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號消息 記者項俊平 安陽報道 谷雨前,好種棉。
眼下,正是種棉花的好時節。一大早,王新民就趕往棉花地,開始為今年優質棉花新品種的春播作準備。
平日,王新民住在安陽市內。因為承包了70多畝棉地,這段時間,他和妻子趙英為了方便播種,便把“家”搬到安陽縣白璧鎮張家莊村的“老房子”。
所謂的“老房子”,其實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簡稱“中棉所”)舊址。2005年,扎根張家莊47年的中棉所整體搬遷至安陽市內,與斜對面的安陽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只有一路之隔。
留下的“老房子”,如行政樓、科研樓、專家宿舍、種子資源庫、學校、食堂、電影院、醫院等建筑和5000畝的科研基地,作為“中棉所精神”的載體,承載著幾代“中棉人”的記憶和追求。
王新民的父母都是“中棉人”。作為“棉二代”,在“老房子”生活了37年的他,對腳下這片滴落過父母的汗水,甚至淚水的土地,仍然有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感。每年的春播、秋收,王新民和妻子趙英都要回來忙呼一陣子,一來增加一些收入,二來借此“棉”延父輩們的夢想。
走出行政樓后面的一棟“老房子”,往左轉,經過一塊試驗地,然后右轉,走出“老房子”的大院,前方便是一馬平川的棉花地。
今年,王新民要在他承包的棉地里播種一個優質棉花新品種。年復一年的重復勞作,讓他對繁雜的試種工序習以為常。他只是不知道,自己躬耕的身影已經投射在新一輪棉花產業鏈的前端,他將與“中棉人”一道跟隨一座城市乃至國家戰略產業的步伐,融入一場“棉”延未來、打造“中國棉都”、促進中國棉花產業鏈新一輪升級的夢想之旅。
這一切,源于去年破土而出的一個事關國家戰略產業的構想。
13名院士聯名建議產生連鎖反應(小標)
安陽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處,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屬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漫步安陽,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它的街道命名非常有特點。如南北走向的街道大都以山命名,而東西走向的街道更多以河流命名。
中棉所,坐落于黃河大道38號,它的斜對面便是安陽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大樓。分列在兩條平行線上的兩家“國字號”單位,看似沒有什么交集,卻于虎年的早春二月,產生了一個重大的交匯點。
2022年2月8日,由“中棉所”牽頭,包括陳曉亞、朱玉賢、許智宏、林鴻宣、韓斌、種康、楊維才、張新友、陳學庚、李培武、尹飛虎、李付廣、馬峙英在內的13名院士聯名向中央呈報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和標準替代,確保我國棉花生產和紡織服裝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此時,我國棉花產業鏈正遭遇“寒冬”。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費、紡織品出口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2022年,中國棉花產量597.7萬噸。其中,新疆棉花產量539.1萬噸,占全國總量的90.2%。
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我國紡織企業對中高端原棉的需求量每年約300萬噸,我國自產不足100萬噸,2/3依靠進口。
2021年年初,美國政府以所謂的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為借口,宣布對新疆的棉花實施禁令,限制原材料出口,同時限制包含新疆棉花制成品出口美國。并將對新疆棉花的禁令擴展到全球。
此前,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一家全球性非盈利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簡稱BCI ),率先“跳”出來宣布:暫停在新疆發放BCI 棉花許可證。
作為紡織大國,中國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含棉紡織品價值超過200億美元。2020年,中國出口到全球的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到達3198.8億美元。對于已經成為世界紡織制造中心的中國而言,美國以及BCI所作出的荒唐決定,瞄準的顯然不是所謂的勞工問題,而是中國的棉紡織產業。
13名院士的聯名“建議”獲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為此作出重要批示。
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工信部、商務部等部門,針對“建議”提出的問題,積極推進落實。
但“建議”引發的思考,仍在繼續,并讓“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與安陽產生了緊密的關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中棉所”所長李付廣。
李付廣作為院士“建議”的牽頭單位負責人,帶著“建議”,與安陽市政府進行了深度的交流對接。4月28日,“中棉所”再次牽頭,由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棉花戰略研究組向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提交了《關于在安陽建設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的建議》(以下簡稱“總部基地建議”)。
