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中國的十次國運

0
分享至

1900年,中國國力處于歷史最低谷。八國聯軍大舉侵華,強迫我國簽署《辛丑條約》,規定賠償白銀4.5億兩。沙俄則趁機侵占東北地區,中國一度處于被瓜分的邊緣。

然而,在隨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國卻迎來了國運上升期。1910年中國工業產值連世界前十都排不進去,但2010年中國就發展成世界最大工業國。在這一百年的時間里,我國成功抓住了十次外部機遇,從瀕臨分裂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國。

第一次國運:一戰加入協約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被集體卷入進來。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年,德國、沙俄、奧匈帝國垮臺,英國、法國則元氣大傷。

一戰期間中國出口訂單暴增,帶來大量關稅收入:


一戰導致歐洲殖民體系開始瓦解,為了應付戰爭,西方國家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控制。由于出口訂單激增,中國輕工業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天,工業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大量鐵路和電報線被鋪設。

在一戰前,沙俄對我國北方領土長期虎視眈眈,有吞并東北、內蒙、新疆的野心。一戰后,沙俄垮臺,新成立的蘇聯根基不穩,主動與中國緩和關系,并廢除了一部分不平等條約,我國北方暫時安定了下來。

俄羅斯和德奧占《辛丑條約》賠款比重50%:


一戰后期,中國以輸出幾十萬華人勞工為代價,成功加入協約國陣營,并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巴黎和會一度被視為中國外交的恥辱,但其實不然,雖然山東的權益被日本暫時竊取,但中國卻被免除了《辛丑條約》規定向德國、奧匈帝國賠款的義務。由于沙俄垮臺,沙俄這部分也免于賠付。俄國、德奧占《辛丑條約》賠款比重50%,如此一來中國賠款壓力大大下降。再加上此前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這部分錢用于創辦留美預備學校,也就是清華大學),中國實際支付的辛丑賠款僅為原本設定的一半。

雖然巴黎和會上山東權益被日本竊取,但這一問題在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上得到解決。在英美的施壓下,日本撤出山東,并歸還膠州灣。不僅如此,參會國還簽署了《九國公約》,在中國執行“門戶開放”原則,要求各國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會后,臭名昭著的中日《二十一條》被廢除,日本的侵華野心被大大遏制。

也就是說,由于一戰成功加入協約國陣營,以及后來的凡爾賽—華盛頓會議,中國不僅減免了一半的庚子賠款,還收回了山東權益。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躍成為國際聯盟創始國。

《色佛爾條約》規定的土耳其領地(黃色):


相比之下,站錯隊的奧斯曼帝國則被列強瓜分,曾比肩大清的土耳其國土面積減少71%,從世界大國淪為中等國家。倘若中國當初也像土耳其那樣站錯隊,加入德奧陣營,最后可能也逃不脫被瓜分的命運。山東會被日本竊取、新疆會被蘇聯趁火打劫、西藏會被英國侵吞、云南會被法國蠶食,長江流域則會被列強長期控制,那可真是國將不國。

第二次國運:二戰加入同盟國

如果說一戰是20世紀第一次列強分蛋糕,那二戰就是20世紀第二次分蛋糕。

二戰前中德合作典范——德械師:


在1937年之前,各國之間合縱連橫,爾虞我詐。昨天可能還是盟友,今天就會變成敵人。當時中國同時跟美國、蘇聯、德國保持良好關系,面對日本的威脅,起初中國試圖引入國聯調停,借助英美的力量壓迫日本讓步。但由于英美奉行綏靖政策,有意扶持日本對抗蘇聯,該計劃陷入泡湯。后來中國又試圖與蘇聯合作,共同對抗日本。但老奸巨猾的斯大林卻盤算“禍水南引”,不僅拒絕為中國提供安全保障,還主動挑唆中日矛盾,試圖讓中日斗得頭破血流。所以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幾年,中國跟德國保持密切軍事合作,以出口錫礦來換取德國武器援助,并組建了大量“德械師”。此時日美反而處于蜜月期,日本從美國進口了大量燃油和鋼鐵,準備做成炸彈扔往中國。

