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小城的西街口有一家酒坊。
店老板在鄉下的老宅釀白酒,然后運到城里出售——店里的就都是散裝賣的。
平時,都是老板和一個伙計看店。老板回鄉下了,店里就剩伙計一個人。
一天清晨,老板和伙計早早去店里,結果老板發現店里一個酒壇子的蓋子掉落在地上,壇子里的酒淺了很多。
老板有些不快地問伙計,這是怎么回事?
伙計也很無辜,因為他說昨天關店上門板的時候,壇子蓋得好好的。
老板懷疑伙計打烊后趁自己不注意偷酒了。但這件事還沒調查清楚,突然下雨了,柜臺上的房頂不知道什么時候破了個洞,被淋得濕溚溚的。老板趕緊找來瓦匠,重新鋪瓦才把屋頂補好。
瓦匠臨走時提醒說,屋頂上這洞破得有點大,平時野貓打架頂多壞一兩片瓦,讓老板平時還是注意點。老板并不以為然。
這之后連著好幾天,老板因為對伙計有懷疑,因此他一刻不停地貼身盯著伙計,不給伙計偷酒的機會。
然而,又一天的清晨,老板來到店里,發現壇子的蓋子又掉在一旁,壇子里的酒又少了。
老板覺得伙計肯定是在夜里又偷偷溜過來了,心里非常生氣,但依然不動聲色,還想這伙計夠笨的,偷完酒難道就不能把蓋子蓋好嗎?
后面幾個晚上,老板一吃完晚飯就趕回店里,藏在一堆竹編的筐子、簍子中間,想當場抓伙計一個現行,但一連幾天都落空了。
一天晚上,老板守到半夜,正昏昏欲睡時,突然聽到酒壇蓋子掉下來的聲音,老板頓時睡意全無。
他透過竹編器具的縫隙,借著透過兩扇天窗傾瀉到屋內的月光,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 一條深色的大蟒尾巴則掛在房梁上,身體懸在半空,腦袋正伸進酒壇里。
這條大蛇碗口粗細,已然又把屋頂穿了一個洞。
老板被嚇得渾身癱軟,但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過了好一會兒,喝完酒的大蟒慢慢將身體抽了上去,然后從房頂那個窟窿里消失了。店老板在一堆竹編中緩了半天,才哆哆嗦嗦地離開了。
第二天,老板跟伙計說了自己頭天晚上的事,伙計也被嚇得夠嗆。兩人商量了一通,覺得這事不能聲張,不然誰還敢來買酒?伙計琢磨了半天,給老板建議把酒壇子里裝上度數更高的原漿頭酒,如果大蟒喝醉了,那就可以逮住它了。
老板覺得伙計的主意可行,于是便從鄉下酒坊弄來頭酒原漿灌到酒壇子里。
此外,老板還特意從村里找了幾個精壯后生,讓他們天黑之后在店里看店。
幾天后,這條大蟒果然又來了!只不過,這一回大蟒喝了一通之后,卻沒能抽身溜走。
喝醉了的大蟒,尾巴一松,身體從梁上掉下來,整個兒癱在了酒壇邊。
一個值夜的膽大后生這時上去戳了戳大蟒,發現它一點兒反應都沒有,才匆匆去通知老板和伙計。
老板和伙計過來后看著喝醉的大蟒,突然一籌莫展,要怎么處理它呢?
