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公路》雜志社記者 張林
3月30日,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公路學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公路》雜志社、《中國交通信息化》雜志、福建省高速公路學會承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暨技術產品博覽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
(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暨技術產品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鄭健龍,福建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邱淮,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岳峰,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杰,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原副局長王太,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王剛,福建省高速公路學會理事長唐建輝,福建省公路學會書記、理事長陳培健,長安大學校長沙愛民,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劉傳雷、鄭超,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為公路水運口岸智慧化軍團CEO馬悅,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與出行總裁鐘翔平,百度智能駕駛業務副總裁、百度智能交通業務總經理吳書林以及來自全國17個省區市的交通運輸廳、交投集團、高速集團的領導嘉賓出席了大會開幕式。
翁孟勇、邱淮、陳岳峰、馬悅在開幕式上講話或致辭,劉文杰主持大會開幕式,劉傳雷主持大會主旨報告會。
大會為期兩天,以“創新·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置了主旨報告會和26個專題、主題論壇,大會同期舉辦了高速公路信息化技術產品博覽會。大會暨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2萬余名業界同仁、企業界代表參會參展。此次博覽會展覽面積4萬余平方米,近300余家交投、高速集團及廠商、系統集成商等參加了展覽展示。
大會聚焦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熱門話題,邀請各地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管理單位,科研院所,以及技術產品研發、生產企業代表,分享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進程中的先進實踐經驗和理論思考,為高速公路信息化探尋高質量融合發展之道。
來自全國各地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管理單位,科研院所,以及技術產品研發、生產企業代表聽取主旨報告。
此外,大會還舉辦了中國公路學會“2023高速公路信息化年度推選活動”和“2022年度中國交通信息化優秀論文評選”揭曉盛典。
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發生顯著變化
翁孟勇在開幕式講話中揭示,目前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在政策環境、關注重點、技術應用、產業生態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出席開幕式并講話。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專門頒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此前全國31個省、市、區就智慧交通、數字經濟發展發表了專門文件,其中有24個省就數字經濟做出了專項規劃。2022年,交通運輸部也專門頒發了《“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其中對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慧化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翁孟勇表示,目前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大環境非常好。
高速公路信息化進程已持續了35年,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智慧交通的建設發展,智慧高速發展持續升溫。翁孟勇說,2022年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實踐表現出更務實、更理性的特點,從追求示范項目、工程,轉向關注高速公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需求,令人欣喜。
翁孟勇分享了近期在各地調研智慧交通發展的見聞和感觸,他表示,可以明顯看到我國智慧交通在聚焦安全發展、智慧公路效率提升、出行服務體驗優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按照目前的趨勢,我國智慧公路的發展大有可為,前景十分可觀。
根據參與大會技術產品博覽會的企業及其展示的內容,翁孟勇表示,高速公路信息化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正在逐漸構筑。
關于高速公路信息化未來的發展,翁孟勇談了5點認識。一是智慧化發展是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的方向,要解決中國高速公路發展的安全問題、效率問題,綠色發展的水平問題、服務問題,主要方向是通過智慧化手段,堅持走智慧化發展路徑;二是在高速公路智慧化發展的進程中一定要堅持把目標導向和需求應用導向、問題導向結合起來,高速公路智慧化發展是一個不斷迭代、演進的過程,其節奏一定與需求、應用結合;三是數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高速公路智慧化進程中,要做好數字底座,公路資產要素數字化改造的工作;四是要關注實用技術和集成技術的應用;五是產業生態的發展還不夠充分,只有產業生態健康,才能研發更高效的技術,生產更物美價廉的技術產品,以及各種更可靠有效的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建設,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已建成大量的外場設備設施,采集到了海量數據。例如收費系統外場設備超過25萬套,日均數據量超過10億條;監控系統外場設備超過20萬套,視頻聯云上網設備超過18萬套,供全行業使用。此外,還有大量的氣象監測及橋隧、高邊坡數字化監測、日常養護巡查設備等。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王剛在題為“數據驅動的路網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思考”的主旨報告中說:“如果橫向比較,我們的數據基本上是等同于甚至某種程度上是超過了中國銀聯的數據總量。”
