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過久了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是不是想給人生來點刺激?滴滴,老司機發車啦!
當然,此刺激非彼刺激,想歪者請自覺面壁~
我所說的刺激,是徹底釋放你體內最原始的天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探險之旅”!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熱衷于冒險。數千年以來,我們居住在各大洲的土地上,穿越高山和沙漠,最終跨越了海洋。當維京人和毛利人在暴風雨中航行時他們的隊伍中不僅有男戰士,還有與他們同樣勇敢堅強、有創造力的女性和孩子。
時至今日,人類從未停下過冒險的腳步,從達伽馬、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到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的“太空漫游”時代,我們冒險活動的空間更是上天入地,不斷延伸。
但為何上帝要在人類這個物種身上,種下“探險基因”呢?
生物學家指出,如果當年我們的祖先智人不敢冒險,不敢進行新的探索,怎能從東非走向更廣袤的世界,又怎能成為這個藍色星球的主宰呢?
由此可見,無論是整個族群,還是人類個體,探險都是一項既有意義的事情。正如荀子曾經曰過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而北宋文學大V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一文中,也抒發了與之類似的感慨:“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不過,這種古老的本能正在逐漸退化。現在的孩子,時刻處于父母的嚴密保護之下,已經漸漸失去了探險和探索的欲望。孩子們已經習慣了家長無孔不入的看護,無論去什么地方,他們都篤定地認為,大人必定會在一旁關注他、幫助他。
但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如果失去了探險的天性,孩子的成長體驗就會被毀掉,他們獨特的天性也會逐漸泯滅,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然而,在這個時代,孩子們越來越缺少冒險的機會,他們被允許自由活動的地理空間也大幅縮小,想鼓勵孩子出去冒險,又談何容易呢?
或許,我們可以讓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紙上臥游記”——通過一冊“探險手冊”,足不出戶就能走遍世間險境,去領略探險帶來的驚險和刺激——這就是一米陽光童書館推出這本《那些重要的探險之旅》的初衷。
馬克·波羅、鄭和、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亞歷山大·馮·洪堡……在這本書中,你將認識33位來自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的探險家:
他們有的為了貿易而探險,有的為了戰爭、掠奪或征服而探險。另一些人,他們則是逃離戰爭的難民,還有一些人,比如朝圣者和傳教士,他們是為了宗教信仰而旅行。
不管怎樣,這些充滿勇氣的人,懷著一顆好奇心離開了家鄉,他們想知道山川大河的另一邊有什么。總有人在不斷地探索科學知識,想要更多地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今天,當我們以從未有過的便捷,進行一場屬于自己的環球探險時,那些偉大的探險故事,依舊能激勵人們去擁有更堅韌的品格和冒險精神。
而這本《那些重要的探險之旅》就將帶你走進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的世界,追隨馬可·波羅、路易斯、克拉克、羅爾德·阿蒙森等眾多探險家的足跡,和他們一起探索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穿越大洋洲、橫跨大西洋,登陸南北極……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結合最新科技,融入了AR動態“活地圖”這一有趣體驗。只要點擊書中任意一位探險家的頭像,就能開啟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冒險。
通過身臨其境的AR技術,我們不僅能追蹤探險家的詳細行蹤,還能體驗他們每一段驚心動魄的事跡,“親眼”看到他們如何穿越陸地、渡過海洋、飛越天空!
數千年來,險峻的地勢、難以逾越的海洋、互相敵對的國家或政權,都使旅行變得異常艱難。然而,這一切都沒有阻擋那些偉大探險家們的腳步。他們的種種壯舉,都是對人類技能和耐力的最好展現。同時,每一次偉大的探險之旅,都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這個星球的理解——這便是探險精神的真正內涵!
好啦,現在就讓我們以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的一句名言,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吧:
“我相信,去探索未知世界是我們的天性。真正的失敗是根本不去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