老板本來是想,痛快點一刀把蛇頭給砍了,天亮了把殺死的大蟒送到縣太爺那兒去——好歹這是城里的一樁奇事,這么一弄沒準能給自己的店帶來些名氣。
但是,伙計這時又給老板出了個主意,他說不如把蟒皮剝下來蒙鼓,當作鎮店之物。老板被說動了。
于是,這些人費了好大的勁,才在夜色中把大蟒扛到運河邊。比胳膊還粗的蛇身扛在肩上,令每個人都覺得又沉又刺骨的涼。
來到河邊后,老板讓兩個后生舉著火把,大家七手八腳把大蟒綁在一棵樹上。可是這條蟒實在太大,它的上半段勉強被綁在樹上了,但下半段只能拖在地上。
等這一切都弄完,已經快天亮了。更要命的是,經過了這么長時間,酒勁兒過去之后,大蟒此時開始慢慢蘇醒了。
當這條超級大蛇意識到自己被抓了,它暴躁地掙扎起來,尾巴不停地在地上扭著、掃著。
眾人都被嚇住了,一時不敢靠上去。
沒一會兒,有兩根麻繩出現了松動,伙計一看不行,壯著膽子吆喝后生們一起去把麻繩扎緊。其實每個人都很害怕,但他們還是拼命使著力氣,簡直把麻繩勒到了大蟒的肉里面。
事不宜遲。
伙計說趕緊剝皮吧。但是大家大眼瞪小眼,誰都不敢下手。
實在沒辦法了,老板握著剔骨刀,從蛇頭后面挑開了蛇皮。大蟒痛得發出“嘶嘶”聲,蛇信子都吐到了老板臉上。
老板一個驚嚇,摔倒在地上。不過既然已經動刀,就不能停手了。伙計見狀立馬頂上,從挑開的地方把蛇皮往尾巴方向撕。
撕到捆麻繩的地方,大家就先把麻繩松開,等這里的皮剝開了,然后再把麻繩捆在沒皮的蛇身上,免得它掙脫。
眾人豁出去了,就這么一截一截地撕下去,而醉醒的大蟒拼命扭動著,整棵樹的枝葉都被晃得窸索作響。那場面,非常之嚇人。
當蛇皮剝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大蟒漸漸沒勁兒了;當一整塊蟒皮被撕下來,這條蛇徹底沒了動靜。
當天,老板就去請了人來看蛇皮,預備做鼓。
無論在哪里,稀奇事總是傳得特別快,大蟒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有好多人大老遠地趕過到酒坊看熱鬧。
又過了若干天,蛇皮鼓做完了,人們又過來看鼓。
過了好久,大蟒這件事的熱度也就漸漸褪去了。
這一天,伙計一個人在看店。小城便連著下了兩天雨,食雜店里一時沒什么生意。
傍晚時分,伙計照常準備上門板打烊。
去搬門板的時候,伙計興致上來了,順手敲了幾下鼓。
鼓聲響起的時候,他感覺屋頂天窗好像有什么影子一閃。但伙計抬頭看了一會兒,什么都沒有,他便到店門口上門板。
就在這時候,屋檐上慢慢探出一只蛇頭。
等伙計感到屋檐上吹下一股陰風的時候,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又一條大蟒突然往前一躥,一口咬住了伙計的脖頸。緊接著,大蟒開始纏住了他的身體……
伙計驚呼了一聲,然后就被勒得說不出話了。
所幸,酒坊斜對門那家的狗聽到動靜,沖了出來,上去對著這活物就是一口。
大蟒吃痛松開伙計,轉身撲向了咬著自己的狗。很快,這只可憐的狗就被吞進去了一半。
周圍的人都被這動靜驚動了,但人們看到這么大蛇都驚呆了。直到有一個膽大的,把端午節家里剩下的半罐子雄黃酒拿出來,遠遠地潑在大蟒身上。
過了片刻,這條大蟒慢慢地扭動著,嘴里含著沒吞完的那只狗逃走了。
在鄉下的店老板接到報信,匆忙趕回到酒坊。
伙計受了這場驚嚇,臥床不起。老板索性幫伙計叫了船,想送其回老家休養。
然而,船出發后當天夜里,碰上了暴雨——船被打翻了,船夫摸黑拼命游上了岸,但伙計卻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老板這時也害怕了。而且因為大蟒的出現,嚇得沒人再敢來店里了,店里生意越來越差。
