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一群士兵闖進譚延闿家,把他架入轎中抬走。譚延闿嚇得面如土色,到了都督府,才知道是請他來做都督。譚延闿說:“先回家問母親,如果她不同意,殺頭也不做這個都督。”
做都督這么重要的事情,為什么還要問過母親?譚延闿在做戲給別人看嗎?
其實,他對母親如此孝順,只因為母親在家中的地位,是譚延闿心中永遠的傷痛。
譚延闿的父親譚鐘麟是清朝大員,官至兩廣總督。而他的生母李氏,只是一個通房丫環。
通房丫環還不如普通的丫頭。她們要做丫環所有的工作,給主人端茶送水,重點是,當老爺需要的時候,還要陪伴。
她們生下的孩子,也和母親一樣,在家里沒有什么地位。
但譚延闿是個特例。
李氏生產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而譚鐘麟呼呼大睡,毫不在意。
睡意朦朧中,譚鐘麟夢見名臣何文安來拜訪:“我要在你家長住了。”
嬰兒的啼哭,驚醒了夢中人,下人來報,添了一個公子。想起夢中情景,他給兒子起名譚延闿,字祖安,號無畏。
譚鐘麟對兒子寄予厚望,遍請名師教授譚延闿。而譚延闿也很爭氣,被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稱為奇才:“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
但譚延闿的母親李氏,雖然從丫環變為小妾,還是做著原來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使喚她。
這樣就很尷尬了,一家老小圍桌吃飯,其中包括譚延闿,但他的生母李氏,站在旁邊盛飯端菜,彎腰伺候。
主人吃飽了,她才能躲在一旁,隨便填肚。她是沒有上桌吃飯的權利的。
并且,譚延闿還不能喊李氏母親,只能叫姨,正房夫人才是母親。
生母的卑微,在譚延闿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傷痛。
他從小就憋著一口氣,一定要用功讀書,一定要出人頭地,才能讓李氏母憑子貴,坐下吃飯。
1904年,譚延闿參加會試,高中第一,這個成績足以光耀門庭。湖南200年來沒有出過會元,譚延闿開創了記錄。
而且,據說狀元原本是譚延闿。
主考官陸潤庠和張百熙,選了兩張超群的卷子,揭開封條,一張是劉春霖,一張就是譚延闿。最后定譚延闿為會試第一。
殿試的時候,慈禧太后看到他是湖南人,眉頭一皺。再看,姓譚,太后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了譚嗣同,那個名字像針一樣刺進她的心。
慈禧發話,狀元定劉春霖,今年干旱少雨,春霖這個名字吉利。
喜報傳來,譚府上下喜逐顏開。慶功宴上,李氏像往常一樣,站在一旁伺候。譚鐘麟看了她一眼,輕輕說了一句:“坐下吃飯吧。”
淚水頓時奪眶而出。這一句話,李氏等了二十多年。她在桌邊站了整整24年,第一次被允許同桌吃飯。
她的兒子譚延闿,為她爭到了這個權利。她的兒子譚延闿,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喊她一聲:娘!
1911年,譚延闿被推舉為湖南都督。當時一群士兵闖進譚家,不由分說把他抬進轎里就走。譚延闿還以為碰到了叛軍,嚇得膽戰心驚。
到了湖南省都督府,譚延闿才知道,原來請他來做湖南都督。
譚延闿提了個條件:“先回家問母親,母親答應了才行。不然,殺頭也不做這個都督。”
譚延闿的母親李氏,苦盡甘來,母憑子貴。
可是,好日子沒過幾天,李氏因為太過操勞,病倒了,沒多久便撒手人寰。
母親出殯的時候,譚延闿心中的那塊傷疤,再次被無情地揭開。
族人擋在前面,堅決不讓李氏的棺木從正門出。他們說小妾的身份,按照族規只能走側門。
譚延闿沒想到,母親死了還要受辱。他氣得往棺材上一躺,大聲說:“譚延闿死了,抬我出殯!”
家族長輩們面面相覷,他們哪敢得罪都督大人。最后,李氏的靈柩堂堂正正地從正門出殯。
母親的遭遇,令譚延闿對舊社會的一夫多妻深惡痛絕,他立志不納妾。他與夫人方榕卿琴瑟和鳴,一生一世一雙人。
但譚延闿40歲的時候,妻子因病去世了。傷痛之余,他每年都在結婚紀念日,寫一封信給亡妻訴衷腸。
這時,白富美宋美齡留學歸來。孫中山打算把妻妹介紹給譚延闿,并且還得到了宋家人的同意。
沒想到,譚延闿拒絕了孫中山先生的好意。他說余生不再娶妻,只想把孩子拉扯大。
但是,不能拂了宋家的面子啊。于是譚延闿備了厚禮,拜訪宋家,叩頭認宋老太太為干娘。
宋美齡大為感動,認下了譚延闿這個哥哥,一生一世的哥哥。
換做是你,你會拒絕宋美齡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