“總部基地建議”提出,河南省將充分利用本省以及安陽市紡織服裝業發展優勢,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強化品牌建設,推動“新疆(棉花生產)—河南(紡織服裝)—海南(服務貿易)”三地聯動,打造河南(安陽)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探索我國棉花全產業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發展機制,同時以安陽總部經濟基地為核心,逐步將山東、河北、安徽、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省市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安陽為中心的網狀架構,促進棉花全產業鏈一體化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李付廣一直是建設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的倡導者。早在五年前,他就在不同的場合談到過這方面的設想。”一位曾經在現場聆聽過李付廣“闊論”的“中棉人”告訴本刊記者。
不久,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棉花戰略研究組的“總部基地建議”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要批示。
6月30日,河南省政府副省長武定國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在安陽建設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有關政策措施,并現場安排“由安陽市政府牽頭,中棉所配合,盡快制定打造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的規劃。”
7月6日,安陽發展棉花產業總部經濟專題會議在市黨政綜合樓召開。會議圍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決定將“發展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規格成立以市委書記袁家健和市長高永為組長的棉花產業總部經濟建設領導小組。
會議同時要求所有參與單位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責任,把這項工作作為國之大者、省之要者緊抓不怠。工作專班辦公室要堅持周調度、周安排,做好各項具體任務的協調、督辦。牽頭部門、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迅速組織專業人員對承擔的任務進行研究,細化具體措施,建立任務清單,明確各環節時間節點、工作目標,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會上,領導小組對專項規劃編制、棉創中心建設、棉紡服裝招商等16項重點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安排。
為“棉都規劃”貢獻“高新力量”(小標)
一朵絨花,輕于鴻毛,若把它置于國計民生的戰略層面,你就能掂量出它的份量。
按照安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打造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的規劃將由安陽高新區牽頭,中棉所和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參與,盡快篩選出專業化、高標準、權威性的規劃編制單位,完成編制工作,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遵循和指南。
走出會場的那一刻,領命在身的文峰區委書記、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崔元鋒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河南曾為全國第一的植棉大省,現為名副其實的紡織工業大省,河南棉紗、服裝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六位,處于我國棉花全產業鏈的中、下游,地位舉足輕重。安陽素有“豫北紗城”之稱,是“中國針織服裝名城”,擁有河南最大的針織布織造基地、印染基地及全國最大的童裝生產中心,具有超過500億級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應該說,安陽在打造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方面,具備一定的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
思深,方益遠。頂層設計,尤其重要。
“為此,我們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崔元鋒、管委會主任牛福生任組長,管委會各位副主任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辦公室,具體負責規劃編制和對接省、市工作專班相關溝通、聯絡和協調工作。”安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劉振修介紹。
7月中旬,安陽高新區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工作。
經過前期的充分對接篩選,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辦公會議研究,確定由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牽頭,中棉所、國棉聯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海南好棉公司等單位參與,共同編制發展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打造中國棉都規劃。
