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關于“美軍參聯會-聯合參謀部”這個主題,本工作室之前已經發布過兩篇文章——《中國為何不學美國搞參謀長聯席會議,中美聯合參謀部有何不同》,《10萬多字詳解美國的20名“軍委”委員》,今天是“美軍參聯會-聯合會參謀部”這個主題的第三篇文章——“什么人可以調到美軍聯合參謀部當部長,發展前途如何”?
近3年來,許述工作室一直追蹤美軍參聯會-聯合參謀部19個主要職位的歷任領導人,每個人物的信息資料5000字+,目前一共積累了幾十萬字的資料。總體而言,參聯會主席和各軍種“老板”(海軍作戰部長、空軍參謀長、陸軍參謀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太空軍作戰部長)一般是“釘子戶”,不干滿4年不會輕易走人,而聯合參謀部主任和8個部的部長們則不同,除少數人在部分不那么重要的部長位置上退休外,多數人則借助擔任重要部門部長為自己的履歷鍍金,作為跳板,干2年左右晉升更高職位。
盡管美軍參聯會-聯合參謀部沒有實權,但由于美軍越來越強調聯合作戰,在聯合參謀部當部長十分有利于從全軍角度思考問題,拓展戰略視野,培養全局思維。最實惠的是,有了聯合參謀部部長的經歷,履歷上更為光鮮,有利于下一步晉升要職。
在聯合參謀部任職還有一個潛在的巨大好處——有助于建立強大的軍內外關系網。蘭德公司報告《美國如何培養將軍》(本工作室有中譯本)寫道:就聯合部隊任職經歷來說,重要的崗位包括聯合參謀部或國防部長辦公室的參謀崗位。這些經歷可以讓軍官最大限度地接觸軍種以外的高級官員,建立強大的人際關系網。一名現役校官根據他在空軍和聯合部隊任職的經歷觀察到:“資深上尉和新晉少校們都努力爭取成為某位高官的秘書或助理,這些職位被視為提前晉升的捷徑。當你在空軍說起‘提前晉升的軍官’時,你指的是將官,他們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換句話話說,在聯合參謀部任職對普通校官級參謀來說也很有好處,更不要說部長大人們了,更是受益良多。
目錄1
目錄2
目錄3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當上聯合參謀部部長呢?
由于本工作室對上述職位人物的追蹤始于2020,下面就以2020年以來歷任部長的具體案例加以說明。
先來說聯合參謀部主任
第一任主任是來自空軍的格倫·D·范赫克
第二任聯合參謀部主任安德魯·P·波帕斯
第三任聯合參謀部主任詹姆斯·明格斯,來向是聯合參謀部作戰部部長
第一任主任是來自空軍的格倫·D·范赫克,2019年9月出任該職,屬于由聯合參謀部副主任“轉正”。一年后,此人升任北方司令部司令,晉升為上將。接任者安德魯·P·波帕斯則來自陸軍,2020年10月出任聯合參謀部主任。不過,和前任不同,他不是由副職“轉正”,而是由聯合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升任聯合聯合參謀部主任。但他也有與前任類似之處——繼續高升,于2022年7月出任陸軍部隊司令部司令,晉升上將。現任聯合參謀部主任詹姆斯·明格斯和其前任安德魯·P·波帕斯的出身和晉升路徑類似,都來自陸軍,都由聯合參謀部作戰部長轉任聯合參謀部主任,未來晉升上將問題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參謀部8個部中,排在第一的(即J1)既不是作戰部也不是情報部,而是人事部。看起來,人事部似乎是8個部中最重要的部,但事實是其他6個部的部長都是中將軍銜,只有人事部和情報部部長是少將軍銜。人力資源與人事部第一任部長萊尼?里舒來自空軍,于2019年就任,擔任此職前是聯合賦能司令部(美國運輸司令部下屬的一個次級司令部)司令。不過,他沒能再前進一步,在J1部長任期滿后退休。現任部長戴維·艾薩克森則來陸軍,2022年6月就任,此前是網絡空間司令部(成立于2010年5月21日,原先是美戰略司令部下屬的二級司令部,2018年5月升格為職能性聯合司令部)參謀長。
情報部(J2)第一任部長弗蘭克?惠特沃思來自海軍,2019年3月正式就任,擔任此職前,他是國家安全局獲取特定情報行動辦公室副主任。任期滿后,他于2022年6月調任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局長。第二任情報部長是迪米特里·亨利,由中央司令部情報部部長轉任而來。
第一任作戰部長安德魯·P·波帕斯
第二任聯合參謀部作戰部部長詹姆斯?明格斯
第三任聯合參謀部作戰部長道格拉斯·西姆斯
作戰部(J3)第一任部長安德魯·P·波帕斯由陸軍第101空降師師長調任而來,經過J3部長的歷練,隨后實現“兩連跳”——2020年出任聯合參謀部主任,2022年晉升陸軍部隊司令部司令。繼任部長也來陸軍,即陸軍第82空降師師長詹姆斯?明格斯,他于2020年10月出任聯合參謀部作戰部部長,隨后又出任聯合參謀部主任。現任部長道格拉斯·西姆斯同樣來自陸軍,2022年6月就任,之前是陸軍第1步兵師師長。從聯合參謀部作戰部最近3任部長的情況看,該職位似乎被陸軍壟斷,且多由師長直接調任。
