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劫機案,今天說一起震動過全球的劫船案。據《災害大百科》記載,美國總統里根的女兒也在船上。
1985年10月3日,一艘名為“阿基萊”號的意大利豪華客船,載著755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從意大利的熱那亞啟航,開始了為期11天的地中海之游,中途停靠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埃及的亞歷山大、塞得港、以色列的阿什杜德、塞浦路斯的利馬索爾、希臘的羅得港、比雷埃夫斯和意大利的卡普里島,最后返回熱那亞。
10月7日,地中海之游的第五天,“阿基菜”號按計劃到達埃及亞歷山大港,不少乘客下船到開羅觀光,上下客結束,客船繼續駛往塞得港,又是一番正常的上下客之后,“阿基菜”號駛往以色列的阿什杜德。
10月的地中海風平浪靜、氣候宜人。乘客中很多人都是吃喝不愁享受人生的觀光者,他們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地中海沿岸美麗的風光。航行途中,船上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游客們在乒乓室里擺起擂臺賽,從早到晚,笑聲不斷。玩累了上甲板散散步,呼吸大海清新的空氣。午飯后,游泳池則是備受人們青睞的地方。晚上,游客們聚在酒吧間,邊品酒邊欣賞波蘭舞蹈家為大家表演的芭蕾舞。
船上二樓的一間下等客艙里,住著四位神情嚴肅的客人,他們很少出房門,從不與其他游客交談。他們護照上的國籍是阿根廷、加拿大和挪威。其實,他們四人是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的一個特別行動小組。他們希望抓幾名以色列人質,以此要挾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里的50名巴勒斯坦人,其中有些還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成員。
下午2點多鐘,這四名巴勒斯坦人正在房間里揩拭槍支。房門猛然間被打開,一位女服務員意外地出現在門口,她看到四人手中的武器,大吃一驚,連忙退了出去。
“糟糕,她要是說出去,我們的計劃就全完了。”行動小組組長奧瑪爾氣急敗壞地說。
“干吧!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抓幾個美國佬做人質。”其他三位成員焦急地催促著。
奧瑪爾簡單地布置了一下任務,端起沖鋒槍,沖出房間。
這時,游客們正在各自的房間里,有的正在睡午覺;有的品嘗著從亞歷山大港買來的有著濃郁東方風味的點心。突然,外邊響起一陣陣沖鋒槍聲,不免為之愕然。一會兒廣播喇叭響了,一個男人用蹩腳的英語吼叫著,游客們勉強能聽懂他的意思:“我們是巴勒斯坦解放陣線行動隊,我們已經控制了全船,所有旅客和船員都到餐廳集合,違抗者格殺勿論。”
劫船者用槍對準船長說:“立即駛往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
劫船者將船上所有乘客和除值班外的船員統統趕進餐廳。他們檢查了所有旅客的證件。沒有發現以色列人。船上僅有的兩名以色列游客都在亞歷山大港下船了。于是,他們將14名美國人,6名英國人和2名奧地利人從其他國籍的游客中分出來。一名劫船者不知從什么地方搞來幾桶汽油,放在他們跟前,然后走到一位姑娘面前,陰沉著臉說:
“如果我們的政治要求得不到答復的話,你和你的同伴,還有這些美國佬將統統被燒死。”
這位年僅21歲的姑娘哭了,她甚至還不知道這些巴勒斯坦人有什么政治要求。
劫船者要求釋放被以色列當局監禁的50名巴勒斯坦人,否則就要全部處死船上人質。4名劫船者并非真的想殺人,只是想盡辦法威嚇人們。盡管船上有船員旅客四百多人,但沒有一個人起來反抗,制服這些劫船者。
“你們的要求我們可以轉達,但得到答復需要時間。”敘利亞方面說。
“必須在下午四點之前給我們答復,否則的話,我們將采取行動。要殺人,船上可有的是。”奧瑪爾下了最后通牒。用無線電話與埃及港方取得了聯系。他報告了船上發生的情況,并轉達了巴勒斯坦人提出的條件:“他們要求以色列釋放在押的五十名巴勒斯坦人,否則,他們將炸毀客船,”
“阿基菜·勞羅”號沒有在埃及停留,而是繼續朝塔爾圖斯駛去。
那22名美國人、英國人和奧地利人被單獨關在一間小房間里。餐廳里其余的旅客也都一夜未合眼,生怕有什么可怕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
10月8日,中午時分,“阿基萊”號駛近塔爾圖斯港。行動小組組長奧瑪爾要求敘利亞政府同意他們進港,并請求在敘利亞避難。但這一要求遭到了敘利亞方面的斷然拒絕。
“那就請允許我們派代表去大馬士革與意大利和美國大使會晤,談判有關交換人質事宜。”奧瑪爾只得做出讓步。
“你們的要求我們可以轉達,但得到答復需要時間。”敘利亞方面說。
“必須在下午四點之前給我們答復,否則的話,我們將采取行動。要殺人,船上可有的是。”奧瑪爾下了最后通牒。
敘利亞不慌不忙的態度讓奧馬爾心里沒底,這真是不把劫匪當回事啊,如果敘利亞堅決不讓步,他們的目的無法實現該咋辦?他拿起無線電話,想試探一下塞浦路斯和黎巴嫩方面的態度,但對方的態度出乎意料的堅決:不許“阿基萊”號進港!
