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919今天,5月28日開始了商業運營,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大事,我們今天聊聊這個話題。
對于國產大飛機919,目前議論最多的也集中在國產的程度上。919是我們造出來的不假,但是使用的零部件大多都是依賴國外進口的,包括最核心的發動機和飛控系統,都是國外的。有網友笑稱,這就是造了個殼子啊,大部分都是進口組裝貨,這也能叫國產嗎?
對于這種說法,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我們想要追求的是一種完美的狀態,國產就是國產,一顆螺絲釘都要國產的才好。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就說說大部分都是進口部件組裝起來的919,目前來說對我們的意義在哪里?
我們先來講一個別的故事,講完了就好理解了。
我們的軍隊,將星閃耀,別說十大元帥了,就是一個大將單拎出來,那作戰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排的上號的。這么多有本事的將領,相互之間不服氣是正常的,比如許世友,你看他瞧得上誰???但是所有的將領都服氣一個人,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毛主席。
你再牛的人,提到毛主席都牛不起來,那可不是怕啊,那是一種死心塌地地服,是發自內心的服氣。
大家有沒有想一想,這種服氣是從哪兒來的呢?其實很簡單,毛主席是唯一的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換了別人都不行。
中國革命歷程,不是沒有給別人機會,你要論黨內威望,早期的毛主席肯定是比不上陳獨秀,甚至比不上周總理。論軍事指揮,不是沒有給過王明博古張國燾這些人機會,但是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差點葬送了紅軍。
后來發現,只有聽毛主席的,才能在戰爭中活下來,才能打勝仗,而且神奇的是,還能一直打勝仗。
毛主席的威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首先是解決了活下來的問題,然后解決了發展壯大的問題,最后實現了所有人的理想。這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只有他能做到,換了別人都不行,鐵一般的事實往眼前一擺,怎么能讓人不服氣呢?
這個故事其實說明了一個道理,人類社會,所有的事情,大到中國革命,小到雞毛蒜皮。有理想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但是理想只是一個方向和旗幟,你有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理想不能當飯吃。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的目標是走一百里路,我走到九十里的時候只能算走了一半,而且在這九十里中,能解決實際問題都要大于理想,只有在最后十里路里,理想才更有意義一點。
我們的919大飛機開始商業運營,和是否國產,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解決實際問題和理想的范例。網友們希望的完全國產化的大飛機就是理想,這當然是個好的希望和目標。但是你得先讓它飛起來,你先別管它是怎么飛起來的,這就是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來設想一下,919商業運營了,如果說一年時間沒有出現問題,而且經過一年的商業飛行,人們的信心也初步建立起來了,各種數據也收集的差不多了。
比如說乘坐的舒適性,燃油的經濟性,飛機的性能等等,實踐證明都和波音空客差不多,真是屬于同一檔次的。那最起碼說明了,這真是一個大飛機,是真的能商業飛行的,不是個玩具,更不是個笑話。
如果飛了三年五年,還是沒有出現大的問題,那么初步的商業市場就培養出來了,人們出行不會再刻意地看看這趟航班是不是919,大家心理上都認同了919就是和波音空客一樣的大飛機,沒有什么不同。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下一步國產化的替代工作就可以展開了。目前據說919大飛機60%以上的部件都是進口的,我們就是造了個殼子。然后我們就可以分解替代了。
比如說919上用的發電和配電系統,現在用的是美國的漢密爾頓生產的,以后就可以在國內招標了,參數要求都寫得清清楚楚,國內有能力的廠商你們就研發吧,誰有能力做出來,各項標準都符合或者是超過了漢密爾頓的系統,那我們就把發電和配電系統替換掉。實在不行,國內你們誰能跟漢密爾頓合資做出來也行。反正目標就是把純進口的發電配電系統替換成國產的,或者合資的也行。
現在大家討論的比較多的就是發動機了,現在用的當然是進口的leap1C,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長江1000國產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未來就是要替換919發動機的。
現在的919,國產化程度很低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這就是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典范,理想雖然好當不了飯吃。要我說,即使說100%進口,就連一顆螺絲釘都是進口的也無所謂,你得首先能設計并且組裝出一個大飛機讓它飛起來,這才是基礎。就像五次反圍剿的時候,啥理想不理想?你得先跑出去保住命活下來才是基礎。然后一切才能繼續下去的可能。
即使說一個100%全進口部件,只是由我們設計組裝出來的919大飛機又能怎么樣呢?只要這些大飛機能安全地運營三年,那就證明了我們的設計和組裝能力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問題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零部件了,那就一一攻關唄。
好幾百萬個零件是多,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只有中國才有,我們最不怕的就是一點一點地啃,集跬步而成千里,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不能自大,咱們只是說明道理,但是還要看到,前面的路依然很長,比如說,想要替換掉飛機的大腦,飛行控制系統,那可不是三五年的事兒,甚至十年都替換不了。但是如果沒有一架919先飛起來,那么一百年都解決不了,你連有都沒有,談何替換呢?
