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市面上對《鬼谷子》一書,往往認為其中道理,更多是教人在浮沉的人世中學會通透處事,實際上,里面也有諸多言論在教導君主如何成為一名明君,而這些道理放在今天,可以培養我們當代人見人處事的格局,如果在事業上到了一定的位置,這些道理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領導力。
本次,顏小二將和大家介紹《鬼谷子》和《管子》一書中共同收錄的“明主之道”,向各位展示千年以前大先賢告訴世人的“偏聽偏信自毀前程,越有胸懷,在看、聽、想上,越懂借他人之力”這一啟發。
1、《鬼谷子》:明主善用天下之目、之耳、之心
關于“明主之道”,在《鬼谷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輻輳并進,則明不可塞。右明主。
這句話中,鬼谷子指出,要做明君,在視野上就要做到“目明”。那么如何“目明”呢?鬼谷子的答案是“懂得用天下人的眼睛”。也就是說,鬼谷子認為,所謂“明主”,往往是可以以天下人之視野、看到天下人眼中的事的存在。
同理,在“聽”和“想”上,鬼谷子提出,要做“明主”,就要聽到天下人的聲音、從天下人的立場出發思考問題,由此,天下事就沒有什么聽不見的,思慮問題也就沒有什么不全面的了。
當然,鬼谷子的“要求”很高,畢竟“明主”也不是那么容易當的。但從鬼谷子對“明主之道”的闡釋中,我們不難看出,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耳聰目明”,一定要摒棄偏聽偏信,以更高的視野去看去聽去思考。
2、啟發:摒棄思想上的懶惰和人性的自私,去聽去看去想
一個人“偏聽偏信”,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懶惰,一種是“自私”。
有一種人,因為思想上的懶惰,不想去思考,不想去花費精力廣開言路,于此,選擇相信毫不費力、片面性的東西,這種時候,一葉障目是常態。
還有一種人,無法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永遠以自己為先,永遠看不到別人的立場,于此在這種自私和偏執之下,雖有眼睛和耳朵,但卻總是選擇性失明失聰,繼而目光狹隘,容易在傷人害己的亂局中沉淪而不自知。
話說到這個份上,下面就和大家說說顏小二從鬼谷子上面提出的“明主之道”中獲得的道理:一個有格局的人,往往能夠克服思想上的懶惰,并且認識到人性上的自私,繼而一定程度脫離這些“東西”的桎梏。他們可以從更高的視角,看到不同立場下事件的全貌,這種人,往往擅長廣開言路,樂于聽別人聽到的、看別人看到的、想別人想到的,從多種思維、視角、立場之下,做出客觀的判斷,這可不就是強大的領導力之體現嗎?
3、越有胸懷,三件事越懂借他人之力
寫到最后,顏小二這里簡單做一個總結,鬼谷子以“明主善用天下之目、之耳、之心”揭露了偏聽偏信則自毀前程的道理,指出,越是有胸懷的人,往往在“聽”、“看”、“想”這三件事上懂得巧妙借用他人之力,以更全面、更多樣的角度、視角、立場,來讓自己避免“利己”所導致的一葉障目,繼而做出利人成己的決斷。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好了,本次分享就到這里,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