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更多精彩
· 發現城市之美 ·
喀 什
放眼俯瞰城市,店鋪招牌只不過是建筑群中微不足道的構成部分。而切身步入坊間,高懸門面的招牌卻成了一家家小店的靈魂所在。
受風俗、方言等因素影響,市井小店的琳瑯招牌,成了一座城市最為具體的商業名片。帶著濃厚的地方特色,展現出當地的本真風貌,不同地域,自有特色。位于中國西部的新疆喀什,大街小巷別有風情的招牌上,更是不乏令人拍案的精妙語句。
四四方方一隅店鋪,往往卻是一個人、一戶家庭努力半生的所得,意義非凡。然而在店名招牌的斟酌上,豪爽的喀什人卻表現出意料之外的隨性。
第一次踏足喀什的你,若是留心觀察道路兩旁的店鋪招牌,很難不被喀什人的幽默逗笑。
這些招牌直白又抽象,不知所云中又自有妙趣真意,行人觀之,會心一笑。
趣味別致的店鋪招牌自有一番蹩腳的誠意,這是喀什人對交易買賣的獨特注解。行商之道,并非只有利字當頭。店家在為顧客提供商品與服務的同時,更要確保客人能夠擁有最好的購物體驗。如此收錢入賬時方會感到踏實心安,也才能憑此吸引顧客頻頻回頭。
這類不算準確的“意譯”招牌在喀什街頭十分常見,隨意的淳樸中,透著一個民族內里的耿直與憨厚。隨著國語教學的普及,能說一口流利國語的喀什人不在少數,要將店鋪招牌翻譯準確并非難事。但是喀什人在這其中,有著自己的風格堅持。
人來人往的色滿賓館附近,飯店、面館、烤包子鋪擠擠挨挨,“哈哈哈”便利店猶如平整的水泥路面忽地突出了紅磚一塊,顯眼地嵌在窄而矮小的門面上。店主沒有將招牌上的維吾爾文翻譯為“開心”,而是選用“哈哈哈”三字代替,生動中又似有留白,造就了這道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景。店主每天9點準時到達門店坐鎮,看旁邊的馕坑燃起屢屢白煙,看游人在色滿賓館進進出出。他總是樂呵呵的,活似店鋪的招牌。
而音譯的招牌,就更有“畫龍點睛”的雙關奇效。古城吾斯塘博依路上,“阿麗屯有譜兒馬克黃金”店鋪門口總會有三兩游客駐足,討論著這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店名。在維吾爾語中,“阿麗屯”是“金子”,“有譜兒馬克”意為“樹葉”,翻譯過來便是“金葉子黃金”。但顯然,信達雅的店家對這個略顯普通的譯名不夠滿意——做黃金首飾的買賣,定要讓顧客知道自己很靠譜才行!于是,便誕生出了這個十分“有譜兒”的漢譯店名。
冠以人名的招牌全國都有,喀什當然也不例外。“麥麥提沙吾提師傅的兒子抓飯店”“爺爺的烤肉店”“帕提古麗羊雜碎店”等,一門手藝傳承了多久,從招牌就能窺探一二。鼎鼎大名,大名頂頂,用人名來為店鋪命名是一種強有力的信譽擔保。多少店家開門營業的底氣,就顯在這鄰里皆知的熟悉名姓當中。不過,這種主打放心的組合公式,有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這家“迪亞尼爾特坑烤肉店”。如此擺在明面上的“坦誠”,反而讓不少人心生反骨,忍不住就是想要嘗嘗這家烤肉到底有多“坑”!
熱鬧的市井生活不只有眼前的柴米油鹽。商鋪招牌上橫布有零星漢字,風趣地排列組合出喀什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幽默的喀什人民以這樣的方式,譜寫著屬于自己的短詩,活潑地向生活、向世界高唱著這個民族的熱情、奔放與真誠。
發現城市之美
“發現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收集和發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以原創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