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王萌(二手車小胖)
2023年,將是中國二手車行業非常關鍵的“轉折”之年,沒有特殊情況,今年很有可能全年交易量會超過2000萬臺,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但是,對于年交易2000萬臺的規模,2萬億的交易總額來說,超過60萬家的相關企業,平均每家每年僅有不到40臺的“小、散、亂”勢必會淘汰變化。
用一句話說,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不得不說,很多早期的二手車從業者“順勢而為”的第一桶金很可能因為認知不足而“憑本事”賠回去。
2022年,超過6成的二手車從業者是虧損的,如果再算很多“隱性成本”的話,實際上超過8成的二手車“中間商”不僅沒有賺到錢,還是巨虧的。
疫情三年過去了,未來的發展,到底中國的汽車行業,二手車領域有哪些認知是改變的,我們應該如何轉變呢?
以不變應萬變可能么?改變就是找死,不變就是等死,如何求存圖強?
最近和很多全國的二手車行業,汽車經銷商集團負責人在“復盤”2022年,以及進行2023年的業務計劃調整,我們發現中國二手車領域的“底層邏輯”都改變了,如果我們不去“與時俱進”,那真的是要“猥瑣發育”等待淘汰了。
我們要如何改變我們的認知?
認知一:行業正規大趨勢,投機僥幸風險高
2022年7月,17部委頒布的二手車領域的聯合新政,將從根本上改變這個行業的“小、散、亂”的個人經紀無序的模式,將從源頭上實現二手車商品化、企業的品牌化和運營的規范化。
經紀轉經營、個人一年3臺車、環保限遷解除、異地交易檔案電子化、反向開票、統一納稅等等,這是大勢所趨。
經營交易的0.5%增值稅,個人賬戶改為公司賬戶,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依法依規科學納稅勢在必行,還是以前的“小買賣”思維,不僅從法律法規上不再支持,而且從實際運營中也很難操作。
此外,在二手車維權相關的法律法規細則,消費者權益保護,地方相關政策多方面都逐步完善和細致。
蒙著收、忽悠賣、出了問題就亂來的時代,結束了。
所以,別再“賭”行業會照顧“弱者”,公平公正才是大勢所趨。
認知二:新舊車價交替下滑,低差價快周轉必須。
2022年,很多二手車老板們虧的一塌糊涂的原因,最明顯的就是新車的購置稅優惠和新車頻繁無規律的降價,導致二手車順勢降價的虧損。
庫存時間長、僥幸不割肉,最后砍骨頭!
2022年,二手車平均交易庫存時間為62天,而這一年新車廠家和地區經銷商的調價頻率普遍為15天左右,而且關鍵是普遍都是下調價格,并且是大范圍大概率的調整。
一臺均價15萬,庫存60天的二手車,表面進銷差價僅有5-8%,而60天內新車大概率的4次下調價格,每次下調1-3%,也就是說兩個月,你庫存的二手車就會因為新車降價出現“整體貶值”4-12%。
尤其是1-3年準新車,更為嚴重的是電動汽車,一個特斯拉,11月-1月,兩個月時間,下調價格超過18%,表面利潤8%的電動車全國虧的哀鴻遍野!
關鍵是特斯拉的“鲇魚降價”不僅沖擊新車,還沖擊二手車,特斯拉、小鵬、比亞迪、大眾ID、寶馬i系這類的“競品”,以及二手車20-30萬的BBA和二線豪華,你要是客戶,23萬,你買新特斯拉,還是3年6萬公里的寶馬3?
很多90后主力二手車消費人群馬上就“喜新厭舊”轉身而去了。
所以,以后做二手車別再用以前的“萬一碰上個棒槌”的思維,高收不能高賣,沒戲,別僥幸了,到了庫存時間快速割肉回血,否則越放越賠錢,如果還有以前給二手車“過生日”的商家,我勸你,還是關門回家吧,現在也許還能保本。
認知三:粗放資源結束,精細運營開始。
疫情三年,激烈的競爭變化,老百姓兜里的錢,緊了,花錢,謹慎了,這是事實,也是要緩和幾年才能恢復可能。
畢竟國際環境、經濟壓力、疫情恢復、國內變化,“大病初愈”的身體都需要時間,何況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我們。
汽車領域更是重要的經濟領域,僅次于房產的大宗消費品。
以前廠家、4S店集團、二手車市場、二手車商家,大多數還是停留在資源思維層面,尤其是二手車商,很多還是“車源為王”的思維。
只要能拿到“便宜車”就永遠有錢賺,自己賣不出去批發出去也賺錢,依靠信息不透明、桌下利益交換等等,但是今后這樣的資源“越來越少越來越瘦越來越難”了!
2022年,多少個汽車品牌退出中國?多少家4S店關門跑路?多少個二手車商負債經營?
資源很重要,但是不能過度依賴這些“關系”,尤其是二手車領域,車不是你生產的,4S店不是你家的,市場不是你購買的,資金不是你自己的,員工伙計不都是你親的。
精細化運營,用戶思維,真正讓用戶信任你,選擇你,愿意讓你賺錢,這才是一家好公司、好產品,好企業。
各位老板,先精細化算算賬吧,我們每賣一臺二手車,我們的場地、人員、營銷、資金、稅費的攤銷成本到底是多少?
