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制造可能真的要崛起了,但我們沒必要過分擔憂。最近看到的報道,著實令人感慨萬千,國內最大的音響代工廠通力股份也要從惠州去越南建廠了,當地直接減免了2年的稅收。通力股份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它長期為哈曼、索尼、三星等企業代工音響和可穿戴設備。
三星去越南的時候,很多人還不以為意,蘋果搬去印度的時候,也有人說“咖喱味手機買不得”。但事實證明,三星手機產能搬過去幾年了,銷量依然是全球第一;蘋果拿給印度塔塔集團代工,雖然品控下降了但也沒影響大局,據說連首批iPhone15都是印度產的。
相比東南亞,一些基礎的資源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現在國內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你看最近幾十年的大趨勢,全球產業鏈從歐美搬到日韓,接著進入中國,現在又開始向東南亞遷徙,資本都是逐利的,從成本高的地方轉移到成本低的地方,這無可厚非。
當然,國產也沒必要過分擔憂,非常崇拜的一位經濟學家,最近在高層會議上就提到,一些產業看上去有“孔雀東南飛”的跡象,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壞事。一些附加值低或者污染大的產業,中國本身就要淘汰出去,最近幾年國產供應鏈轉型升級才是主旋律。
一邊是要加強技術研發,避免被老外繼續卡脖子。現在越來越多公司開始真正重視技術,比如去年全國研發費用前5的民企,分別是華為、阿里、騰訊、吉利和百度,其中華為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1419億,投入強度漲幅接近16%。
另一邊是重視品牌建設,很多國產有實力沒名氣,需要被更多消費者知曉以及認可。近幾年很多企業注意到互聯網電商渠道,就是很不錯的思路。比如在抖音直播間,經常能看到品牌方親自直播賣貨,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青睞。
包括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也專門推出了相關扶持國產的計劃。比如在唯品會“新銳品牌計劃”中,已有近萬款商品入選,覆蓋美妝、零食、家電、內衣、精品等60余個品牌。其中美妝品類尤受關注,唯品會2022年年度財報顯示,去年溪木源、逐本、谷雨、酵色等新銳品牌銷量翻倍。
所以說,全球產業鏈轉移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中國已經做了更充足的準備。有的被淘汰、有的被遷移、有的要扶持、有的要做強,在多方力量的聚焦下,國產正掀起一場“穩中求進”的高質量發展浪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