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種癲癇藥物聯合治療時,丙戊酸鈉藥物的濃度會產生一定影響,當丙戊酸鈉在血液中的濃度低于50~100ug/mL時,療效會大大降低,本文以98例癲癇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顯示了患者的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水平在50~100ug/mL時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無聯合用藥、聯合不同藥物的總有效率;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8例癲癇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齡5~46歲,平均年齡 (26±7.0)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 (3.2±1.6)年。經相關檢查措施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癲癇疾病患者。排除非癲癇疾病導致的癲癇癥狀病例。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在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下的丙戊酸鈉血液濃度進行檢測 ,丙戊酸鈉血液濃度應該保持在50~100ug/mL范圍中,才對療效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首先進行樣本的收集, 引導患者服用丙戊酸鈉,等到藥物濃度達到(5~7t?/?)后再檢測其谷濃度[1](于清晨空腹采血2mL)。采用酶增強免疫分析法對患者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進行檢測[2]。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在多種抗癲癇藥物的聯合下丙戊酸鈉血液濃度的范圍在50~100ug/mL之內是能夠使藥物的療效發揮出較好的作用,如果低于這個參考值,藥物療效就會失去作用。比較不同丙戊酸鈉血藥濃度下的療效,丙戊酸鈉聯合其他藥物的療效,丙戊酸鈉聯合其他藥物時的血藥濃度。療效分為3個級別 , 即顯效、有效和無效,將癲癇發作率能夠控制在75%以上的視為顯效,將癲癇發作率控制在50%~75%之間的視為有效,將癲癇發作率控制在50%以下的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平均值±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丙戊酸鈉血藥濃度下療效比較
患者的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水平:
◢在50~100ug/mL時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高于<50ug/mL及>100ug/mL時的63.33%、3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丙戊酸鈉聯合其他藥物療效比較
◢無聯合用藥的總有效率為70.00%;
◢聯合左乙拉西坦的總有效率為 58.33%;
◢聯合氯硝西泮的總有效率為68.75%;
◢聯合拉莫三嗪的總有效率為 66.67%;
◢聯合奧卡西平的總有效率為66.67%;
各用藥情況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2.3 丙戊酸鈉聯合其他藥物血藥濃度比較
◢無聯合用藥的平均血藥濃度為(58.38±2.57)ug/mL, 低于:
◢聯合左乙拉西坦的(61.17±3.05)ug/mL;
◢聯合氯硝西泮的(78.39±2.09)ug/mL;
◢聯合拉莫三嗪的(71.87±2.86)ug/mL;
◢聯合奧卡西平的 (68.89±5.80)u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3 討論
在臨床癲癇病的治療中,通常采用一些抗癲癇藥物,對于癲癇病最好的治療措施就是抑制癲癇病的發作頻率,將每一次發作的頻率逐漸降低,癲癇將有痊愈的可能。因此臨床中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方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顯著效果的[4] 。
抗癲癇的藥物種類有很多,通常在抗癲癇藥物的選擇上也是遵循多種藥物搭配的原則,因為每種藥物在療效、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科學的進行藥物搭配才能夠確保療效,又能夠避免患者產生副作用。目前在臨床癲癇疾病的治療中,可以選擇的藥物種類多達十幾種,在藥物的搭配選擇上,我國仍處于摸索階段,每一種藥物都需要經過科學的實驗之后才可以確定療效。
在抗癲癇的治療中,患者丙戊酸鈉代謝水平的個體差異很大, 因此在聯合用藥的療效中也體現出了很大的差異[5, 6]。藥物的療效與聯合用藥的藥劑量、藥物種類都有很密切的關系,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聯合用藥組的血藥濃度均高于單用丙戊酸鈉治療組,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選取的單用丙戊酸鈉治療措施的病例較少有關系,與實際的藥物療效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總之,在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治療下對患者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的影響因素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為臨床癲癇病的治療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從而推動臨床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雪飛.丙戊酸鈉治療藥物監測臨床實踐及聯合用藥Meta分析.石河子大學,2017.
[2] 王華梅.丙戊酸鈉血藥濃度對癲癇病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中HMGB1、IL-2、IL-6 水平的影響.藥物生物技術 , 2018, 25(6):504-507.
[3] 李月珍.42 例兒童癲癇性腦病臨床特點和基因突變結果回顧性分析.南方醫科大學,2018.
[4] 趙國珍,許靜,景霞.720 例癲癇患兒丙戊酸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兒科藥學雜志,2017,23(10):37-39.
[5] 齊曉漣,王育琴.733例/次應用抗癲癇藥患者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中國藥房,2004(2):37-39.
[6] 趙忠新.癲癇的藥物治療原則.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0(5):356-35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