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兒想得到會有人將中國乒乓球的傳奇經歷拍成電影,卻絕對沒想到會是由鄧超俞白眉組合來拍。看過電影后,囤兒發現電影人的成長和體育人一樣不容小覷。過往作品大都是喜劇片的鄧超俞白眉,竟然拍出了一部元素完備、質量過硬、高光不斷的精彩劇情片,一氣呵成從頭爽到尾!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聚焦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男乒屢次敗于歐洲勁敵瑞典男團,連續三屆世乒賽與男團冠軍無緣,跌入了歷史的最低谷。
從意大利回國的戴敏佳(鄧超 飾)以2年重奪斯韋思林杯的軍令狀,擔起了男乒總教練一職。他組織起以白民和(許魏洲 飾)、黃昭(段博文 飾)、龔楓(蔡宜達 飾)、侯卓翔(丁冠森 飾)、董帥(孫浠倫 飾)為主力的新一屆國家隊,展開嚴苛的訓練、制定周密的計劃、采買先進的設備,忍辱負重地向瑞典隊發起挑戰。
囤兒是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了解中國乒乓球的。本片的故事結點,是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因此,對于囤兒而言,影片所講的故事,是一段未曾親見的往事。這段往事,囤兒只從前代人和資料里聽聞過一些。如今鄧超和俞白眉用一部電影,將其梳理得明明白白,講述得元氣滿滿。
于是,囤兒有了一個感悟。和常規意義上帶孩子觀影的“向下合家歡”不同,《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是一部觀眾年齡層面的“向上合家歡”——最適合帶父母觀影!
囤兒清楚記得,當年初看男乒比賽時,父輩們比現在的自己還年輕。他們的青春熱血,被屏幕中來來回回的小球一點即燃。他們給還在上小學的囤兒念叨著每一個球員的技術特點,為每一個精彩的回合歡呼吶喊。
疫情三年,所有中國人都需要一股提振人心的力量。《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就是這股力量。小孩子們,將被片中精彩的比賽段落所感染;年輕觀眾,可以被演員們鮮活的人物塑造所吸引;中年觀眾,會沉浸在如兵法般嚴謹的技戰術討論之中;老年觀眾,很容易被勾起回憶和情懷。
可以想象得到,那些闔家來看本片的觀眾,在影院的視聽觀感爽過之后,回到家中,一定會上演這樣一幕:一家三代或四代,圍繞片中的人物和故事展開討論和分享。老輩補充當年自己的感受,講述自己當年最喜歡哪個球員的球風之類;小輩則認真地聆聽,傳承著國球之中蘊藏的民族精神。
鄧超和俞白眉沒有將《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拍成某一個體育人的傳記片,而是一部團隊出彩,教練和隊員們每個人都能個性鮮明的優秀影片。
其中幾位國手的塑造尤為精彩——白民和、黃昭、龔楓、侯卓翔、董帥,每個球員都不完美,都是技術優勢與心理短板并存。影片的戲劇沖突也不僅僅是比賽勝敗這么簡單,還有每位國手細膩的成長弧線。
白民和不得不與可能毀掉職業生涯的肩傷博弈、黃昭必須直面自己臨場的緊張、龔楓要為了大局而耐住寂寞、侯卓翔需要等待自己時代的到來、董帥不能因球迷的喜愛和崇拜而自滿。
這些人物小戲有機地融入主線故事之中,讓影片更加真實感人,更具觀感爽度,更能振奮精神,堪稱春節檔的“文娛禮花”,既耀眼又響亮。
文/滿囤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