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建安24年)三月,曹操從長安發兵,殺向漢中,欲驅逐劉備在漢中勢力,奪占漢中。
曹操這次出兵,戰略目的應該是得隴望蜀。
此前不久,夏侯淵兵敗定軍山,丟了漢中。
曹操名義上為夏侯淵報仇,實際上不愿喪失漢中要地。
但事與愿違!
這次曹劉漢中之戰,《三國志》有詳盡記載,這里不贅述。
不得不說,魏武帝雄才大略,年過六旬,壯心不已,想一統華夏。
劉備不是善茬,手下文臣武將,有不少拿得出手。
當然劉大耳和曹老板相比,人才方面肯定比不上,但據守漢中要地,是有能力的。
曹操進退二難,設置軍中口令為雞肋。
楊修此時腦補,來了個雞肋巧解。
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里,楊修因為解雞肋,被曹操下令斬首!
真實的歷史,楊修并非死于雞肋一事。
楊修什么時候被斬?
是在那年的秋天,大約在九十月間。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
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卷十九魏書十九記載: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修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馀日而太祖薨,太子立,遂有天下。
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并爭與交好。
你看,楊修那時多么風光,才二十多歲,被曹操委以重任。
當然,這和楊修出身世代簪纓之家有關。
楊修在東漢,根正苗紅。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楊彪楊賜楊秉楊震)是東漢四世太尉!
弘農楊氏,在東漢末年是一個“官宦世家”。
董卓亂政,楊氏當然反對。那時楊氏最牛人物楊彪,即楊修的父親,堅決反董!
后來曹操迎漢獻帝于許昌,改許昌為許都,楊彪從了。
原因很簡單,楊彪認為曹操忠心于漢。
但楊彪押錯了寶,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玩來玩去,曹操只是利用楊彪,證明自己是大漢忠臣。
楊彪是純正的知識分子,得知曹操的卑劣行徑后,自知無力回天,只得忍辱偷生。
楊彪的忠君思想,當然影響楊修。
楊修一向以漢臣自居,畢生為興復漢室而努力。
他哪里知道,曹老板一直在打擦邊球,玩代漢套路!
直到曹操晉升魏王,封曹丕為太子,楊修絕望了!
楊修缺少城府,在與曹丕謀士吳質等人的多次斗法中,敗下陣來。
猜字謎厲害,不等于玩套路厲害。
曹操一開始傾向曹植接班,誰知曹植這小子太張狂,恃才放曠,結果被曹操放棄。
曹植失寵后,楊修依然和曹植保持密切來往,沒有及時向曹丕勢力靠攏,埋下了殺身之禍。
最后的結果,地球人都知道了,曹操借口楊修里通外敵,殺無赦!
可惜楊修才45歲,人生大好年華,本可釋放更多才能,但卻中途倒下!
曹操誅殺楊修后,一次路遇楊彪,假惺惺問好,問楊彪為何這般消瘦?
楊彪說了一句:“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曹操聽了,臉色陡變,連連道歉。
人死不能復生,曹操為了清除曹丕政敵,所以忍痛殺了楊修。
因為楊修這樣的牛人,在曹操死后,不可能為曹丕服務,那就會添亂。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曹操殺了楊修,的確削弱了曹植勢力,但也為后來曹氏家族的敗亡,留下了隱患。
如果曹操不殺楊修,曹丕曹植等兄弟情深,關系搞好,鐵板一塊,司馬懿豈能政變成功?
曹操自以為殺對了楊修,實際上錯了。
有權杖者,往往逞一時之興,卻沒有長遠眼光!
悲乎楊修,成為替罪羔羊。
縱千載之下,德祖猶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