所以我認為,919大飛機到底是不是一個國產的大飛機?隨著919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之后,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我們倒是可以好好展望一下國產大飛機的未來。
我們有著龐大的國內市場,先期當然只是在我們國內飛,想要飛國際航班也飛不了,沒有適航證。但是商業飛行這個東西,逃不脫經濟規律的支配,那就是你的成本越低越好。
919大飛機,技術上的事兒咱都不專業,不敢亂說,但是一些常規化的知識我們還是知道的,我們就從一些細枝末節上分析分析。
眾所周知,飛機是需要維護保養的,這可比保養個汽車燒錢多了。我聽說過一個故事,飛機地墊上用的卡扣,你必須要用原廠的卡扣替換。原廠的卡扣再貴,就那么一個小塑料扣,幾十美元一個你也得給。國產的再便宜,幾毛錢一個你也不敢用。這個故事應該大家都聽說過。
飛機是不敢出事的,一旦出事,人家查出來你用了國產的零件,即使是一個卡扣,你都說不清楚。大飛機的利潤可不在于賣一架飛機能掙多少錢,你在后期使用維護上花的天價的保護費,并不比一架飛機便宜多少。人家就是靠這躺著掙錢的。
而國產的919大飛機,國產化程度是不高,但畢竟是有國產的零部件的,而且以后會越來越多,國產零部件的保養費用一定是比進口便宜的,而且不是一般地便宜。這就不多說了。
有意思的事兒就發生了,那就意味著919飛機的綜合飛行成本比波音空客都要低一點。現在比如說東航和南航競爭,同樣的航線,東航飛的是919,飛一趟成本10萬,而南航飛的是波音,飛一趟成本要11萬。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南航肯定是競爭不過東航的。
那么怎么辦呢,南航一咬牙,我也要上919。你看,這市場就是這樣飛出來的。這就是我們第一架919飛機開始商業運營的重要意義所在。你要是糾結于國產多少,遲遲不飛的話,市場的比較就無從談起。
由此我們可以展開了來看,未來如果有一些國家也開放了919的飛行許可的話,那么競爭就拓展到了國際市場,比如吉隆坡飛上海的往返航班,中國航空公司飛的是919,馬航飛的是波音,飛一趟下來,馬航總是要多花個幾千上萬美元的。時間一長,馬來西亞就受不了了,也開始考慮采購幾架919飛中國航班,你看,國際市場就是這么慢慢打開的。
大家不要覺得我是異想天開,這都是一定會發生的,不過還是有個前提,那就是919要爭氣,從現在開始的最少三年時間,是建立人們信心的關鍵時期,919是萬萬不能掉鏈子的。
所以我覺得,即使說國內相關零部件已經比較成熟了,為了人們的信心考慮,919也不會輕易大規模替換。最快也是到了2025年,我們才能看到919加快國產化的進程。
在此之前,我們更需要關心的是919當前的性能,體驗和成本,是能不能打的問題。
只要說它能打,哪怕我們只是造了個殼子,也得讓它先飛起來。然后慢慢再說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