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系辭下傳》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i)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易經系辭下傳》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gu),以佃(tian)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zhuo)木為耜(si),揉木為耒(lei),耒耨(nou)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shi)嗑(she)。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ku)木為舟,剡(yan)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tuo),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chu),掘地為臼,臼杵(chu)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yan)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guo),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guai)。
《易經系辭下傳》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tuan)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是故吉兇生, 而悔吝著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五章
《易》曰:憧(chong)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o)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ji)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ye)?《易》曰:公用射隼(sun)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sun)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su),其形渥(wo),兇。言不勝其任也。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chan),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dai)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qi)悔,元吉。天地絪缊(yun),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易經系辭下傳》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zhuan),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ye)?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易經系辭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易經系辭下傳》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kui)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經系辭下傳》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zhuan)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tuan)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位,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 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wei)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tuan)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易經說卦傳》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shi)。 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易經說卦傳》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die)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經說卦傳》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易經說卦傳》第四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xuan)之,艮以止之,兌以說(yue)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易經說卦傳》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yue)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易經說卦傳》第六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nao)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 莫熯(han)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易經說卦傳》第七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易經說卦傳》第八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shi),離為雉(zhi),艮為狗,兌為羊。
《易經說卦傳》第九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易經說卦傳》第十章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易經說卦傳》第十一章
乾為天、為圜(yuan)、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ji)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fu)、為大涂、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莨(lang)竹、為萑(huan)葦(wei)。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zhu)足,為作足,為的顙(sang)。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fan)鮮。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sang)、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rou)、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ji)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ye)。其於輿也為多眚(sheng)。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zhou)、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干卦。為鱉、為蟹、為蠃(luo)、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luo)、為閽(hun)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hui)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易經序卦傳》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zhun)》;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pi)》。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gu)》;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bi)》;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yi)》;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xie)》;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guai)》。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垢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易經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隨,無故也,蠱,則飭(chi)也。 剝,爛也,復,反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 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遁,則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