假如中德合作一直這么發展下去,搞不好哪天中國就直接跟德國結盟了,作為應對,日本反而會加入英美陣營。那二戰就會出現另一個劇本:英美日蘇VS中德意,最終日本成為戰勝國,中國淪為戰敗國,那東北很可能就丟掉了。

1937年,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


所幸歷史并沒有朝著這個方向發展。1936年日本爆發“二二六兵變”,軍部掌控了國家大權,政府高層的親英美派被清洗,整個國家朝著法西斯化道路發展。1936年底,日本與德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隨后意大利加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日德走向結盟。

在日德結盟后,中德關系走向破裂。1938年,經日本多次施壓,德國撤出在華顧問團,并停止對華軍售。在這種背景下,聯德抗日的計劃破產,中國只能選擇倒向英美。1937年侵華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在上海頑強阻擊日軍,給西方輿論界留下深刻印象,美國民間掀起對華捐贈行動。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英美在長江流域的利益被嚴重侵犯,美國開始以官方名義向中國提供貸款。1941年,美國對日本發動石油禁運,被逼到墻角的日本孤擲一注發動珍珠港偷襲,為自身的毀滅埋下伏筆。

由于中國軍民堅持抗戰,以及正確的外交策略,中國躋身二戰戰勝國行列,國際地位達到鴉片戰爭后的最高點。不僅獲得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身份,還收回了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的主權,保住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基本疆界。

反觀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不僅喪失了明治維新以來所有侵略成果,自身也被美軍占領,淪為半殖民地。80年代面對美國的貿易制裁,日本只能忍氣吞聲,甘愿日元升值。二戰也成為中日兩國國運的分水嶺,日本再無機會問鼎亞洲老大的機會,中國民族意識完全覺醒,走向浴火新生。

第三次國運:解放戰爭速戰速決

二戰后,英法殖民體系走向解體,美蘇進入劃分地盤的階段。

東歐和西歐的分裂是雅爾塔體系的結果:


按照雅爾塔體系的設定,東亞、中東、歐洲均被美蘇分割完畢。中國東北、朝鮮是蘇聯勢力范圍,中國關內、韓國、日本則是美國勢力范圍。中東的埃及、敘利亞是蘇聯的勢力范圍,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伊朗則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在歐洲,美蘇則以易北河劃界,使德國分裂成東德和西德。

1945年—1950年,世界格局基本都按照美蘇的劇變演變,很多國家原本由同一個民族構成,卻被硬生生分裂成兩半。但有三個民族并不甘心被美蘇擺布,試圖統一山河,結束分裂,分別是中華民族、阿拉伯民族、德意志民族。

在中國,國共雙方都不愿意接受南北朝的局面,都希望統一中國。1946年,解放戰爭打響,上百萬大軍在東北、中原、西北等多個戰場激烈廝殺。

在中東,阿拉伯世界對新生的以色列虎視眈眈,因為以色列是西方插入中東的釘子,目的是為了控制新月地帶,阻撓中東統一。阿拉伯軍隊摩拳擦掌,隨時準備剿滅以色列。

在歐洲,德國人從未放棄統一的努力,西德和東德圍繞柏林展開爭奪,雙方既嘗試通過武力手段維護統一,也愿意通過談判方式實現整合。

在冷戰初期,只有中國最終實現了統一,阿拉伯世界和德國均走向分裂。

轉折點發生在1948年。在此之前的兩年里,解放軍在東北和中原取得了一定戰果。在東北,解放軍在四保臨江之后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在華東,孟良崮戰役殲滅了國軍精銳的74師。在中原,豫東戰役在國民黨的防線上撬開了巨大的口子。盡管如此,國府仍控制中國最富裕的長江流域,并擁有三百多萬軍隊。

更重要的是,美國和蘇聯并不希望中國統一,美蘇可以接受國共沿山海關劃界,也可以接受沿黃河劃界,甚至是沿長江劃界,但美蘇絕不愿坐視中國統一。在1948年,解放區所控制的范圍已經達到美蘇容忍極限,一旦解放軍南下長江,美蘇很可能下場干預。