袁家健希望“棉都規劃”將安陽定位為中國棉花全產業科技創新和標準創新策源地,全力建設“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有質量、有效益、有競爭力的科技合作平臺,形成高層次人才、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本的集聚高地,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快打造立足安陽、面向河南、輻射全國的“中國棉都”。
安陽市政府副市長王新亭指出,“棉都規劃”應該站在國家的角度,構建一個自主安全的、基于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際國內雙循環良性互動的我國棉花全產業的發展規劃,最終形成的成果應該是全國棉花產業生態的整體布局,這樣一個成果,就是全國棉花全產業鏈的共識,大家按照這個規劃去做,這才是國家規劃。
“同時,基于‘棉都規劃’,我們還要梳理一下安陽應該干什么事,規劃一個項目清單。第一,基于CCIA對紡織品進行的市場細分,所提出的對棉花相關標準的反向要求,國家應該立項標準體系建設。第二,標準立項以后,項目對應的檢測、計量、認證、法律保障等,在安陽應該打造檢測計量認證中心。第三,既然安陽有了認證中心,就可以交易,我們要建的就不是物流型的中心,而是交易型的中心,它是基于檢測、計量、認證基礎上的產物。第四,我們是否可以打造一個基于面料的研發中心,比如說中棉所和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打造的以棉花為載體的萊賽爾纖維面料新型研發機構,未來肯定能研發出相關面料。第五,就是展示、推廣中心,比如說細分到早中晚穿的不同面料,適于男女、兒童不同的面料。未來,我們要不要打造一個大的面向全國乃至國際的展示中心。我們要是能把這些事情做起來,我們馬上就可以占據產業鏈高端,就真正成為‘中國棉都’了。”王新亭如此描繪他心中的“中國棉都”輪廓。
圍繞上述要求,“研究所”向高新區提供了《安陽市發展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打造中國棉都規劃》資料需求清單。工作專班辦公室立即召開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要求按照清單內容抓緊對接市有關部門,以最快的速度反饋了有關材料。
8月14日,“研究所”向安陽高新區提交了《安陽市發展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打造中國棉都規劃》(以下簡稱《棉都規劃》)研究提綱和內容要點,并著手開始規劃內容編制,實施這項系統工程的“第一道工序”。
“我們希望這個由高新區牽頭、多方共同編制的全域性、綱領性規劃,既有戰略高度,又接地氣,具有可操作性。成為安陽打造‘中國棉都’的‘路線圖’,行動的‘時間表’和‘作戰圖’,并能經受住歷史和時間的檢驗。”牛福生說。
“棉”向2035 “中國棉都”躍然“紙”上(小標)
歷史上,安陽曾是七朝古都。
如今,因為擁有安陽鋼鐵集團(以下簡稱“安鋼”),當地人有時候戲稱它為“豫北鋼都”,以此延續這座城市悠久深厚的都市文化。
“中國棉都”設想以及《棉都規劃》的橫空出世,再次引爆了人們無窮的想象和期待。
11月10日下午,棉花產業總部經濟建設規劃論證會在安陽高新區管委會通過視頻形式召開。規劃編制團隊代表、論證組專家成員在分會場參加會議。二級巡視員、時任安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政府辦主任史景山,中棉所所長李付廣,文峰區(高新區)領導崔元鋒、牛福生、劉振修、靳冬,以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在主會場參加了會議。
編制單位以PPT形式介紹了規劃編制情況。規劃分為發展基礎和形勢、總體思路、配套建設、保障措施等若干板塊,并對強化創新驅動、推動集群發展、深化開放合作等路徑作了具體描述。
從13位院士的“宏觀建議”,到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棉花戰略研究組的“總部基地建議”,再到“研究所”的“棉都規劃”,這一路走下來,安陽“中國棉都”的輪廓、目標和遠景日漸清晰。
本刊記者了解到,《棉都規劃》堅持創新驅動、改革賦能,突出總部、區域聯動,世界標準、自主品牌和市場導向、時尚轉型四大原則,圍繞做大做強棉花產業總部經濟,著力建設“三中心、一基地”:即國際知名棉花產業標準與品牌運營中心、全國棉花育種與科技創新中心、全國重要的棉花交易中心和全國棉紡加工與童裝生產重要基地。
在推進集群發展,優化總部經濟基地與重點行業布局方面,《棉都規劃》的主要任務是:高水平建設包括棉花研發總部、紡織服裝制造研發總部基地、中國現代國際童裝研究中心、區域性設計創意中心等在內的研發、展示和銷售十大總部;以北關區、文峰區、滑縣等產業園區為重點,加快推動織布行業高技術、高附加值化發展;以文峰區、北關區、湯陰、滑縣等工業園區為重點,推動紡紗行業智能化、高端化發展;以湯陰縣、北關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印染行業集中化、綠色化發展;以北關、柏莊、滑縣等產業園區為重點,推進童裝、內衣、牛仔等服裝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不斷夯實總部基地的制造基礎,把棉花總部優勢向涉棉制造業延伸,推動織布、紡紗、印染、服裝行業轉型升級。
在深化開放合作上,《棉都規劃》強調加強與國內棉花種植生產基地、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棉花紡織服裝業的合作與協作,同時加強與意大利等國際時尚策源地,巴基斯坦、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外棉花原材料供給國的合作,全面優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
