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243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小時候覺得活到29歲就可以去死了。 現在才知道,那是對未來缺乏想象力。
少女、少婦、婦女、老婦……人生每個階段都在開禮物。
最近打開的,是母女關系。中國式母女關系,總是相愛相殺。?????????????????????????????
小時候因為早戀,我爸不理我好幾年。只記得我媽如常打來水給我洗腳。暑假我在泳池和男生碰頭被抓包,我媽躺在地板的草席上默默擦眼淚。
縱然如此,還是有過很多年和媽媽不對頭。拼命想掙脫她的控制。我大學畢業后第一年在北京,用房東教會我的燒菜方式給來探望我的媽媽做雞湯,連內臟都沒去掉。站在肯德基結算隊伍里,我質問我媽為什么要幫我拿著包,她出了店門就和我吵到當街大哭。我媽曾經嘴上常念叨希望自己孩子殘疾“吃我的用我的我來照顧,只要聽話”,為了這句話不寒而栗了很多年。
其實我媽就是典型的非常傳統的中國父母。從來不肯定自家小孩,永遠是別家小孩好,哪怕押著我去坐公交車的路上,可能不知道可以聊啥,還是一個勁在夸十年沒見過的表妹。但是我媽勤奮能干,臟活苦活都不怕,對自己省吃儉用,和我們出去餐廳吃飯都搶著買單。
很多同齡人現在還是會控訴,為爸媽到了冬天舍不得開熱空調而抓狂。我現在不會了。不開空調對皮膚挺好的。當我爸媽瞞著我們偷偷陽過了之后,這種不想讓兒女操心,“有事你們先走別管我們”的大無畏精神,實在是真愛的表現。
我們常常看育兒書,知道要對自己的兒女耐心、保持穩定情緒。但在父母面前,我們卻常常放縱自己內心的小孩,習慣性撒潑打滾,想怎么甩臉怎么甩臉。經常忘了,父母年邁之后更像無力的小孩。
和一位失去了父親的朋友聊天。我說,長輩離世,不僅僅因為沒有人再可以擋風遮雨仿佛站在斷壁殘寒中,更重要的是,你沒辦法再做回小孩。沒有人再會把你當成小孩了。
有過很多年,自己當了媽媽不太像個媽。家里油瓶倒了不知道扶,瞅著空就忙著跑出去玩。漸漸娃們都長大了,當她們開始呼朋喚友要融入社會的時候,才親身感受到了即將成為空巢老人的一些慌張惆悵。
疫情之后自己開始做家務。會打掃了才意識到衛生的重要性,收拾干凈了才對收納發生興趣。知道累了,知道70歲老母親隔三差五還來幫我們打掃整理的不容易。
與此同時,成長中的女兒們如鏡子般。她們亭亭玉立的長大,我心甘情愿的變老。她們會分享她們的新世界給我。我這才意識到,我媽來我這里住,固執的要帶自己的拖鞋、吃飯用自己帶來的碗,只是習慣了自己原來的世界。
和解,從理解開始。
75歲的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有過這樣一段溫柔有力的敘述:
“母親會一點點變成弱者,從強者慢慢變成弱者的過程中,母女關系也會發生變化。我還是由衷希望,父母能長壽一點。只要長壽,雙方就一定有機會重新邂逅。放下‘母親’身段的一個女人,和不再是‘女兒’的另一個成熟女人,也許可以重新連接,認識到雙方的差異,互相認可,要是迎來這樣的時刻就好了。”
當我媽承認自己老了干不動了的時候,
當我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像個媽的時候,
可能也正是在歲月長河中可貴的重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