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憶唐年關特稿微散文:《從熏陶老婆畫畫說到家風》
瞧瞧朋友圈本文附圖四副國畫牡丹,喜迎兔年春節之際在白宣紙上怒放,姹紫嫣紅,國色天香,為網友讀者傳遞合家歡樂、吉祥幸福的春節祝福之意。可作品不是我畫的,是足下夫人糟糠楊女士賤內親手畫的!咋樣,作為初學者,有模有樣的,還可以吧?熟悉作家王憶唐的朋友都知道,夫人是個普通人,不會畫畫。看過作家王憶唐散文集《守望與張望》的讀者也知道,有一篇文章專門寫到作家熏陶夫人寫了幾首詩。了解作家王憶唐曾經將兒子培養成為公派留洋博士后繼而進入著名大學成為助理教授的朋友們都會相信,詩人作家雖然經常在網絡朋友圈發稿,但絕不會瘋言瘋語。前有作家的書法家岳父家傳,后有丈夫兒子的書香家庭環境熏陶,一位普通女家屬有進入書畫圈的這個實力!要揭露的是,牡丹畫上蓋的圖章,是以前夫人在國企作財務工作留下了的。
其實俺真的不是想吹牛,是想借助網絡平臺表揚一下夫人,希望她再接再厲,繼續攀登藝術山巒。并重點想在年關之際,對各位正在準備春節大餐的朋友們說一說家風家教問題。
家風家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文化是我們大家都要認真對待和積極建設的。古人就特別重視這個,比如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父慈子孝妻賢弟恭,等待。還有我在執筆編著《陜西黨家村》一書時在700年黨家村采訪,耕讀傳家、書香門第之類家風家訓比比皆是。俺大大方方的,不怕別人譏諷打擊,公開展示老婆的學畫習作,也是舉例說明這個家風家教問題。當然學畫也不僅僅是家庭熏陶,還有她本人退休有大把的時間和新媒體時代有自學成才的視頻教學條件。
春節是中國人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老少相聚,談天說地,也正是家風家訓傳承的最佳機會。家長們吃過的鹽比晚輩吃過的米都多,都有一肚子酸甜苦辣和經驗教訓要講,也有責任啟發年輕人們避免踩坑,直線奮進。年輕人也要寬容老年人的嘮叨,把傳統民俗和家教記在心頭。
我們在社會上會遇到一些家風不正的孩子,許多都是寵愛慣出來的毛病,往往會有與家庭與社會環境不和諧甚至充滿怨恨的聲音和言行!其實不是家人、同事和社會欠他們的,而是他們缺乏教養和見識,他們對家人同事和社會要求太多,而自己奉獻的則很少。他們往往會生活得不開心,做人做事斤斤計較,就是雙手插兜哪種,不愿意承認別人,哪怕是親人,朋友圈一個不要錢的贊也會舍不得出手,笑人無恨人有,怨天尤人,畫地為牢,不求上進,畏畏縮縮。如果家族中有正能量的長者熏陶,加上社會上的多次碰壁和修理,他們也會開竅的。只是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而已。
特此公開發表老婆畫作,雖然生澀,但喜慶熱烈,一來為春節預熱賀喜,二來也給老婆以鼓勵和壓力,三是友情提示家風家訓家教的重要性。希望讀者不要理解偏差。祝大家兔年大吉!萬事如意!
——王憶唐2023.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