最引人注目的是,《棉都規劃》提出“強化創新驅動,引領總部經濟高端化數字化發展”,積極申報“全國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建設國棉聯盟CCIA工業互聯網、打造數字化柔性快反供應鏈、開辟紡織服裝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探索建立棉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標準,編制紡織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標準和發布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棉花碳匯標準體系”,通過構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反應鏈、綠色設計產品組成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申報國家綠色制造示范區。”
為了加快“中國棉都”的建設,《棉都規劃》還對“強化配套建設,推動總部經濟基地重大項目落地”以及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產業政策、營商環境等“保障措施”也進行了科學規劃。
《棉都規劃》為安陽描繪了一幅“三年見效、八年成型、十三年全面建成”的全產業鏈“藍圖”——
2025年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效應明顯增強。棉花科技創新、創意設計、紡織服裝加工、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體系更加完善,大型企業總部和區域性總部數量明顯增多,總部基地與重點產業集聚區布局更加協調,形成一批行業先進標準和強勢品牌,“中國童裝名城”“中國針織服裝名城”“中國內衣名城”等名片更加響亮。行業營業收入達千億級,占全省、全國的比重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億元產值龍頭企業數量實現翻番。
2030年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效應更加凸顯,產業集群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三中心一基地”基本建成,對全國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2035年棉花產業總部經濟的功能定位全面實現,棉花產業標準和強勢品牌得到國內外充分認可,棉花全產業鏈達到全國一流水平,“中國棉都”成為安陽響徹國內外的靚麗名片。
論證組專家根據匯報內容進行了逐一點評,提出了中肯意見,交由課題組進一步補充完善。
史景山指出,安陽發展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打造“中國棉都”的宏圖,必須堅持規劃引領,希望規劃編制單位結合專家意見,立足安陽、著眼全省、面向全國,以國際視野做好規劃,使之更有前瞻性、指導性、操作性。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接,圍繞創新驅動、產業發展、開放合作、內外循環、品牌建設、配套支撐等方面,與規劃部門制定更加詳實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落地。
安陽按下“快車鍵” 兩支“國家隊”聯袂“添磚加瓦” (小標)
據悉,《棉都規劃》仍在修改、完善當中。
“待市政府審核后,將上報省委、省政府進行論證,最后形成政策落實。”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
2023年,是“棉都規劃”啟動“元年”。為加快推進“中國棉都”的建設,安陽市按下了“快車鍵”——
一方面依托中棉所的科研優勢、現有的產業優勢和獨特的區位優勢,積極謀劃推進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成立市級工作專班,建立完善協調聯動機制,積極搭建產學研對接平臺,推動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化,集聚上下游企業,實現棉花全產業鏈一體化協調發展。
另一方面奔走鄭州,匯報《棉都規劃》,主要訴求是“在省政府層面成立專班,并以省政府名義將規劃上報國務院審批,爭取中央提供政策、項目和資金等方面支持。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棉花‘科研—生產—加工—流通—紡織—服裝—貿易’一體化,打造‘中國棉都’,促進棉花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高水平棉花產業協同,推進集群發展,優化總部經濟基地與重點行業布局,爭做制定行業標準體系的領跑者。”袁家健在今年河南省“兩會”期間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央和河南省有關單位也對安陽建設“中國棉都”給予支持。
安陽啟動《棉都規劃》編制工作不久,時任河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向平就赴中棉所與安陽高新區共建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調研,實地察看了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和高品質棉花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并聽取中棉所與安陽市共同推進的河南(安陽)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建設情況匯報。陳向平表示,將繼續在政策、項目、人才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今年2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調研中棉所與安陽高新區共建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并就共建中國農科院安陽創新基地等事宜與安陽市委、市政府座談交流。雙方達成共識,將共同組建工作專班,深化務實合作。