同樣擁有統一愿望的阿拉伯世界,于1948年5月發動第一次中東戰爭,對以色列宣戰。在阿拉伯聯軍的猛烈攻勢下,以色列節節敗退,全軍處于崩潰邊緣。就在這時,美蘇出手了,在美蘇的操縱下,聯合國發表了停火決議,逼迫阿拉伯人停止進攻。在停戰期間,美國軍援如潮水般涌入以色列,全球各地的猶太退役士兵被空運至以色列,蘇聯則允許猶太裔士兵前往中東參戰,以軍的戰斗力得到恢復,最終反敗為勝。阿拉伯世界一蹶不振,自此之后走向分裂。

因此中國統一的最大障礙并不是國府,而是美蘇,如何避免美蘇干預,是解放戰爭的重點。很快,我們就迎來了機會。

1948年6月,柏林危機爆發,美蘇在德國展開軍事對峙。同年9月,柏林危機進入高峰期,美國動用戰略空軍向西柏林投放物資,歐洲局勢一觸即發。

就在這種背景下,解放軍迅速開啟三大戰役,9月份,遼沈戰役爆發,東北進入決戰階段。

不僅如此,美國局勢也朝著有利于我方的方向發展。1948年11月,美國迎來大選,民主黨的杜魯門在爭議中上臺,美國內閣也進入劇烈的人事變動中,內部斗爭白熱化,在對外問題上很難做出有效決策。另一方面,中蘇邊境也進入冰凍期,蘇軍干預能力大大下降。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同時開打,中國進入統一倒計時。

事實上,三大戰役是掐著秒表打的。因為從美國大選到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一旦美國新一屆政府就任,它的決策效率將大大提升,很有可能會出兵干預中國內戰。因此到了三大戰役后期,解放軍幾乎是在跟時間賽跑,以追求速戰速決的效果。最終,淮海戰役于1月初結束,剛好趕在美國新一屆政府就任前10天。

等到杜魯門新內閣上臺,三大戰役已基本結束,此時美國再想干預已為時已晚。長江以北基本被解放軍控制,長江以南駐守的國軍基本都是剛抓的壯丁,缺乏戰斗意愿。此時,中國統一的進程已勢不可擋。1949年4月發動渡江戰役,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可以說,二戰后的很長時間里,大多數國家的命運都是按照雅爾塔體系劃定的范圍分裂,只有中國是例外,最終竟然在美蘇眼皮底下實現統一。作為對比,德國一分為二,阿拉伯世界更是分裂成十多個國家。朝鮮則比中國慢了一步,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公開宣布:臺灣和韓國不在美國防御圈內。朝鮮信以為真,草率發起統一戰爭。最終引起美國介入,以至于朝鮮半島至今仍維持分裂狀態。

假如阿拉伯人能晚幾個月攻打以色列,朝鮮能早一年半發動武統,或許中東和朝鮮半島就可以統一了。所以說選擇>努力,對個人如此,對國家也是如此。

第四次國運:朝鮮戰爭與156工業項目

1949年6月,《論人民民主專政》就對未來中國外交政策做過構思。有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倒向美國,但這一方案在之前幾十年里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美國只想在中國搞殖民經濟,讓中國淪為買辦掌控的國家。第二種方案是在美蘇之間騎墻,但這也是不可行的,世界上沒有這種兩全其美的事情,兩頭討好意味著兩頭不討好。那只剩下第三種方案,就是倒向蘇聯,借助蘇聯的力量,推動工業化建設,改善人民生活。

但想倒向蘇聯其實也沒那么容易,因為蘇聯人并不信任新中國。1950年2月,在經歷多輪談判后,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個條約是二戰后首次對雅爾塔體系的突破,蘇聯承諾逐步撤出旅順、大連,交還中東鐵路,并對中國提供安全保障。相比于民國時期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極大改善了我國地緣環境,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場外交勝利。盡管如此,斯大林對中國仍抱有戒心,認為中國會成為第二個南斯拉夫,因此拒絕對中國提供大規模援助。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950年6月,由于誤判了美國的意圖,朝鮮主動開啟統一戰爭。隨后美國第七艦隊進駐臺灣,公然干涉我國內政。9月美軍發動仁川登陸,將朝鮮軍隊攔腰截斷。憑借強大的武力,美軍取得節節勝利,并向三八線逼近。

