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宿命。你的認知和行為,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教育路上,父母永遠要做好“自我完善”。
——薩姐
作者:暖心
一位網友留言說:
辛辛苦苦地為孩子付出,孩子不僅不領情,還說“厭惡我”,我到底該怎么做?
這位媽媽因為兒子,為了照顧孩子放棄了工作,什么都是以兒子為中心。
起初,孩子成績挺不錯的。
從五年級開始,兒子就開始伸手要零花錢,還說“同學經常請他吃東西,他想請回去”。
那時候她心疼孩子,每天會給五元錢。
一段時間后她才發現,兒子問她要零花錢是去打游戲了。
那時候兒子已經沉迷游戲一段時間,甚至無心學習。
為了糾正孩子的惡習,她去學校陪讀了一段時間,害怕兒子叛逆、她不敢打罵兒子,為了讓他好好學習,什么都滿足他。
但是,最近因為兒子要求買手機,她沒有答應,兒子就和她吵,甚至離家出走三天都沒有回來。
媽媽為了兒子付出了很多,可是為什么卻教育不出好孩子?
誘因在于:這位媽媽的愛有點“過度”。
有心理學家說過:
父母不該毫無保留的付出,“用勁”太大教不好孩子,愛得太滿就是在摧毀他。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我們要“舍己”但必須要留有原則。
尤其是這四個原則,才是成就一個孩子的關鍵。
01
保持“律己”的習慣
用行動去“敲打”孩子
曾經看到過這樣兩組家庭。
第一組家庭:
媽媽愛打麻將,只要牌友一喊,就什么都顧不上了,連兒子的學習都不管。
媽媽的頹廢模樣慢慢地影響著孩子。
孩子也變得特別懶,回家寫作業總是要又吼又罵才能自覺,還經常抄同學作業,考試都是倒數。
第二組家庭:
媽媽特別喜歡看書,家里的客廳和陽臺都堆滿了書。
孩子還小的時候,她就把玩具丟給孩子自己玩,她就在一旁看書。
后來,孩子特別稀奇媽媽的書,每次就搶她的書,她就開始給孩子買童書給他看。
慢慢地,孩子的書越看越多,四大名著都能倒背如流,說出來的話也特別有詩意。
學習上也特別用勁,成績在班上都是前幾名。
有人說:家庭環境的不同,會造就孩子的不同人生。
就像這兩組家庭,盡管孩子的起點都差不多,但是父母的不同“標桿”,真的會造就孩子的不同人生。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和榜樣才是教育的根基。
父母不要以為:
孩子的玩具沒收,提醒一下他就能自己;
想讓孩子讀書,你丟給他一本書他就能愛上閱讀;
孩子習慣不好,你批評他一下就能改好……
沒有好榜樣的教育,就是一場拉鋸戰,會讓孩子越來越偏離軌道。
最后收獲的也許是這兩種孩子:
第一種:孩子完全不聽父母的,形成“你說你的,我該怎樣還是怎樣”的局面。
第二種:父母越要求,孩子越逆反,公然和父母對著干。
主持人董卿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曾經在籌備“朗讀者”這么累的情況下,她也是雷打不動的每天閱讀一小時。
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經常看到父親的自律與努力,始終跟著父親的步伐前進。
這就印證了她講的那句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樣的人。
教育的第一張底牌:父母要保持“律己”的習慣,用行動去“敲打”孩子,這是最好的說服力。
02
保留“情緒價值”
奠定好孩子一生的好性格
網上有一個詞叫“情緒價值”:
指的是為關系中的另一半提供情感和情緒支撐,幫助對方表達、處理情緒,從而讓對方的內心得到療愈。
這樣的狀態同樣適用于親子關系。
簡單地來說,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能夠做到“照顧對方的感受”、“讓別人感到舒服”。
然而,大部分父母都不懂這一點,總是用自己所謂的“經驗”來教育孩子,甚至將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放大幾十倍。
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女孩想跳河自殺,經過多人的努力,將她勸了回來。
沒想到,女孩的父親看到這一幕,不僅不開導,一上來就是一記耳光。
她的媽媽也在旁邊添油加醋:
“你到底想怎么著,不說清楚我今天就賴在這里!”
