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2天,2022年就要過去了,這3年相信大家都有一種夢幻的感覺,總覺得自己渾渾噩噩,好像人生停擺了一樣。
我對自己有很多不滿的地方,最近寫的文章根本沒有什么推薦和閱讀,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語言乏味,面目可憎。
整天待在家里,好像跟社會脫節了,但是今天突然一想,我也挺好的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變羊, 而且一直陪伴照顧84歲的老母親,也是有價值的。
下午,跟出版社的編輯通微信上交流一會,她后來打過來語音,我們聊了半個多小時,說我編的這部工科教材有人文色彩,和別人的都不一樣。她稱贊我是一個神仙作者,她說讀書稿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個很好學的學生,讀著這些文字就感覺到有一個親切的老師在面前。哎喲!她這個話說得讓我感覺到非常幸福。
突然心情就好起來,然后再給老媽做晚飯,吃完飯之后,我忍不住想寫點文字,回想這3年,我覺得自己好像也不完全是一無是處,之所以這么說,是想給自己一點鼓勵,因為我的心情確實是陰沉灰暗了很長時間。
2019年的年底,朋友把我拉進頭條,參加了一個培訓班,然后根據培訓班布置的作業,我順利地拿到了原創和黃V。
2020年初,相信大家記憶猶新,所有人的生活狀態都發生了變化,過完年之后,我就老老實實待在家里,看了不少的資料,開始寫了幾篇長文章。2020年1月份,我有一篇文章得了青云獎,有1000元的獎勵,2月份有6篇獲獎,沒有想到在3月份的時候,平臺突然給我發來消息,說我獲得了優質賬號,獎金是5000元,也就是2020年1月我唯一的那一篇青云文章讓我獲得了歷史領域的優質賬號。不過到3月份以后,我就與青云無緣了,頭條也把青云獎勵的數量大大減少,以至于差不多在6月份的時候就取消了這項獎勵。我的文章不很受讀者歡迎,流量不太好,我的條友們大多是情感領域,編小故事,婆媳矛盾、出軌開小旅館之類的,這樣我不擅長,也不喜歡,我的文章側重于文史領域,但我的水平又達不到,寫不出通俗易懂的好作品,因此我后面就沒有什么收益了。
不過,當時的流量和單價跟現在比,還算是比較好的。
2020年9月底,我去西藏玩兒了一下,現在想想那個時候還是比較幸福的,2020年后半年,全國都比較輕松,我正好國慶節前有一周沒課,就和女兒一起報了一個旅行團去西藏玩兒了一周。
國慶節避開人流高峰,老老實實待在家里,一個關系很好的條友私下跟說,有一個征文他覺得我可以參加,朋友這么鼓勵信任我,雖然我心想這個東西是不可能的事兒,不過我也認真地查了好多資料,那是浙江湖州發起的一個征文活動,事實上是要贊美湖州的這樣一個活動。
20 19年的時候我去過浙江幾天,還寫了8篇游記,光是杭州我就寫了5篇,我喜歡浙江這個地方。但是湖州我沒有去過,正是因為我去過浙江,去過太湖流域,似乎對湖州就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又查了很多的資料,我寫了一篇文章,這篇征文沒想到讓我得了一等獎。
一個多月后,平臺給我發來獲獎的消息,得了1萬元的獎金。簡直讓我興奮至極,這已經是快到2020年的年底了,我記得此后熱播歷史劇《燕云臺》《清平樂》《大秦賦》《大宋宮詞》,我都一集不落地看完了,還開始看相關的正史,我有整套《二十四史》,《遼史》《宋史》《史記》也都好好看看,為此寫了不少文章,流量還挺不錯,一天能有幾十塊錢吧,偶爾有個爆文,能得千把塊錢。不過頭條突然撤回了我的黃V,也許認為我領域不垂直吧。
2020年前后,我寫文章大約掙了3萬多塊錢。
2021年春季,我的課程也比較多,在頭條寫文章少了, 賬號處于荒廢狀態。 2021年五一之前,我回到了我的河南老家,已經有20多年沒有回去,我童年的時候在舅舅家的村子生活,后來十幾歲到蘭州,然后一直上學、工作,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我回老家之后感慨特別多,跟親戚們聚會也讓我有非常多的感觸,回老家還看到了去世舅舅留下的家譜手稿,都放了20來年,發黃了,布滿灰塵,我把那些東西拍照,然后仔仔細細地研究。
我的童年時期,大概8歲到13歲,有5年期間是在我舅舅家那個鄉下度過的,給我的一生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感受和回憶。現在年齡越大,越發懷念那段時光,再加上這次回鄉之行,有很多情緒想訴諸文字。
2021年的下半年,我開始寫家族史這樣的書稿,一共寫了27萬字。我的家鄉河南南陽歷史文化非常豐富,我要寫跟我家鄉有關的東西,自古至今這個大背景要交代一下,要不斷查資料,也了解了很多家鄉的歷史名人、文化故事,有一些事情要去推敲,要去不斷地查資料。關于自己家族內部的事情,好多事兒我也需要去刨根問底,打電話問一些老人,所以我這一年主要都是干這個事兒。
但是我樂此不疲,經常晚上睡不著想這個事兒,睡不著了爬起來就開始寫,寫一寫、改一改、刪一刪,比如說某一個舅舅的家庭,寫出來一兩萬字就分享給他的子孫們看,他們看了之后都很激動。這一夸贊我更有干勁。
2021年底整個寫出來之后,我又不斷地校對、插圖,2022年1月,先讓北京工作的弟弟幫忙校對,他認認真真看完后打印出來送給北京我的七姨,她已經86歲了,但頭腦特別清晰,她看完后非常激動,贊不絕口,說:“我們這個家族怎么還出了你這樣一個孩子?你媽媽咋生了你這么好的孩子?”這給了我莫大的肯定,我也感覺到很幸福。當然,我能理解她的激動,這書稿內容與她的家庭有關。
2022年3月,將整個書稿分享給家族里幾個能主事的人看,反倒不像當初看一兩萬字的片段那么激動,大家都有忙不完的事,過一兩個月我問他們的感受,他們或說很好很有意義,或說這一段有點忙,弄得我也不好意思再跟蹤,畢竟寫的是真人真事,家族歷史,自己不便執意出版,再說,牽涉了那么多時代事件,似乎也不適合公開,我也怕影響了后代,因此不了了之。2021年嘔心瀝血的幾十萬字,只感動了我自己。不過至今想起還很自豪,覺得付出是值得的。親戚里年輕后代忙不完自己的事業,他們不知道爺爺的事跡,更別談往上幾代的長輩了。但只要想了解,資料就在那放著。
2022年,春天的課程有80%上網課,也有線下教學,可秋季就沒見過學生,一直網課。這一年付出心血最多的是重編教材,教這門課十年后,感受自然不同,重編耗費的心血不亞于初次編寫,10月份交給出版社,負責的編輯一直贊不絕口,這讓我幾個月來麻木不仁的心里又掀起了波瀾,其實無論歲數多大,我們都是需要自我認可和社會認可的。
我不想分享圖書的封面,因為我不愿在自媒體上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而只想在文字中吐露心聲,結識知己。
今天,此刻,我竟然有一點小小的幸福和成就感。
以此文紀念已經逝去的三年。其實很多時候對自己總是否定,羨慕別人干啥都成,自己干啥啥不成,有時候突然就原諒自己、欣賞自己、鼓勵自己一下。
當前,活著是王道,不陽是王道,陽了后挺過來是王道,歲末年尾,祝福所有朋友,來年更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