抗美援朝成為立國之戰:


朝鮮關系到中國生死存亡,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抗美援朝正式開啟。在經歷了三年的較量后,志愿軍將美軍趕回三八線,并與美國簽訂《板門店協議》,使我國東北得以穩定。

朝鮮戰爭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洗刷了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百年國恥,讓中國老百姓第一次挺起了胸膛。在此之前,有很多民眾對新中國抱有質疑;朝鮮戰爭之后,大部分百姓發自內心地擁戴國家,社會秩序自動實現穩定。

156工業項目使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了十年:


另一方面,朝鮮戰爭也使蘇聯看到了中國的潛力,蘇軍開始撤出東北,把中國當成社會主義陣營老二去培養。蘇聯也開啟對中國工業輸出的進程,也就是156工業項目。特別是赫魯曉夫上臺后,由于根基不穩,為了拉攏中國,他大幅增加了援助力度,大量蘇聯專家攜帶最先進的設計圖紙來到中國,手把手教授中國技術。從拖拉機、汽車、坦克、飛機,幾乎毫無保留。哪怕是60年代初中蘇交惡后,蘇聯也向中國轉讓了最先進的“米格-21”殲擊機的技術,光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就重達13噸。憑借蘇聯轉讓的技術,我國成功研制出“殲-6”、“殲-7”等超音速戰斗機,一躍成為航空大國。

二戰后,像156工業項目這樣,大規模的技術轉移是很罕見的,能與之媲美的只有美國對日本的技術轉讓。50-70年代,為了扶持日本成為反蘇橋頭堡,西方對日本提供了大量廉價技術轉讓,日本僅花了60億美元,就從西方引進了耗時50年研發、價值2000多億美元的先進技術,這是戰后日本經濟騰飛的重要原因。

整個50年代,西德和日本成為美國的大力扶持對象,中國則成為蘇聯的重點扶持對象。中日德也成為當時全球經濟增長最迅速的經濟體。中國從農業國一躍成為工業國,日德則從中等收入國家一躍成為高收入國家。

第五次國運:對印自衛反擊戰

從50年代后期開始,中蘇關系走向惡化。

1956年,蘇聯入侵匈牙利,暴露其大國沙文主義的本質,中蘇矛盾開始激化。

1958年,蘇聯試圖搞“中蘇聯合艦隊”和“長波電臺”,意圖控制我國主權,讓我國淪為其衛星國。

1960年,蘇聯召回在華專家,并斷絕對中國的援助,中蘇關系正式破裂。

在這種背景下,蘇聯開始扶持印度以制衡中國,向印度出售大量武器裝備,來自西南方向的地緣壓力日益增加。

尼赫魯曾嘗試發展“有計劃的市場經濟”:


此時的印度正值尼赫魯上臺,與甘地不同,尼赫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劃。他打算用蘇聯式的計劃手段,來推動重工業發展,擺脫農業國的地位。但他也認可市場對調節經濟的作用,鼓勵私企競爭,希望實現進口替代。不僅如此,尼赫魯還試圖在印度搞土地改革,通過贖買等手段將富人的土地分配給窮人,以降低工業化成本。其經濟方針被歸結為“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這與后來韓國總統樸正熙采取的政策如出一轍。

作為印度最有威望的人,尼赫魯嘗試削弱地方權力,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他深知種姓制度是印度崛起的障礙,因此一直主張予以廢除。另一方面,印度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卻有300多種語言,極大增加了各區域間的交流成本。為此尼赫魯在印度各地創辦語言學校,試圖統一印度的語言。

在外交上,尼赫魯則發起“不結盟運動”,打著反殖民、反剝削的旗號籠絡其它發展中國家,儼然成為第三世界領袖。正因如此,美國和蘇聯都積極拉攏印度,美國稱贊印度是“民主典范”,蘇聯則對印度提供大量工業援助。