父母的指責又一次讓女孩情緒崩潰,哭著說:
“你看,你們每次都這樣逼我……”
不照顧孩子的情緒,這是典型的缺少“情緒價值”的父母,永遠忽視孩子的感受。
美國愛達荷大學一位教授曾指出:
“情緒價值不僅決定了一個人受歡迎的程度,甚至決定了一段關系的成敗。
尤其在一個家中,是否擁有正向情緒價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家庭的未來。”
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才能撐起一個和睦的家,收獲一個健全的孩子。
作家史鐵生能有如此成就,歸功于他擁有一位脾性柔和的母親。
他因為雙腿就癱瘓,脾氣變得非常古怪,他把所有的不滿和憤懣都發泄在了母親身上。
但是,母親卻始終用溫柔的愛呵護他,從來不會對他發脾氣,用柔和的力量化解他的“壞脾氣”,把他一步步從痛苦絕望中拉了出來。
慢慢地,他被母親的溫柔感化,他學會了堅強,與命運作抗爭,最終一次次跨過人生低谷,成就了自己。
家長對孩子情緒和情感上的支撐,就能消散一個他們生活上的大半暗淡,也能給予他們精神上最大的支柱。
我們要時刻記得:
孩子無助和崩潰時,需要溫柔的力量感化他,此時父母必須藏起“暴戾”,去開導他。
有壓力時,父母的鼓勵讓孩子內心充滿力量。這種溫柔的力量才是值得孩子信任的情感。
03
保留“權威”
與孩子永遠保持界限
教育家孫云曉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孩子特別霸道,經常在學校里欺負同學。
一天,這個孩子在學校打了人,被老師批評了,還當眾頂撞老師。
無奈之下,老師把孩子的家長請到學校。
沒想到,這位媽媽見到孩子正在挨批,不問青紅皂白就跟老師大吵大鬧。
最后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指著老師說:“誰也不能欺負我兒子,誰欺負他我就讓誰好看!”
針對這件事,孫云曉說:
“當家長失去了權威孩子就失去了榜樣。”
我們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囂張”了:
動不動就暴力同學;
對著父母大吼大叫;
闖了禍屢教不改……
這些孩子行為的背后,一定站著一個容忍和溺愛的父母。
就像上面這個孩子,明知孩子犯錯了,還指責別人,就是這種毫無界限的溺愛,造就了不怕事的孩子。
一位成功的父親曾這樣問女兒:“你認為什么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女兒回答:“90%的溫柔+10%的冷峻”。
“90%的溫柔”指的是:家長要時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并適時地鼓勵和表揚。
“10%的冷峻”就是家長的威嚴,在該說“不”的時候堅決地板起面孔。
每一個父母都需要給孩子“又敬又畏”的感覺。
該做的事,給孩子明晰邊界、定好規矩,同時,態度堅決地堅持自己的權威。
如此孩子在探索的路上,才會是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梁啟超說:孩子的雛形立于幼年。
在他6歲的時候,曾經因為一件事而向母親說了謊,母親因此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并為他立下“不許說謊”的規矩。
后來,這條規則一直伴隨著他成長。
我們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對他過度放縱,尤其是在孩子3-6歲期間,父母就該給孩子制定“規則”和“懲戒原則”。
“規則”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告訴他“自己該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懲罰”能夠管教孩子的錯誤,給孩子一定的反省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立威和原則,是孩子雛形之路的必修課。
04
維持“夫妻和睦”
為孩子營造愛的環境
網上有一位女孩“訴苦”:
生在痛苦的原生家庭,我是原罪嗎?為什么看到父母吵架,我卻想自殺?
這個女孩的家庭一直不幸福,父母從小吵到大。
小到洗衣做飯的這些問題,都能引發家庭大戰。
而女孩就成了父母的“出氣包”,不是挨罵就是被暴力。
她說:
這么多年了,我對父母唯一的印象是“雞飛狗跳”,他們一吵架,我就汗毛豎起,還是經常會被父母吵架的夢嚇醒。
現在的我自卑、敏感、膽小、怯懦,我越來越討厭自己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
當父母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時,對孩子們造成的傷害也會逐漸加深。
嬰兒:會出現睡眠障礙和早期大腦發育遲緩。
小學生:會出現焦慮和行為問題。
青少年:則會出現抑郁癥、學習問題以及其他嚴重問題,如自我傷害等。
如果你的孩子在性格上比較自卑、敏感、怯懦,心態比較消極,那么父母就該檢視自己的夫妻關系了。
《顏氏家訓》中說: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最好的教育,是從上向下推行、從先向后施行影響的,育人先育己,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會做好。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的內心健全,就是保護好彼此之間的關系,讓孩子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
莎拉·弗格森和安德魯王子離婚后,依然保持著和睦的關系。
他們一直商量著:要給予孩子陪伴,盡量給孩子塑造溫暖的形象。
他們會一同陪孩子過兒童節,一同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家中隨處可見一家四口的合影。
女兒們得到的愛,并沒有因為他們離婚而絲毫減少。
對于女兒們來說,爸爸媽媽能夠友好地相處,一如既往地愛她們,無疑是最讓人高興的事。
孩子,是夫妻之間最重要的那根紐帶;父母,也是孩子成長中幸福的跳板。
父母關系融洽,會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去愛別人,讓他對周圍的世界心存友好。
父母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愛,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性格就會樂觀開朗、自信。
05
一位作家說過:
“父母,是孩子的宿命。
你的認知和行為,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擺渡人,你給孩子的一定是影響而不是灌輸。
對于父母來說,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先要成為優秀的自己,有些不能摒棄的東西,才是教育孩子最大的助力。
不要摒棄“律己”的付出,那是你給孩子的楷模;
不要放棄你的好情緒,它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底色;
不要舍棄權威,它能成就孩子未來的人格;
不要放棄相愛,那是打開孩子向往世界的鑰匙。
教育路上,父母永遠要做好“自我完善”。
與您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