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是一個早熟的社會。
早熟,就是把人際關系玩得忒溜,把人性看得太透。
周易順天行道,跟周禮都是一個路子,導人向善,不要太作、太造!
你可以說,缺什么補什么,也可以解釋為圣人把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孔子一輩子都在復周禮,周禮是啥,禮是一個人的道德、倫理、修養的體現;樂是一個人情感、思想、欲念的表現,禮和樂構成周禮。遵循周禮教義和儒教思想的才能稱為君子。
孔子的學生子路最后戰死,面對敵人的刀鋒,系好被砍斷的帽纓從容赴死,體現了死亡面前貴族式的從容不迫,這就是子路正冠的故事。
周禮下的戰爭也遵循禮制,雙方發生爭執引發戰爭,先看時節再下戰書,農忙不打、冬夏不打、對方鬧饑荒不打、對方鬧瘟疫不打、對方喪事不打。
再看西方。
泰坦尼克號沉沒,男人們讓出逃生機會,穿上最得體的衣服,在樂隊優雅的伴奏中沉入海底,這些都是君子和貴族精神。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亨利二世和另一位王位爭奪者發生戰爭,由于亨利二世倉促應戰,軍中缺糧不得已向敵方借糧,對方很大度的把糧食借給了亨利二世。這些就是貴族精神和君子之風的體現。
君子和貴族都是道德的楷模,周禮是第一部對道德進行約束的契約,沒有契約精神就會禮崩樂壞,也會陷入春秋無義戰以殺人為目的的殘酷戰爭,直到千年后的日內瓦公約才重新規范人們的戰爭行為。
克己復禮,時代變遷,歷史的長河里玩家不少,名氣大一點的要算王莽,可惜被人冠以開倒車的頭銜。
道理很簡單。周禮是貴族制定的,貴族是引領者。
隨著資源受限,仰仗底民崛起的力量,一姓獨大,封主剝爵,貴族沒落,時位移人,遵循周禮的土壤不復存在。在早熟的社會,社達主義不盛行才怪!
啟示很多。還是在于周禮是引領不是說教,貴族或者君子做自己的,眾人跟隨就行。而當下是貴族和君子沒有了,做貴族和君子的勇氣和動力都不見了。
失去了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高貴之處,被人嫌棄就很正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