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春去夏來,所以到了立夏的時候溫度已經開始升溫了,陽光熱烈、夏蟬輕鳴、清風徐徐,初夏的天氣溫熱且涼爽,而在這個時候會很注重飲食,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天氣的變化。那么為什么立夏要吃雞蛋?立夏吃雞蛋的習俗起源是什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立夏為什么吃雞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因為從這一天起,天氣漸漸炎熱起來,特別是小孩子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也開始慢慢減退,稱之為“疰夏”。
傳說女媧娘娘吩咐,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所以立夏當天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而在古代,人們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
立夏日一般在農歷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立夏吃東西最補,吃一只雞蛋相當于吃一只雞。立夏后,農活開始繁忙起來,人容易疲乏累。吃煮雞蛋,是為了補充體力好干活!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吃一個立夏蛋,既是辛苦勞作前的犒賞,也是對平安和豐收的渴望!
各個地區立夏吃蛋的原因
嵊州: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
贛南: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夏要吃咸蛋。有“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的俗語。意在補夏強身,勞動有勁。因為立夏開始進入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熱天容易掉膘退瘦。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干活有力。
如皋:每年立夏之后,天氣晴暖,酷暑漸至,許多人、特別是小伢易得身疲肢軟、厭食消瘦之癥。如皋人稱之為“疰夏”。相傳很早以前,女媧娘娘為了下界小伢不疰夏,斗法勝了撒播這種病疫瘟神,瘟神保證凡女媧娘娘的子孫不傷害。女媧娘娘傳話百姓:第年立夏之日,小伢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疰夏之疫。因此,如皋有句古話:“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立夏節吃蛋之俗,沿襲至今。
立夏還適合吃什么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人們嘗食。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或有元麥、蒜苗為其一);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頭為其一);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或有鯧魚、黃魚、銀魚、子鱭魚為其一)。
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