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王剛發表了題為《數據驅動的路網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思考》的主旨報告。
王剛嘗試分析了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路網運營體系建設中的問題。他指出,近期的一個普遍問題是:社會公眾對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設的獲得感較少,效率和安全方面的提升比較有限。此外,他還列舉了3方面問題。
缺乏協同:智慧高速公路與其他等級高路缺乏協同,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缺乏協同,且各試點路段各自建設,下一步很難形成全網互聯。
成本高昂:目前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較高。從各省建設示范路段的情況看,每公里的成本在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不等。
需求不明: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的需求預測不夠準確,是否來自生產運營實際或者公眾出行服務必需尚未明晰。存在盲目求新的問題,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方案,其中不乏不適合目前智慧高速現階段發展的技術和方案;存在貪大求全的問題,盲目脫離當地路段實際;存在重硬件輕軟件問題,建設了大量外場設備設施,部署了大量后臺硬件,但是在實際應用方面不深入、不深刻。
雖然,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智慧化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王剛表示,可喜的是,從2022年下半年至今,整個行業已經從探索階段,從智慧高速的沖動建設階段逐漸轉向了比較理性的思考,比較冷靜的認知階段。他認為,高速公路的業務是非常豐富的數據富礦,蘊含了大量的多維度數據資源,同時又為應用提供了充足的場景。如何充分利用好數據,發揮數據價值是智慧高速未來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核心問題。
各地高速公路智慧化實踐經驗特色鮮明
來自福建、山西、江蘇、山東、四川、寧夏、蘇州、青藏高原等省市和地區的代表紛紛貢獻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寶貴經驗。
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禮彪發表了題為《福建高速智慧化發展的路徑和探索》的主旨報告。
福建高速集團副總經理陳禮彪在題為《福建高速智慧化發展的路徑和探索》的主旨報告中表示,各省份智慧高速指南各具特色,核心思路與技術目標大致一致,但在組織結構方面存在不同的模式。河北、江蘇、北京等省份按照感知、服務、管理等功能應用場景分類,提出建設要求;河南、山東、廣東等省份按照支撐型、業務型、創新型等類別進行大致劃分,明確具體應用的建設需求;四川和成都兩地分為總體技術要求、智慧化分級、路側設施設置規范等四份文件;上海市從云控平臺、邊緣計算設施、路側設施三個層次開展描述。他指出,在各省份的智慧高速建設指南中,分別從近遠期、總體或具體等角度提出具體建設目標。同時,各省份智慧高速指南均從感知能力、信息服務、管控方式等方面對不同等級的智慧化建設提出具體要求,著重回答了智慧高速公路“建什么”的問題。其中,“綠色”“安全”“高效”“智能”是各省份建設目標中重點提及的關鍵詞。
關于高速智慧化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陳禮彪提出,目前我國智慧高速的突發事件自動檢測能力不足,前端感知覆蓋少,后端識別能力低;應急處置響應不及時,主動管控能力不足,跨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有限,信息發布渠道單一且不夠及時;公眾服務水平不到位,服務內容不全,服務場景不夠豐富,服務便捷性不足;運營管理效率不夠高,運營管理系統相互獨立、分散,決策科學性較差,業務協同程度低;數字資源融合應用不充分,數據孤島普遍存在,大數據挖掘、融合利用、開發不夠。
目前,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6168公里,綜合密度位和綜合評價均位居全國各省第三,滿意度評價位居全國各省第二,擁有收費所389個、服務(停車)區133對,其中百佳服務區和優秀服務區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十四五”時期,福建省規劃建設高速公路1829公里,完成投資1350億元以上。福建高速集團將創新采用“基金+”等投資建設模式,投入資本金約276億元,拉動投資1100億元,占規劃總投資任務的75%。2023年,福建省計劃完成高速公路建設投資240億元,包含17個新開工高速公路建設工程項目共432公里。
根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高速試點的通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多份智慧高速相關文件,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各相關單位積極響應,出臺了《福建省“十四五”數字福建專項規劃》《福建省交通強國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項規劃》等多份文件,要求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推進公路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深化高速公路ETC拓展應用,建設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等。
陳禮彪表示,福建省高速公路智慧化的總體思路,是從頂層設計方面“建高樓”,以點、線、面方式推進智慧化試點示范應用研究與建設,搭建一站式服務和一網式管理平臺,以數據賦能智慧化場景;從出臺福建高速集團“十四五”智慧化相關規劃方面“打基礎”,治理集團數據、開發大數據平臺、提升基礎設施、推進基礎設施數字化。具體而言,以解決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的痛點和難點為出發點,以長隧道群智慧監測研究作為“點”,福泉車路協同示范應用作為“線”,省域交通運行數字孿生作為“面”,以管理實效和群眾獲得感作為檢驗管理、服務水平的標準,最終實現效率、效益、安全和品質的全面提升。
大會期間,福建高速集團、福建省高速公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公司還分別分享了福建省在高速公路智慧服務區、一站式服務平臺、省域高速公路交通運行數字孿生、基于大數據的貨運特征分析等方面分享了寶貴經驗。
除福建省外,山西省分享了智慧出行和ETC拓展的探索與思考,江蘇省分享了智慧收費稽核的探索與實踐,山東省分享了收費數據分析應用與信息標準建設經驗,四川省介紹了當地智慧高速建設現狀及下階段主要任務,寧夏回族自治區介紹了當地智慧高速公路路網管理及發展情況,蘇州市介紹了當地高速公路信息化技術應用情況與發展展望,青藏高原地區分享了當地高速公路智能運營體系構建實踐的經驗。
知名企業技術產品賦能高速公路信息化
