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含量當然是造車更高,但是凡事都需要一個機會也需要一個過程,中國車企在海外越來越成功了,而且大概率比手機更加成功。
造手機是門檻低而不是技術含量低,很多人低估了手機的技術含量
捷孚凱(GfK中國)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數量還僅為195家,到2013年第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數量已增加至389家,一年增加了194家手機廠商。
教英語的羅永浩就是在2012年上半年成立錘子科技決定做手機,他也是受到了雷軍的影響,小米的成功讓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做手機也能成功,于是OEM廠商,教英語的都來做手機,此外還有很多山寨機。只要投點錢是個人就能做個手機,這是一個事實,但是要做好手機并不容易,經過幾年的優勝劣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根據Canalys的數據,截至2022年Q3國內手機前5名的份額占據了總份額的86%(原來更高),考慮到剩下的others里有一半是華為,還有realme這樣的綠廠馬甲,可以說大部分廠商經過幾年的競爭都退出了這個市場。
手機的門檻低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產業分工的結果,你甚至只需要投錢就可以找到OEM廠商給你生產。但是這并不代表手機技術含量低,相反手機是最具有科技含量的消費品之一,做出一個手機與用自己的技術做出手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2012年老羅成立錘子科技決定做手機,同樣是這一年一個被手機圈噴到現在的產品誕生了,這就是華為海思的K3V2處理器。老羅是做手機,華為也是做手機,但是一樣嗎?這就是差別,時至今日錘子破產了,華為被制裁了,OVM都想接過華為的旗幟沖擊高端,可是結果?蘋果在高端市場一騎絕塵。為什么呢?經歷過這兩年火龍考驗的用戶終于明白了,原來手機門檻確實低但是沒有核心技術就是個組裝廠,只能受制于人,都是組裝你有的別人也有。華為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自研的麒麟芯片,同樣A系列處理器也一直是蘋果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你看都是做手機,這個手機有多少自己的技術才是關鍵,不是手機技術含量低,只是組裝一部手機的門檻低。
造車難度相對更高,但不代表比手機更有技術含量。
做手機可以沒有技術含量也可以技術含量很高,造車呢?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吉利老總李書福20年前說過一句“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嗎?”。真是語出驚人,造車的門檻很高嗎?
根據OICA(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從2009年開始中國就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一汽車生產國,2021年中國一共生產汽車2608萬輛,占全球總生產量的32.54%。換句話說,造車對中國來說根本不是難事兒,中國缺的是造車嗎?顯然不是!造車技術含量很高嗎?
還是李書福,2020年又說了,“汽車工業說簡單也很簡單,我早前就曾說過,就是四個輪子加幾個沙發,但是說復雜也是非常復雜的,汽車行業是技術、資本、人才、管理,高度集中,高度國際化、全球性競爭的大產業,不是有錢就能玩的。”
簡單說,造車容易,但是造好車,尤其是靠自己的技術造好車很難,這與手機沒有什么區別,如果只是組裝生產,汽車也就是比手機稍微復雜一些。但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造出好手機不容易,同樣造出好車也很難。
未來中國車企會比中國手機更成功
中國一直是汽車生產大國,但是并非強國,不管是品牌還是技術都不是,所以我們看到的豪車都是德國的,也有日本的。德國也好,日本也好,他們依靠的是長時間的積累和先發優勢。
1978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應日本政府邀請抵達東京,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并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儀式。訪日期間,鄧小平參觀了松下電器、新日鐵和日產汽車三家日本企業的工廠,在參觀日產座間工廠后,鄧小平說:“來到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現代化、近代化。感謝工業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產業界對我們的協助。”
我們的整個汽車產業都是落后的,作為核心技術的發動機更是落后,這種落后是從專利、技術應用到管理、營銷全方位的落后。德國、日本都有很深的積累了,我們作為后來者在這個道路上想要超車基本不可能。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新能源汽車,或者說電動車,換了一個賽道,我們起步不晚而且全產業鏈的發展。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2022年,汽車出口突破300萬輛,達到311.1萬輛,同比增 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
與手機不同的是,手機的處理器主要在高通等廠商手中,海外市場也是谷歌說了算,即便做到華為這樣的也必須面對GMS的影響。
但是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面對的問題就少的多了,雖然說依然有很多的零組件比如一些芯片需要依賴國外,但是在電池、三電等領域我們都有了話語權。日前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統計稱,去年1-1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總量為446 GWh,同比上升逾七成。其中11月裝車量達57.2 GWh,同比增長超65%。寧德時代依舊憑借極大的優勢獨占鰲頭,全球市占率已超40%。比亞迪也連續兩月位列榜單第二名,最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共占據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56.5%的份額。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榜單中,6家中國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60.5%。
2022年10月大眾集團旗下的CARIAD宣布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大眾計劃為本次合作投資約24億歐元。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在國內市場賺了很多錢也投資了很多錢,但是這筆交易是大眾進入中國40年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看,其實我們在汽車的智能化方面也是領先的。
在電動新能源車領域我們有更多的話語權,這是手機廠商沒有做到的事情,而且BYD等企業開始提升品牌的價值,所以我認為未來中國車企會比手機在海外更成功。不管造手機還是汽車,都不能用難易來形容,關鍵是看有多少自己的技術在里面,做好都不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