北京某中型規模二手車企業,自有資金情況下每臺車成本率為車輛零售價格的3.3-3.7%,如果是庫存融資,這一成本將超過4%。
算不明白的老板,找我聊聊吧,前提是你內心要足夠強大,很多老板春節前都不敢讓我幫忙算了,說算完了,沒心情過年了。
認知四:競爭對手不是彼此,而是自己。
大軍師司馬懿有句話,一路走來,我眼里沒有敵人,只有師長和朋友。
二手車領域,已經不再是一車一廳,甚至一時一城的得失算計。
傳統二手車商,經歷過多輪政策變化、電商資本野蠻沖擊,廠家經銷商4S店正規軍的進入等等,實際上不斷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
最近有人說,以后一定是4S店二手車的天下,我看也是也不是,從目前看,起碼這些“正規軍”從思維意識到具體落地,還是有很大的問題和困難的,電商平臺僅剩的一些也都在“回歸車商生意”,一些平臺“半懂不懂”的也在開店。
只不過,原來二手車“販子們”打不死的小強這次遇到的的確是大“洗牌”。
在經營業態、產品設計、客戶獲取、利潤來源,整體的定位都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說白了,二手車靠差價賺錢基本上一年“打工”不賠本就算不錯,今后到底要靠什么賺錢?
以前,一臺車源,本地二手車商家搶的“頭破血流”,最后大家進入到“互相傷害”中共同“賠本”,今后車商與車商之間的水平整合,比如你擅長賣奔馳,我擅長SUV,咱們能夠真正互通串貨實現開源節流?
二手車商+車商的“大陸軍”模式能否,二手車商+售后體系+營銷體系+服務網絡等等的“立體化作戰單元”整合?
這幾年二手車老板,為了省錢,也因為缺少人才,管理跟不上,結果就是回歸到自己收車,電話不斷的定價,自己賣車,客戶不斷地咨詢,每天還要做直播、還要維護關系,各種......
家族制的,老婆管賬、小姨子銷售、小舅子弟弟收車,這要是獨生子女這買賣是不是就沒法做了?以后的90后新生代,哪有那么多親戚啊?
各位老板,改變認知,自己要重新認識這個行業了!
認知五:二手車領域最缺的,還是人才!
也許從小喜歡讀歷史,經常喜歡看三國,所以容易和同行們引用這里面的一些典故,不僅是三國演義,還有三國志和其他段的歷史。
咱們現在的,今年的二手車行業,更像是三國初期,群雄割據的時代,很多老板,其實真的有點像其里面的人物,袁紹、董卓、孫權、劉備、曹操等等。
說實話,很多二手車領域的老板,如果單獨用一個人能力看,個頂個的好手,絕對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當然了很多人的人品比“三姓家奴”的呂布要強太多了,不過遇到“貂蟬”也是走不動道兒的居多。
一些年齡大一點的二手車商,其實有點像袁紹,積累的家底兒挺厚,但是用人方面,真心不敢恭維,而且江河日下速度很快,流水的大伙計,一個個出去單干!
一些中堅能力的二手車老板,規模大不大小不小的,劉備的“感情牌”的確是不錯,這行業最常見的就是“兄弟文化”,初期共苦,短期奮斗都還不錯,時間長了,尤其是這幾年利益跟不上,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容易散伙了!
我們各位仔細想,我們的團隊,哪些人算是人手,哪些人算是人才?
我們的隊伍,究竟是團伙,還是團隊?
有空看看《大決戰》,挺好的哈。
不管是經銷商集團想做好二手車,還是二手車經營企業家想做大二手車,車源、資金、場地、流量、客戶,這些都是“資源”,有了人才資源自然就會水到渠成,人才、人才、還TM的是人才!
劉邦沒有蕭何韓信,會是什么結果?只有殺豬的樊噲也不行!
劉備沒有諸葛鳳雛,怎能三分天下?空有關羽張飛只有固守小沛!
要飯的朱元璋,如何請來李善長和劉伯溫?勇武而無謀難做大。
二手車電商、經銷商集團,多是職業經理人的“智囊”缺少實際落地,攻城略地的“武將”,即使有,也很容易被“文官”傾軋,甚至干掉。
傳統二手車商,過五關斬六將的“武將”不缺,但是草臺班子,草莽山頭,難吸引互補人才,老板就是企業最大天花板。
目前二手車,甚至說汽車流通領域,老板們感覺都是“缺人才”,有的企業“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其實則不然,人才機制,選用育留,才是關鍵。
未來五年,二手車領域,拼的就是人!是人才團隊機制。
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不過,要先從老板認知改變下手!
有人浮在水面,有人潛在水底而已,過河,不止一種方法。
總之2023年,中國汽車流通領域,二手車應該是關鍵也是質變的開始一年,大勢所趨就是改變,而且是好的改變,是良幣驅逐劣幣的開始!
1985年到現在,中國二手車發展了近40年,和其他領域近似,疫情折騰了三年,也應該到了好人好好做事賺本事錢的時候了,你們覺得呢?
2023年度中國,小聰明鉆空子的“投機錢”越來越難了,認知以外的錢基本不存在了,改變認知,否則,二手車“販子”生涯就將再見了!
二手車交易市場轉型升級,合作咨詢請加微信:h173877017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