后勤部(J4)第一任部長是喬瓦尼?塔克,2018年8月正式就任,擔任此職前是空軍第18航空隊司令。他沒能更進一步,在聯合參謀部后勤部部長這個位置上退休了。第二任部長山姆·巴雷特于2020年8月就任,此前是空軍第18航空隊司令。不過,他也在這個位置上退休了。看起來,后勤部長的位置被空軍霸占,兩任部長不僅都出自航空隊司令,甚至是同一個編號的航空隊。現任部長萊昂納德·科欣斯基仍然來自空軍,具體是空軍第5航空隊副司令調任而來。如果說近年來聯合參謀部主任和作戰部部長被陸軍壟斷,那么后勤部長似乎則由空軍占據。不過,聯合參謀部后勤部部長似乎不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職位,兩任部長都在這個位置退休,這是否也會是現任部長萊昂納德·科欣斯基的最后一站呢?我們將持續關注。
戰略計劃與政策部第一任部長戴維?奧爾文
第二任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麗莎·弗蘭切蒂
第三任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史蒂夫·科勒
戰略計劃與政策部(J5)第一任部長是戴維?奧爾文,空軍中將,2019年1月就任,由該部副部長“轉正”而來。現在,他已經離職,出任空軍副參謀長。其繼任者是一名海軍女中將——麗莎·弗蘭切蒂,2020年正式接任,此前她是海軍作戰部副部長/海軍作戰發展辦公室主任(N7)。此人非常能干,其女性身份也很引人矚目,現已離職并出任海軍作戰部副部長,晉升上將。現任部長史蒂夫·科勒也來自海軍,由第3艦隊司令調任而來,2022年7月就任聯合參謀部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兼任聯合國軍事參謀委員會高級成員)。最近3年,科勒換了3個位置(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第3艦隊司令、J5部部長),J5部長很可能也是他的一個過渡性職位,還會繼續高升。
聯合參謀部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網絡部(J6)第一任部長是布拉德福德·施韋多(同時兼任聯合參謀部首席信息官),空軍中將,2018年7月就任,之前他是空軍部長辦公室首席信息官。不過,布拉德福德·施韋多在這個部長位置上干到頭了,期滿退休。接替他的是丹尼斯·克拉爾,來自海軍陸戰隊,2020年5月就任,之前的職位是國防部副首席網絡顧問/網絡政策高級軍事顧問。和其前任一樣,丹尼斯·克拉爾也于2022年8月也在J-6部長位置上退休。現任部長馬麗·奧布萊恩則來自空軍,2022年8月就任,此前他在空軍參謀部擔任負責情報、監視、偵察與網絡效果行動的副參謀長。看起來,J4(后勤部)和J6都不是很有前途的部門。現任J6部部長馬麗·奧布萊恩能不能逆天改命,要看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部隊發展部部長(J7)第一任部長是丹尼爾?奧多諾休,來自海軍陸戰隊,2018年5月就任,此前他是海軍陸戰隊副司令(分管信息戰)。目前,丹尼爾?奧多諾休已經退休。接替其位置的斯圖爾特?蒙施來自海軍,2020年5月就任,擔任此職前他是海軍作戰部分管教育與培訓的副部長,現已高升,于2022年7月底出任美國歐洲/非洲司令部海軍部隊司令并晉升為海軍上將。現任部長達格溫·安德森則來自空軍,由聯合參謀部作戰部(J3)副部長跨部門調任J7部部長,2022年8月就任。最近3任部長來自3個不同的軍種,部隊發展部部似乎長有各軍種“輪流坐莊”的意思。
最后一個部是聯合參謀部部隊編制、資源與評估部(J8),第一任部長羅納德?博克索爾來自海軍,2019年6月就任擔任,之前是海軍水面戰中心主任。2022年6月,他J8部長位置上退休。現任部長莎拉·喬伊納也來自海軍,此前為海軍部立法事務處處長。目前來看,J8位置被海軍抓得較牢。
目前來看,作戰部(J3)和戰略計劃與政策部(J5)是最有前途的兩個部,且分別由陸軍和海軍系統的將領主導。后勤部(J4)和聯合參謀部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網絡部(J6)的前途則較為黯淡。海軍陸戰隊作為“四等人”,在上述8個部長職位中沒有多大競爭力,而空軍在重要部長位置上(如J3和J5)也爭不過陸軍和海軍,只好瞄準其他次一級的部長職位。蘭德公司報告《美國如何培養將軍》寫道:“由于其他軍種更容易獲得聯合參謀部有實權的作戰部(J-3)及戰略規劃與政策部(J-5)的職位,空軍于是將重點放在部隊編制、資源與評估部(J-8)的職位上。”但這也不容易,J8最近兩任部長仍然被海軍把控,不容空軍染指,所以空軍能夠控制的部長職位主要是J4。
總之,J3(作戰)由陸軍壟斷,J5(政策計劃)由海軍占據,J4(后勤)由空軍把控,三個軍種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勢力范圍”。至于其他5個部的部長,各軍種都有染指的機會,競爭比較激烈。
表1
表2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過《這才是美軍》和《兵道》,現創辦工作室,聚焦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