老板總感覺不踏實,就去打了個卦,那算卦的說這大蟒原本是一對兒,那條來偷酒的被剝皮之后,另一條找到這里報復來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鄉下家里來人報信,說他的小女兒生了重病…
正在老板一籌莫展的時候,石板街上來了個走四方唱道情的。
唱道情的看到酒坊老板,直接說老板一臉晦氣。
老板趕緊把此人請進店里,上座奉茶,然后將自己碰到的事說了,想問問這個人有沒有破解的法兒。
唱道情的聽罷,讓老板去挖來一條蚯蚓,放在店里的地面上。
接著,唱道情的點了一張黃表紙,在蚯蚓周圍劃了幾個圈圈。
在升起的白煙與蚯蚓的扭動中,唱道情的突然渾身抽搐了一下,用一種異于正常狀態的聲音說道:“我和夫君占了那座水神廟快三年了,雖說享用了你們的香火和供奉,但也保了你們在方圓百十里的水路上太平無事。哪知我夫君喝了你上供的酒水,大為喜歡……他不過偷喝了你家幾口酒,你們至于剝了他的皮嗎?本來我還不知我夫君到底遭遇了什么,但是你把用他的皮蒙的鼓一響,我就全都知道了……我不會放過你們的,我要讓你們……”
老板這才想起,自己每年的確拿著自家酒去拜龍王,但誰想龍王真的喝了他的酒,還找上門來喝……
話說到這里,唱道情的突然一個激靈,一下子又是正常的說話聲了。
他一看地上的蚯蚓,早已經僵死了,就跟老板說,我本想借蚯蚓之身把大蟒請來問一下到底怎么回事,但她的仇恨太強烈了,沒說完話就走了……
老板在一旁已經嚇得沒了主意,他本想不斷懇求唱道情的救救自己。
唱道情的讓老板立刻走旱路回鄉下,然后按自己的指示做就好——伙計就是因為走水路被大蟒給弄死在了河里。
老板臨行前,唱道情的給了老板兩樣東西。其中一件一面小鏡子,唱道情的用朱砂在鏡子反面畫了一道符,他叮囑老板,回去之后,要把鏡子掛在小女兒房門口,另外還得在孩子床周圍撒上雄黃粉。另一件東西是一炷香,他讓老板隨時留意天氣,一旦開始下雨,就把香點上。
于是老板匆匆走旱路趕回了鄉下。他按唱道情者所說的做了,然后一直守在小女兒身旁。
第二天夜里,小女兒突然在床上不停地翻滾起來,嘴里不知道念叨著什么,臉也變得越來越猙獰。
老板在一邊看著,心急如焚卻又束手無策。
這時,家里人說房門口的鏡子里有動靜。老板到門口一看,鏡子里開始彌漫起黑霧,肆意翻滾著,眼見著越來越濃。
全家人嚇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一籌莫展之際,外面滴滴答答下起了小雨。
老板想起唱道情者的叮囑,趕緊點燃了那炷香。香燃起來不久,雨勢變得越來越大,并且雷電交加。
突然,一道閃電把宅子外面的幾個草垛給點著了,全家人連忙冒雨去救火。
一個時辰后,火被撲滅了,不久雨也漸漸停了。大家累得夠嗆,和衣而臥,到天亮才開始著手收拾火災現場。
這時,老板才在一個被燒掉一半的草垛里,赫然看到一條被閃電擊穿身體的大蟒——大蟒還保持著盤成一圈的樣子,只有被閃電擊穿的地方是焦焦的。
發現這條死蛇的同時,下人也跑來跟老板說,他的小女兒夜里出一身大汗,才安靜下來,天亮醒來已經恢復了一點精神,開始想要吃東西了。而小女兒房門口的那面小鏡子里,黑霧已經退散,只是鏡子本身已經裂紋縱橫,幾乎全毀了……
酒坊老板后來一直想找到那個唱道情的當面致謝,但這個人此后卻再也沒在這個小城出現過。
據坊間傳言,這條意欲報復的大蟒殺氣太重,它想憑借百年的修行,附在老板的小女兒身上,對老板一家進行更大的報復,但它的怨念被唱道情的這位高人所洞悉,他讓老板燃的香其實引來的是天火,從而劈死了大蟒以免它禍害那座村子。
再后來,酒坊老板亦感覺自己業障太重,便連著蛇皮鼓一起把這家店頂了出去。從此酒坊換成了另外的人在經營,而這面蛇皮鼓,倒確實成了鎮店之物,一直留到了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