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海上女神,她的誕辰有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也有九月二十三日,還有農歷九月十九日。不過,在福建沿海各地,無論是廟堂祭祀,還是民間信俗,紀念媽祖的日子往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天。
在莆田湄洲島,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二十九日,媽祖誕辰日的民間信仰活動格外隆重。
媽祖誕辰
媽祖(又稱天后),原名林默,號默娘,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島人,是媽祖信眾公認的保護神。媽祖出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當時她出生的時候,有異象出現。據說媽祖的母親林氏在生產時難產,被遺棄于海邊的礁石上。傳說一對童男童女為她接生時,看到她的腳很大,像是腳很長的樣子。這兩個孩子被一個漁婦收養后長大后就成了林氏。
媽祖一生行善積德、護國佑民、揚善懲惡。據《清史稿》記載:“宋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十八日,天后生日。上表求壽,敕賜廟額曰天妃廟?!?/p>
媽祖在宋代時就有了廟和夫人之說。宋代詩人林洪《天妃宮》詩曰:“人去宮在水一方,泉源千年繞宮廊。春深水暖鴛鴦戲,常繞深宮看玉皇?!?/p>
媽祖信俗的演變
湄洲島媽祖信俗的形成與發展,與當地海洋文化的發展和演變有著密切關系。首先,媽祖信俗是隨著海洋文化的發展而演變的,以媽祖文化為代表的海洋文化是以航海貿易為基礎,因此,媽祖信俗就與海上貿易聯系在一起。其次,從宋代開始,莆田湄洲島的漁民就有了朝拜媽祖、祈求平安、保護海上安全的習俗,后來逐漸形成了一種民俗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二十三日都要舉行媽祖誕辰祭祀活動。由于海上貿易的發展和漁民的需要,媽祖信俗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清代《湄洲志》中記載:“三月二十三日、三月十一日皆有朝神之儀。”由此可見,在清代以前,湄洲島上有過多次媽祖誕辰祭祀活動,而且每次祭祀活動都特別隆重。
在福建沿海,媽祖信俗的發展變化,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息息相關。今天的湄洲島,是一個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濱海小島。作為中國第一個海上生明月的觀月臺,媽祖文化早已成為湄洲島獨特的人文資源和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島上觀光游覽。在這個地方,媽祖文化早已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當地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每一個沿海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媽祖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但是,如何讓媽祖文化既富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現代文明發展要求呢?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而作為海上女神,媽祖一生克己奉公、造福人類、護國佑民。她一生所體現出來的慈愛、寬容、善良、勇敢、正直等美好品格,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人們的心中。今天我們紀念媽祖誕辰日,就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美好品德。媽祖文化,不同的拜祭方式說出不同的心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