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了造車,恒大傾盡了所有,結果已量產的恒馳5交付了不到1千臺,寶能、雅居樂、合生創展同樣遭遇了滑鐵盧。沒想到,如今仍有一批民企房企挺進“造車圈”。
5月28日,榮盛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榮盛控股持有的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盟固利)68.38%股權。盟固利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對比本次收購,榮盛發展稱,有助于公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想進軍新能源汽車的還有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在前幾天的股東會上表示,公司把目光聚焦于能源產業的物流設施的建設工作。
與恒大、寶能、合生搭建全產業鏈的造車方式不同,綠地是做基礎設施建設,而榮盛發展只是借轉型新能源,實現“一石三鳥”,解決退市、套現和平倉。
榮盛發展進軍新能源早在2018年已有布局。彼時,大股東榮盛控股以23.22億元收購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34%股權,又以24億元的增資擴股,完成持有中信國安盟固利51.16%的股權,成為了控股股東;中信國安盟固利后更名為:榮盛盟固利。
收購時,盟固利是一個“不良資產”,2019-2021年披露數據中,已面臨著虧損難題。
如今,將盟固利資產騰挪到榮盛發展,不僅中止了榮盛發展連續下跌的股價,而且給外界對公司轉型打開了想象空間。
根據公告,榮盛發展預計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的時間內披露本次交易方案;同時,將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盟固利股權。如果收并購沒有新進展,公司則延期、繼續停牌。
避免股價跌破1元、觸發退市危機,只是表面原因。
深層目的是,榮盛控股或想通過上市平臺實現套現,且無論這筆投資成功與否,風險也將轉嫁到榮盛發展身上,最終買單的不只有大股東自己。
以及,停牌后可避免股價跌到機構平倉標準。
過去幾年里,股權質押是榮盛發展及其大股東的主要融資手段。
最近一則公告中,今年4月7日,榮盛控股將原本質押予榮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榮盛發展977萬股,補充質押予山東通匯嘉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通匯),占其所持股份比例0.96%,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22%,質押收盤價為1.87元/股。
這是一次補充質押。什么是補充質押,就是公司股票被質押,質押后超過擔保警戒線,需要公司補充質押物。
這也是榮盛控股第三次對質押予山東通匯的榮盛發展股票進行補充質押,2022年5月、11月,榮盛發展3600萬股、640萬股被補充質押予山東通匯。
翻閱公告發現,2022年4月29日、2022年8月10日、2022年10月14日......榮盛控股將榮盛發展股票補充質押予中融信托、東方資管、天津銀行石家莊分行等。
當下,榮盛發展總股本超過50%被質押用于融資。
今年4月12日,榮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榮盛發展股份約21.815億股,占總股本的50.17%,累計質押及設定信托數量15.436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 70.76%,占公司總股本的35.5%。
順著榮盛發展股權質押公告也可以發現,早前一段時間,質權人基本為銀行、證券機構為主,現階段變成了山東匯通、河北瑞龍等融資租賃平臺。
補充質押、股票質押比例高、質權人變化,都是很好證明榮盛發展當下經營困難和債務壓力。關于榮盛發展的現狀和未來,5月11日深交所發布的年報問詢函已經直擊痛點。
股價上,榮盛發展已由2022年4月高點5元/股一路跌到現在1.17元/股,無論是每股3元、還是每股2元質押的股票,可能基本都達到了平倉標準,質權人有權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套現避險,榮盛控股則選擇不斷進行補充質押,總質押比例由2022年5月6日的63.38%,增加到現在的70.76%。
如股價繼續下滑,榮盛控股要么補充質押股票或其他質押物,要么任由質權人在二級市場兜售股票。但能補充質押的股票已所剩無幾了。
股價下跌、再補充質押,最終還會出現另一結果,榮盛控股和耿建明有可能喪失榮盛發展的控制權。不過,這也有點異想天開,畢竟以榮盛發展的資產和負債狀態,未必有投資人愿意解盤。
而在這次通過收購盟固利借道轉型新能源,榮盛發展和耿建明祭出了一個妙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