在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進程中,公路行業與信息通信、互聯網科技行業高質量融合發展,信息技術研發及互聯網企業紛紛深入公路行業,并數十年如一日精耕細作,為我國公路事業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出席大會并展示技術產品的企業代表來自與高速公路信息化相關的綜合服務、監控、收費、通信、防雷、供電、照明、通風、網絡安全等各個方面,為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技術產品支持。
華為公路水運口岸智慧化軍團總工程師魯玉春發表了題為《車暢于路人悅其行物優其流數智其贏——智慧公路建設實踐與思考》的主旨報告。
華為公路水運口岸智慧化軍團總工程師魯玉春在題為《車暢于路人悅其行物優其流數智其贏——智慧公路建設實踐與思考》的主旨報告中,從行業、企業、出行者視角為“智慧公路”畫像,其中“數字孿生”“伴隨式信息服務”“大數據稽核”“車路協同”等,仍然是近兩年的高頻詞匯。他認為,在業界沒有統一的標準的時候,發展智慧公路最關鍵的是問題導向和價值導向,應用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做強做優公路大通道。從在役公路安全應急、改擴建公路智慧化、云網安全智慧收費、隧道安全與應急等方面提升通道能力;從路域資源開發、數實經濟融合、企業數字化轉型、清潔能源轉型發展等方面發展通道經濟。推動交通工程與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資源體系融合發展,在感知、聯接、計算、存儲、云、數字能源等著具體工作上加大融合力度。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發表了題為《數實融合全真互聯助力高速公路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在題為《數實融合全真互聯助力高速公路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中表示,未來高速生命體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和核心驅動,將貫穿高速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運營、服務等全業務場景。它既是真實高速在數字空間的全真投射,也以廣泛連接、廣泛交互的形式實時反饋于物理世界。宏觀來看,未來高速生命體將提高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并支撐物流、能源等產業生態創新,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微觀來看,它將助力管理運營部門實現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并為出行者提供伴隨式服務,不斷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會期間,百度(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公司”)將發布首個AI全場景高速體系,賦能高速建管養運服全場景。同時,將聯合河北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高速公路信息化領域首創的高速公路AI數字人——“簡璐璐”。
近年來,人工智能加快向產業滲透,促進了產業數字化轉型、存續技術疊加倍增、技術與社會的跨界融合發展。百度智能交通交運行業總工程師董旭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公路行業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抓手與著力點,對提升收費能力、提高出行安全、降低運營成本形成有效技術支撐;高速行業的人工智能技術場景應用,也將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壯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提供強大的牽引力。AI全場景高速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商業化的重要載體,將助力人工智能由理論走入實踐,快速進入場景化應用時代,也是高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AI已經被逐漸運用在高速行業中,但這些能力往往比較單一且分散在不同硬件和不同業務系統中,無法完成一個完整的業務閉環。董旭表示,AI技術和平臺也比較復雜,涉及數據清洗、模型選擇、模型訓練和模型評價等多個環節,涉及多個工具和平臺,對行業應用開發要求門檻比較高,無法完成多個工具和平臺的協同,嚴重制約AI技術在高速公路行業中的發展。
基于此,百度公司打造的AI全場景高速體系中包括“技術、生產、應用、生態”等四大體系。面向高速公路行業提供全場景支撐能力,將分散的AI技術和無序的算力整合起來成為體系化,從而形成真正生產力,能夠支撐整個高速公路的全場景。同時面對高速公路不同的業務系統,把細分場景的小模型整合為行業級的大模型從而發揮協同效應,將AI全能力融入高速公路建管養運服全場景,覆蓋感知、認知、決策、協同等全環節,賦能企業、行業、產業等全生態,助力產業提質增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展位)
大會期間,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高德軟件有限公司、達摩院、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布了“車路協同導航與產業服務”解決方案,帶來融合感知、路網多級云控、數字孿生仿真、普惠車路協同等能力升級,讓智慧出行變得更普惠,年內將在全國高速推廣。
該方案深度融合了智慧高速的路側感知數據、北斗的高精度定位信號、高德SDK導航能力和多級云控等能力,率先在4G和5G公網環境實現車路協同高精度導航,且導航畫面的數字映射與現實行車位置的誤差在百毫秒級。
在全長157公里的成宜高速上,用戶通過手機導航便可獲得真正的車路協同能力,享受到車道級導航、周車環繞呈現、超視距事件預警等服務,在雨霧天氣實現安全通行,最大限度地兼顧高速通行的效率與安全。
25年來,伴隨著我國高速公路事業快速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時代快速到來,高速公路信息化發展迎來了萬馬奔騰、千帆競發的大好局面。每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都是我國高速公路從初級走向現代化的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目前,在公路行業與信息化相關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高速公路無論從里程、規模、管理水平、現代化的發展質量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大會得到了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公路局、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公路科學研究院,以及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高速集團、福建省公路學會、福建省高速公路學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百度公司等單位和企業的大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