾浸冷水濕敷額頭,穿厚睡衣蓋兩層棉被捂汗(網上也有人說高燒捂汗不科學,因為實在買不到退燒藥,只能用這些不靠譜的土方法試試)。晚上九點多核酸結果還沒出,焦急等待中又昏睡過去。
12月13日
好在今天早上起來燒退了一點,降到了38度,但是扁桃體發炎很厲害,喝水吞咽都很困難,吃什么都是苦的,喝甜水也像喝中藥一樣,然后就是咳嗽、鼻塞、流鼻涕、流虛汗,幾乎就是把感染后的癥狀挨著走了一遍。上午十點多,核酸結果終于出來了。那一刻的感覺,百味雜陳,壓力、焦慮、恐懼略有,此外還有一絲絲該來的終于來了的釋然。
關于“陽了”這件事:
最近不止看到一個家長在朋友圈里喊:“家門都不敢出,好懷念靜默的日子”……聽我說,你們的害怕和堅持我也都經歷過,但是這個病毒無孔不入,靴子總會落地,生病的痛苦遲早要經歷,一直被這種未知的恐懼折磨著,相當于承受了雙倍的痛苦。
真的“陽了”也未必是件壞事。2022年11月20日,美國哈佛,斯坦福和耶魯三所高校在MedRxiv聯合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
這說明,健康人自己產生的抗體,效果比疫苗還更勝一籌。
搶不到藥也不必太過焦慮。今天看到科普中國發布的一篇文章《其實,世界上沒有能“治愈感冒”的感冒藥》,大意是說,得了感冒,吃藥7天好,不吃藥一個星期好。新冠也是這樣,藥物只是緩解癥狀,即使吃了藥,恐怕該經歷的還是得經歷一番。最后希望早日轉陰吧。
家里有孩子怎么隔離?
今天發燒的情況有所好轉,于是跟身邊有同樣經歷并且有孩子的朋友聊了聊,也問了一下他們的癥狀和做法,以及居家隔離的措施,以供大家參考。
癥狀基本上差不多,前期大多是畏寒、高燒、渾身疼、喉嚨痛,然后就是咳嗽、鼻塞、身體無力。其中一位朋友吃的是感冒藥和維生素C,另外兩位朋友吃的布洛芬、阿莫西林,打了退燒針。但均表示出現反復發燒的情況。
朋友一:
朋友二:
朋友三:
感染后,基本上都是自己單獨待在一個房間,由家人送水和食物,盡量不開門,開窗戶通風,出房門就戴N95口罩,不讓孩子靠近,其中一位朋友擔心傳染小孩老人,選擇讓他們回老家了。
朋友一:
朋友二:
朋友三:
小孩感染后怎么用藥?
前段時間,家長群都是討論什么時候復課的,這兩天,都變成了孩子感染后有什么癥狀,吃什么藥物。
感染后都有哪些癥狀?
有家長說娃第一天渾身酸痛,發燒;有家長說,娃胃疼,低燒;還有家長說早晨高燒,現在想吐。
小孩如何用藥?
大多數家長說,給娃小孩用的美林;也有家長說用的退熱栓,小區肺科醫生說,塞屁股的比較安全;還有家長說,沒有用藥,泡了個熱水澡,自己退燒了。
多久能好?
有家長說,第五天了,食欲好好,感覺活過來了;也有家長說,五天了,還是心慌氣短,很難受。
如果實在不清楚自己到底陽了沒,可以對照下圖看看: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
陽了也別擔心,這份小藥箱可以收藏備用: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自我治療,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最好趕緊就醫: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