3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司一級巡視員徐水波到中棉所調研,并就加強棉花種子及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構建進行座談交流。徐水波表示,標準作為創新與競爭的重要手段,日益成為各國博弈焦點。希望中棉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的平臺優勢,聯合棉花全產業鏈相關優勢單位,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為推動棉花高質量發展注入“標準化力量”。
作為“門對門”的“鄰居”,中棉所和安陽高新區這兩支“國家隊”,不當“助攻王”,甘當“主攻手”,奉獻“一磚一瓦”,助力“中國棉都”建設。
為培養、儲備人才,去年11月,中棉所與安陽工學院共建的“棉花產業學院”正式揭牌,以建立滿足棉花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中國棉都”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目標,為國家棉花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增添“中國棉都”的國際元素,中棉所在安陽與烏茲別克斯坦棉花育種、制種與農業技術研究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在前期密切合作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落實相關合作事項,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推進“中國棉花科技園”、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加快實施政府間科技項目。推動中國—烏茲別克斯坦棉花合作邁上新臺階。
中棉所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優勢,為安陽高新區與新疆昌吉農高區合作當“紅娘”,全力以赴推動兩區合作,并以此為契機,逐步放射,強化安陽、昌吉兩地共同協商、互通有無,謀劃更多合作項目,打造以棉花全產業鏈為主體,涵蓋“政產學研用金”的發展聯合體,最終實現兩區、兩地攜手共贏發展。
安陽高新區緊緊圍繞“中國棉都”,密集對接項目。
1月7日,劉振修接待來訪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經理田立軍,雙方重點就在高新區與中棉所合作設立國內首家“綠色纖維面料研發設計機構”和“纖維面料檢測機構”等項目細節進行了深入交流洽談。
次日,劉振修帶隊赴新鄉市經開區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考察。通過連續兩天雙方細致交流和現場考察,進一步理清了合作模式、明確了合作方向和時間節點,推進了纖維面料研發設計機構和纖維面料檢測機構的早日落地。
3月1日,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牛福生與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廣紡院副院長黃永欽座談。經過深度交流研討,雙方就項目合作達成共識,并就下一步具體推進事宜進行協商安排。
安陽市委市政府對中棉所與安陽高新區深化合作,推動發展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打造“中國棉都”寄予厚望。
在安陽高新區與中棉所深化合作座談會上,副市長賈曉軍表示,安陽高新區是區域經濟建設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中棉所有著頂尖科研水平,在棉花領域的科技實力領先于全國甚至全球,與安陽高新區強強聯手,著力打造具有引領性、標桿性、標志性的棉花全產業經濟總部基地,對安陽整個城市形象提升和產業打造具有重要意義。
賈曉軍強調,雙方深化合作,發展棉花總部經濟有基礎、有條件、有前景,關鍵在于積極謀劃、強化舉措、狠抓落實。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發展棉花產業總部經濟,打造“中國棉都”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實工作職責,壓實工作責任。要強化項目落地,做好具體工作的謀劃,盯緊時間節點,細化工作舉措,變宏觀為微觀、變謀劃為項目、變紙上為落地,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要提升招商實效,在推進項目的同時,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注重延鏈補鏈,摸清底數、找準問題,瞄準薄弱環節補強產業鏈,構建起符合安陽實際的棉花產業發展體系。
“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服務好中棉所,支持好高新區,推動項目做透做實、穩步高效,為實現高起步、開門紅,完成既定工作目標奠定堅實基礎。”賈曉軍這樣說。
座談會上,崔元鋒表示,安陽高新區高度重視與中棉所的合作,特別是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高新區高規格成立專班,在空間和資金上全力保障,共建了“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打造了有質量、有效益、有競爭力的科技合作平臺。高新區將以座談會為契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以及省市主要領導批示精神,搶抓機遇,強力推動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項目建設,助力打造“中國棉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