直到下午2時多,敘利亞方面仍未作答復。綁匪的規矩不能壞,不撕票是不行了,“沒有時間浪費了,最后通牒的時間從4點提前到3點。到時我們將殺死第一名旅客,我們會把他的國籍、姓名通知你們的。”
3時整,沒有任何國家和組織理會他們的訴求,奧瑪爾下決心要開殺戒了,打開關押美國人的房間門,“滾出來!”奧瑪爾吼道。
那22個人從房間里依次走出來,他們已經被關押了20多個小時。奧瑪爾打量著每一個走出來的旅客,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利昂·克林霍弗臉上。
“把身份證拿出來看看!”奧瑪爾命令道,克休霍夫把身份證遞過去。“美國籍猶太人。”奧瑪爾自言自語道,“好吧,你留下,其余的人都回餐廳去。”
奧瑪爾把克林霍弗推到船舷邊,對他說:“船上沒有以色列人,只有你一個人是美籍以色列人,我準備殺死你,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我沒有話要說,但我是無辜的。”
“你是無辜的,既然以色列政府和美國政府都不愿意接受我們提出的條件,我們只好這么辦。”
奧瑪爾對準克林霍弗的前額扣動了扳機。
盡管劫船者一再威脅要殺死全船旅客,炸毀客船,敘利亞始終沒有同意“阿基萊”號進入領海。
埃及、約旦、敘利亞政府先后聲明,譴責劫船行動。
見請求的那些國家完全沒把他們當回事,這四名自稱巴杰組織的劫船者卻沒有繼續殺戮,平民無辜,何忍下手?
下午7時,“阿基萊”號只好起錨離開敘利亞,駛回塞得港。
奧瑪爾站在駕駛室里,心情非常沮喪,看來計劃實現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他最擔心埃及或美國會開展軍事活動,為了避免可能遭到的襲擊,他用槍逼著船長給埃及政府發了一份電報:“船上所有人員平安無事,我們很快就會獲得自由。”
劫船事件公開后,巴解組織否認與自己有關,但為了盡快解決這場人質危機,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秘書長阿布爾·阿巴斯從突尼斯趕到塞得港,同埃及方面討論如何妥善解決這起劫船事件,并試圖就劫船者的要求達成一項協議。埃及方面在接到“阿基菜”號發來的“平安”電報后,允諾只要劫船者放下武器,就保證他們安全離境,但拒絕接受劫船者的無理要求。
在“阿基萊”號的駕駛室里,奧瑪爾聽著從無線電話里傳來阿巴斯的指示:“奧瑪爾,立即放下武器,埃及政府保證你們的安全。”
“不!長官,”奧瑪爾堅決地說:“我們的五十位同胞還被關押在以色列,不釋放他們,我們決不放下武器!”
“聽著,奧瑪爾,”對方的聲音變得嚴厲了,“這是命令,你們必須投降!”
奧瑪爾無力地跌坐在椅子里。“是!遵命。”
黃昏時分,一艘破舊的拖輪靠在了“阿基萊”號船邊,四名劫船者走下舷梯,拖輪載著他們朝塞得港方向駛去。
一場人質危機終于在阿巴斯與埃及政府的努力下得以平息。
10日,運載劫船者的埃及飛機在飛往突尼斯途中遭到美國飛機攔截,被迫降落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島,意大利當局立即扣留了劫船者。美國方面提出要把劫船犯引渡給他的要求,遭到拒絕。
12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批評美國的做法是公然踐踏國際公法;同日,意大利允許機上的巴解組織領導人阿巴斯及其助手離境前往南斯拉夫,而美方則認為阿巴斯正是這次劫船事件的策劃者,隨后又提出引渡阿巴斯的要求,也遭拒絕。
13日,美國就攔截埃及客機一事向埃及表示了歉意,而穆巴拉克則在14日要求美國正式道歉。
后來,4名劫船者在意大利被判處以不同刑期的徒刑。
參考資料:《災害大百科》《舉世震驚的劫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