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從1月8日起,新冠疫情的“乙類甲管”將成為過去時,我們開始進入“乙類乙管”時期,這也標志著我國疫情防控將進入新階段。
現實中,全國上下依舊戰疫正酣。盡管疫情“大海嘯”的高峰正在全國眾多大中型城市開始退卻,但救治資源依舊緊張,不少地方疫情依舊嚴重。
要全面熬過這一輪的沖擊,很多地方的民眾還得咬緊牙關。
新的考驗也正在靠近我們。
這幾天,病毒XBB在國內引起了高度關注。
自疫情防控2022年12月7日全面放開以后,我們中很多人已經感染過一次新冠,或者從感染中徹底康復了。
但最近一段時間一種新的焦慮蔓延開來:全新的、具備更強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正向我們襲來,這就是XBB家族變異毒株。
奧密克戎變異能力強,分支眾多,但這些分支的整體表型和基本特征都保持了一致,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強和潛伏期短的特點,只是在傳播能力和毒力方面略有差別。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目前已有的信息,將XBB歸為奧密克戎譜系中的一員。
XBB最早何時進入中國,準確的時間無法確定,但在2022年12月之前肯定已經進入中國。
根據官方信息,2022年10月至12月僅報告發現16例XBB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僅1例。
不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針對2022 年秋冬季上海地區新冠病毒感染者的369份病毒基因組數據進行測序,鑒定出一系列奧密克戎變異株,包括25例XBB毒株;這25株XBB中,96%的XBB病例(24/25)為境外輸入病例。
XBB是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毒株。其于2022年8月在印度首次被發現,之后迅速傳播。從感染數據來看,XBB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的多個地區展現出了傳播優勢。
圖片來源|Pixabay
2022年10月份,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冠病毒進化技術咨詢小組就留意到了XBB在新加坡和印度的流行趨勢,并警示公眾“早期數據證明,XBB的再感染風險更高(主要限于初次感染的是奧密克戎之前的毒株的感染者)”。在當時,XBB的全球流行率僅為1.3%,但已經在35個國家被檢測到。
目前新加坡已經出現了一波XBB大流行。據新加坡衛生部公示的數據,2022年11月份的檢出病例中,有77%的人感染的是XBB。
新加坡新冠感染人數統計圖,最右端的感染波峰主要是由XBB引起的
在美國,截至1月4日在美國東北部地區確診病例中,75%以上感染的是XBB,還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在其他歐美國家中,XBB也已逐漸成為優勢毒株。
XBB還更新了版本,進化成了XBB.1.5,這就是現在被稱之為海妖的變異毒株。
在接種疫苗或感染新冠后,人體會對新冠病毒產生一定的免疫能力,一般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再感染。然而XBB產生了一個關鍵突變,讓它能逃避免疫防御的層層追捕,使人類的免疫系統無法再識別和消滅病原體,大大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風險。
研究發現與其他變體相比,XBB更善于繞過免疫防御,而且進化出了更高的傳播性,這兩個特性結合在一起引發了科學家的普遍擔憂。
美國心臟病學家埃里克·托波爾(Eric Topol)在社交媒體寫到,“自奧密克戎BA.1以來,我們已經有一年沒有見到如此強勢的毒株了,疾控中心和媒體必須要盡快關注XBB”。
XBB的主要表現就是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增加。以三針疫苗加BA.5突破感染形成的免疫背景,XBB免疫逃逸大概是BA.2的28倍,是BA.5的19倍。
圖片來源|Pixabay
而且,XBB對迄今為止已上市的疫苗,以及抗體類藥物幾乎實現全逃逸,這些特質是其能夠流行的關鍵。這也是為什么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10月底稱XBB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變體。
根據現有的研究數據,XBB毒株的致病力與其他亞系相當。其致病力和奧密克戎其他系列變異株沒有明顯區別,重癥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的這些國家沒有顯著增加。
2022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表聲明,認為沒有數據支持XBB導致疾病的嚴重程度與BA.5存在顯著差異。沒有證據表明XBB毒株的致病力較其他毒株增強,也沒有證據顯示XBB毒株對胃腸道和心血管系統具有特殊的致病力。
感染XBB亞型毒株的癥狀仍以呼吸道癥狀為主,主要包括發熱、鼻塞、咽痛、頭痛、疲勞等,與BA.5毒株的癥狀類似。
很多專家認為,對于個人而言,無需過于擔心XBB,不管感染的是哪種毒株,只要是奧密克戎系列的,出現的癥狀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認為XBB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一個重要依據來自于新加坡。新加坡2022年10月至11月的XBB疫情高峰,并沒有帶來明顯的死亡人數高峰。
根據新加坡政府2022年10月14日發布的信息,沒有證據表明XBB比以前的變異株更具有致病力。甚至與BA.5毒株相比,XBB的住院風險降低了30%。
現在很多人擔憂XBB所導致的二次感染問題。新加坡的統計顯示可以稍稍讓人放心一些。
因為在新加坡,XBB導致的二次感染的死亡率和重癥率也沒有增加。從2022年9月至11月中旬,新加坡二次感染的死亡率為每10萬例4起,低于首次感染的每10萬例35起;二次感染的重癥率為每10萬例232起,低于首次感染的每10萬例282起。
不過,XBB在新加坡并沒有掀起什么風浪,與新加坡優秀的新冠疫情應對策略也具有很大的關系,其他國家在和新加坡進行比較的時候也需要仔細審視一下本國的冠病疫情防控水平及成績和新加坡有多大的差距。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外,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與人體免疫水平、病毒株變異,以及后期個人防護有關。目前XBB毒株和我國流行的BA.5有所差異,隨著感染BA.5后一段時間,人體免疫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強的新毒株,再感染的風險會一定程度增加。
中國疾控中心1月4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這波疫情中流行的主要毒株是BA.5.2和BF.7,但由于目前已經有部分地區檢測到了XBB變異序列,因此我國也面臨著XBB擴散的風險。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于焦慮,哥倫比亞大學近日在《細胞》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盡管感染XBB的可能性很高,但新冠疫苗在預防住院和重癥方面仍然有效,而且有可能降低‘長新冠’的風險”。
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人體免疫系統已在發揮作用。當前臨床觀察,感染后3到6個月內發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短時間內再次感染風險比較小,而且感染后的癥狀通常比第一次輕微。
但也要注意,根據國外已有的感染案例,也有個別報告癥狀會加重。這大概與個人的免疫水平等一些因素具有很大的關系。
最近國內不少專家也在說XBB,有的態度依舊謹慎,有的則勸公眾完全放心。不管專家們持有什么樣的態度,他們肯定都有自己的依據和道理。
但我覺得,對于這些專家的觀點,需要綜合去分析,不可偏聽偏信。鑒于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在BA.5.2和BF.7變異株面前的窘境,對中國內地而言,依舊不能忽視XBB尤其是海妖可能帶來的影響。
畢竟當前我國整體的新冠疫情救治資源依舊薄弱,我們的疫苗防護水平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并且新型冠狀病毒屬于RNA病毒,由于病毒的遺傳物質為單鏈RNA,結構不穩定,變異頻率較高,在今后還可能會變異。
對于XBB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依舊需要予以高度警惕。相關研究機構和監測部門更需要如此。
多一份謹慎,就會讓廣大老百姓少付出一些生命的代價。
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已經太深刻了!
編輯|小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