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修復過程,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人的一生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良好的睡眠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之一,而睡眠時間過短或睡眠不佳均會影響健康。
在中國,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9成小學生睡眠時長未達標,也就是說,有超過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而且這一數據還在逐年上升中。
從線蟲、果蠅到人類,睡眠對于所有擁有神經系統的動物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盡管在睡眠時,喪失警惕的動物更容易被捕食,它們為什么即使是冒著死亡的風險也要睡覺?
近日,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Molecular Cell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Parp1 promotes sleep,which enhances DNA repair in neuron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從細胞水平揭示了為什么需要睡覺。
該研究表明,在清醒時,神經元DNA損傷的積聚會增加睡眠壓力,在睡眠期間,細胞內進行了有效的DNA修復,會降低這種壓力。
清醒狀態下,受紫外線照射、神經元活動、輻射、氧化應激等因素的影響,DNA損傷在包括神經元在內的細胞內積累,這其中就包含了DNA雙鏈斷裂。DNA損傷積累,會對機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誘發認知衰退、癌癥等。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斑馬魚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斑馬魚具有絕對的透明度、夜間睡眠和與人類相似的簡單大腦,是研究的完美受體。
通過紫外線輻射、藥理干預和光遺傳學,使斑馬魚保持清醒狀態,誘導斑馬魚的DNA損傷。隨后,研究人員檢測了斑馬魚神經元中DNA雙鏈斷裂的情況。
研究發現,清醒時,神經元中DNA雙鏈斷裂顯著增多。隨著DNA損傷的增加,睡眠的需求也會增加。而到了某個時刻,DNA損傷積累達到某個值時,觸發了睡眠的沖動,斑馬魚就進入睡眠狀態。隨后的睡眠促進了DNA修復,減少了DNA損傷。
清醒與睡眠階段的DNA斷裂與修復
在證實了累積的DNA損傷是驅動睡眠的因素后,研究者進一步找到了斑馬魚為了減少睡眠壓力與DNA損傷所需的最短睡眠時間。
研究發現,每晚6小時的睡眠足以減少DNA損傷。令人震驚的是,在睡眠不足6小時的情況下,DNA的損傷不能充分減少,導致斑馬魚白天也睡覺。
那么,具體又是大腦中的什么機制參與了這個過程呢?
研究人員通過熒光標記了修復蛋白等方法,發現了一種名為PARP1的蛋白質在相關神經機制中扮演者關鍵角色。蛋白質PARP1是DNA損傷修復系統的一部分,是最先快速反應的蛋白質之一。
研究發現,PARP1在DNA斷裂位點的聚集性在清醒時增加,在睡眠時減少。
睡眠時DNA修復
通過基因和藥理學的調控,PARP1的過度表達和敲除不僅表明PARP1的增加促進了睡眠,而且還增加了睡眠依賴性修復。相反,PARP1的抑制阻斷了DNA損傷修復的信號。
為了加強對斑馬魚的研究,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一步測試了PARP1在調節睡眠中的作用。與研究結果一致,PARP1活性的抑制減少了非快速眼動睡眠的持續時間和質量。
總之,該研究從細胞水平揭示了為什么需要睡覺,證實了大腦需要睡眠來促進DNA修復活動,并表明PARP1標記細胞中的DNA損傷位點,并招募所有相關系統清除了DNA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