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講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也就是把破裂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鋦瓷,是一種傳統手工技藝,也是手藝人用心守護、傳承和發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此項技藝的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青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周華就是憑著一把“金剛鉆”,再次賦予瓷器新的生命,也讓無數瓷器與主人“破鏡重圓”。系康熙二年御封烏龍堂世襲傳人,清宮造辦處鋦瓷御工“山東巧工王神手”第六代傳人,周華傳承了24樣72種136道宮廷鋦瓷獨門絕技,從“鋦了不漏”到“鋦出美感”,從“修舊如舊”到“錦上添花”,從鋦“舊”到鋦“新”,從事鋦藝30多年的周華已經能完成各種鋦活兒,并且讓每一件經手的瓷器成為蘊含藝術氣質的“唯一”。
以鋦瓷為媒講好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和傳遞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共同情感、經驗智慧,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周華表示,“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也是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鋦瓷文化與之融合會煥發新的生命力。
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周華創作“二十四節氣”主題作品,希望以鋦瓷元素結合二十四節氣,為鋦瓷手藝增添新活力。立春、雨水……看到周華的二十四節氣鋦瓷作品,就如同看到一幅幅精致的畫卷。周華把二十四節氣融入到鋦藝之中,將傳統文化和中國古老手工藝結合在一起,更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美學完美地結合起來,展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與時俱進傳承不息綻放老手藝的新光芒
“鋦瓷技藝傳承不易,有所出新更為不易。”周華說到。“為了創作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我翻看了大量書籍,查閱了不少資料,了解每一個節氣的由來,以及與每一個節氣有關的民間風俗習慣等。”例如立春節氣作品--見寒梅聞啼鳥,通過一樹盛開的梅花,一只靈動的蜂鳥,一靜一動,生動詮釋了“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立春來了,嚴冬已過,氣溫回升。萬物起始,一切更生。每個節氣的作品都有不同的寓意與意境,以鋦瓷藝術展示出來更具文化魅力和收藏價值。
隨著不斷創新的整器創作,像周華這樣的傳承手藝人讓鋦瓷的藝術之美在現代更加深入人心。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連接現代生活,也見證了鋦瓷在傳承中不斷孕育新生,綻放老手藝的新光芒。
周華表示,二十四節氣作品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繼續秉承質樸匠心的精神,創新更多的鋦藝文創產品,以藝術作品傳播鋦瓷文化,傳承傳統技藝。通過實用和美觀的文創藝術品,讓更多的人了解鋦藝,以鋦瓷為媒,講好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助力中華優秀文化出海,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編審:陳坤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