假如尼赫魯一直這么搞下去,印度很有可能會提前崛起,成為繼美蘇之后的又一大威脅。因為印度本身工業基礎就比中國好,又享有扼守印度洋的區位優勢。60年代我國同時面臨美蘇一南一北的夾攻,如果西南方向的印度再崛起,后果將不堪設想。

從1959年開始,印度便對我國西藏地區進行蠶食,印軍在青藏高原大量修建軍事據點和哨所,并對我邊防軍進行挑釁。由于當時我國的主要矛盾是美蘇,對印度的蠶食,只能暫時忍耐。一方面加緊對西藏的物資輸送,儲備彈藥和糧草;另一方面厲兵秣馬,等待有利的反攻時機。

古巴導彈危機使我國迎來了解決印度問題的時機:


在忍耐了三年后,這個時機終于被我們等來了。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美蘇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在歐洲,蘇聯百萬大軍蓄勢待發,隨時準備橫掃西歐。在大西洋,美國各艦隊進入無線電靜默狀態,掛載核彈的戰略轟炸機24小時巡弋,一旦戰爭爆發,它們會把核彈第一時間扔到蘇聯頭上。

對印度自衛反擊戰使我國西南邊境迎來50年的和平:


在美蘇進入對抗白熱化之后,我國迎來了對印度作戰的窗口期。1962年10月,我國向印度侵略者發起全面反擊。在中印邊境東段,我軍以急行軍的方式,穿越峽谷和叢林,出其不意繞到印軍后方,大部分印軍還來不及做出反應就被殲滅。在中印邊境西段,我軍對入侵加勒萬河谷的印軍發起強攻,一舉端掉其所有據點。這場戰爭我方大獲全勝,收復了大部分失地。印度則潰不成軍,尼赫魯大半輩子積累的政治威信蕩然無存,兩年后便病逝,其大部分改革成果被推翻,印度陷入政令不出中央的狀態。

尼赫魯之后的印度政府,大多庸碌無為,包括英迪拉家族、甘地、辛格家族等,上臺后只知道貪污腐敗,沒有決心、也沒有能力去推行改革。不僅如此,在與中國作戰失敗后,印度逐漸放棄不結盟政策,開始倒向蘇聯,并在經濟上照搬蘇聯模式,推行國營經濟,遏制私企發展,長期孤立于西方經濟陣營之外。蘇聯解體后,印度成為冷戰輸家,人均收入被中國拉開一大截。直到1991年,印度才開啟市場化改革進程,但為時已晚,因為中國早在1978年就開啟經濟改革,比印度早了13年,因此也承接了大部分來自日本和東亞四小龍轉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直到莫迪時代,經濟發展才步入正軌,但已經被中國拉開五倍差距。

在很大程度上,對印戰爭使我國西南方向迎來了50年的和平。假如沒有這場戰爭,憑借龐大的體量,以及尼赫魯推行的集權改革,印度很有可能會崛起為超級大國。那么今天我國的頭號威脅恐怕不是美國,而是印度了。所以最高明的戰略,就是未雨綢繆,將風險扼殺在苗頭中。

第六次國運:聯美抗蘇與對外開放

60年代后期,蘇聯對我國的威脅日益加大。

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人對我國北方的領土就垂涎三尺。清朝末年,沙俄利用我國積貧積弱的窗口期,竊取了我國北部160萬平方公里土地。民國時期,蘇聯在繼承了沙俄大部分版圖的同時,也繼承了沙俄對土地的貪婪。在蘇聯刺刀的威脅下,外蒙古永久脫離了中華的懷抱,蘇軍還在二戰末期趁火打劫,一度占領了東北,搜刮大量財富。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意識形態等原因,蘇聯一度展現出對華友好的態度,并給予一定工業支持。但蘇聯這么做更多是想把中國發展成衛星國,當中國開始追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時,蘇聯人迅速翻臉,不僅斷絕了對中國的援助,還在中蘇邊境部署百萬大軍,時刻準備南下。

