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故居位于四川廣安市協興鎮牌坊村,占地約數萬畝,是廣安市著名紅色旅游景區。故居規模宏大,氣魄磅礴。園區是全封閉的,四周是逶逶迤迤說不清有多少公里長的圍墻。由于故居面積太大,一進大門,就要乘坐電瓶車進去游覽。
資料顯示:2006年8月,經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面積為29.91平方公里的鄧小平故居保護區。據當地農民講,為建好鄧小平故居,牌坊村和金獅新村兩個自然村近400戶農民自愿搬出。
坐著電瓶車往里面走,園區鳥語花香、清凈自然,路兩邊綠樹成蔭,有文官武將捐的樹,有機關單位捐的林,比比皆是。堆砌的假山上建有亭子,挖掘的池塘里栽種有荷花。凡對此園作出貢獻者都留有姓名,呈現出全國上上下下各行各業對鄧小平故居建設都有慷慨捐贈。
電瓶車路過了鄧公銅像,再前行數百米遠的距離,終于到了鄧公年少時曾經居住過的所在。這是一個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間,木質結構,青瓦粉壁。正房門楣是已故領導人手跡:“鄧小平同志故居”。四川作家馬識途曾寫一對聯掛于門邊:“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杰,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br/>自1919年15歲時離開這里,鄧公就一直不曾回過故鄉。古人對回家鄉有過一句深刻的概括,“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鄧公對家鄉依然有一種依依不舍的感情。
鄧公的父親叫做鄧紹昌,字文明。在廣安協興鎮人們都管他的父親叫鄧文明。鄧文明老先生是20世紀初廣安的風云人物,曾娶過四房妻室,鄧公的生母是他的第二個妻子。鄧文明曾當過廣安縣團練局長,做過一些保境安民、惠及鄉鄰的善事。1936年的一天,在拜佛回家的途中,被土匪所害。
鄧公故居青瓦粉壁,庭院綠樹成蔭,一蓬蓬慈竹掩映,游人如織。如同廣安其他村民的住房一樣,鄧公故居四周是田地,有翠竹、樹木掩映,有水塘依傍,到處花草叢生,是一種極其自然的美景。入目綠樹滴翠,觸鼻百花飄香。就是這座質樸無華的故居,像一座無字豐碑,在默默地講述著它的主人——一位改寫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世紀偉人的動人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