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云在草青青
有這種愿望的一般是繳費水平偏低,養老金水平偏低的企業退休人員和靈活就業社會化退休人員。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現實層面,確實不可行。
這個問題的本質原因是雙軌制,也就是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之初的缺陷造成的。
城鎮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開始時間是不一樣的。自1992年10月起,全國各地陸續開始推行企業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自2014年10月起,全國各地統一開始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這中間相差了22年左右。
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水平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央企,不差錢,一般都能按時足額繳納社保。
而其他企業單位,包括外企,合資企業,民營企業和效益不好的國企,單位給員工繳納社保,必須要有真金白銀的利潤,自掏腰包,所以通常都是按低標準給員工繳納社保,甚至不給職工交社保。
再加上社會監管缺乏力度,違法成本不高,因此企業用人單位不依法按時足額給員工繳納社保的風氣始終沒有得到根治。
養老保險的繳費要橫跨多年,養老金繳費水平就有了明顯的差距,因此最終核算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就有了明顯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渴望縮小雙軌制造成的養老金貧富差距,心情可以理解,但遺留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所以需要耗費幾十年逐漸彌補,否則就會產生新的不公平。但這幾十年間退休的人勢必會有利益的犧牲。
養老金調整事關千家萬戶、國計民生,考慮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公平。不會只考慮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群體,也不會只考慮工齡,不考慮繳費水平和需要特殊關懷的群體(如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群)。否則就是以更加的不公平代替相對公平。
世界上只有相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養老金調整政策不可能讓人人滿意,但會考慮大多數人的公平。
2014年起,國家堅定實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制,在努力彌補和修復制度設計之初的缺陷。經過多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改善。
目前國家調整養老金時,采用的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三結合的辦法。雖然這其中考慮了與工齡掛鉤調整,但又不是只考慮與工齡掛鉤進行調整。
先說定額調整,是同一地區所有參與養老金調整的人員統一上漲相同的金額,是等額調整,與繳費水平繳費年限無關,體現的是社會公平,以縮小養老金貧富差距,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
再說掛鉤調整,又分為與繳費年限(即工齡)掛鉤調整,以及與本人養老保險繳費水平掛鉤進行調整兩個部分,體現社會效率,激勵在職人員多繳費,長繳費,促進養老保障制度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最后是傾斜調整,是在定額調整和掛鉤調整的基礎上,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特殊群體,額外調整養老金,以體現人文關懷。
這種三結合的調整辦法決定了最終養老金的調整金額,雖然做不到絕對公平,但也是國家盡最大努力考慮做到的力所能及的相對公平。
養老金調整不能只考慮單群體,如果只按工齡長短調整養老金,那么就會挫傷養老保險繳費水平高的人的繳費積極性,養老保障制度就難以長期健康持續發展。
如果只按繳費水平調整養老金,就會擴大養老金貧富差距,不利于社會穩定與和諧。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自2005年起,國家每年都會給退休職工調整養老金,至2023年,即將實現19年連漲。養老金的調整,抵御了通貨膨脹,保障了廣大退休職工的生活水平相對不降低,是國家對廣大退休職工的真切關心,我們應該感恩知足。
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這3年,國家也依舊堅定的給退休職工調整養老金,難能可貴。和世界上絕大多數疫情期間水深火熱的國家相比,中國人民真的很幸福。
明白了這些道理,不管每年國家給退休職工調整多少養老金,我們都應該高興知足,否則就是自尋煩惱。
有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