冷戰時期蘇聯將核威懾當做重要外交工具:


1969年,中蘇在黑龍江珍寶島和新疆鐵列克提爆發軍事沖突,雙方互有傷亡。此事發生后,暴躁的蘇聯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與中方協商,而是直接對中國采取“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選中的目標包括西昌、酒泉等軍事基地,以及北京、長春等工業城市。由于種種原因,中蘇最終避免了核沖突,即便如此,蘇聯的霸道也給中方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應對蘇聯威脅,我國開始重新審視中美蘇關系,1969年,在《對戰爭形勢的初步估計》中,我方認為:“中蘇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蘇矛盾大于中蘇矛盾。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美蘇矛盾,與美國緩和關系。”這就成為聯美抗蘇策略的理論基礎。

此時美國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從1964年開始美國就陷入越戰泥潭,軍費開支急劇上升。由于龐大的貿易逆差,1971年美國停止黃金兌換,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信用岌岌可危,當時有很多西方學者認為美國會輸掉冷戰。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也希望與中國緩和。

尼克松訪華成為冷戰時期標志性事件:


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總統尼克松訪華,并發表《上海公報》,美國首次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中美正式走向接觸。為了進一步與中國緩和關系,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并逐漸減少對臺灣的軍事支持,我國南方地區的防衛壓力明顯下降,可以更好地把軍力拿來應對北方威脅。

中美緩和是冷戰的重要轉折點,兩國最終實現了共贏。對美國來說,一個相對友好的中國,使其可以從東亞事務脫身,將精力轉向歐洲和中東。對中國來說,在與美國緩和關系后,中國打開了與西方國家交流的大門。尼克松訪華后,中國陸續與日本、英國、西德等資本主義國家建交,對外開放的大門初步打開,西方也放松了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在此背景下,我國制定了“43方案”,從西方引進大量機器設備,這成為80年代之前規模僅次于“156工業項目”的對外引進計劃,使我國工業實力大幅增長,為后來改革開放后的經濟騰飛奠定物質基礎。

在很長時間里,中美關系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第七次國運:中美建交與對越自衛反擊戰

70年代末,來自蘇聯的威脅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上升。

70年代末蘇聯軍事實力達到巔峰:


受兩次石油危機影響,西方國家普遍出現經濟“滯脹”現象,工業產值明顯下滑。相比之下,蘇聯則憑借高油價賺取大量財政收入,并以此擴充軍隊。按照當時的預計,假如北約和華約開戰,蘇軍裝甲洪流僅需一周時間就能橫掃西歐,將赤旗插到巴黎。美國靠常規軍力無法阻止蘇聯,只能考慮動用核武器。在那個年代,包括美國、西歐、日本、中國、土耳其、伊朗等國均把蘇聯視為頭號威脅。

在亞洲,蘇聯采取全面出擊的戰略。先是支持印度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然后又跟越南簽署《蘇越友好合作條約》,組建軍事同盟,并準備在越南金蘭灣駐軍,打造反華包圍網。如果真的讓蘇聯人的計謀得逞,我國內陸大部分邊境線都將暴露在敵國的刺刀之下。

在這種背景下,中美關系進一步改善。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與臺灣當局斷絕關系,從臺灣撤走駐軍。中國則進一步加速對外開放進程,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被設立,來自東亞四小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潮水般涌入中國,鄉鎮企業蓬勃崛起,中國經濟迎來了長達幾十年的高速增長期,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

與美國建交固然增強了我國的外交影響力,但打鐵還需自身硬,越南問題得靠中國人自身解決。當時越南仗著蘇聯撐腰,自詡世界第三強國,在中越邊境多次向我軍挑釁。更關鍵的是,越南還對柬埔寨發動入侵,試圖占領湄公河下游,統一整個印度支那。

古代中原王朝都不愿意中南半島出現超級強權,清朝時期緬甸一度占領暹羅(泰國),試圖統一中南半島,最終在乾隆的干預下緬甸的野心得到遏制。70年代末越南組建了百萬大軍,打算攻占老撾和柬埔寨。一旦其計劃得逞,我國地緣環境將急劇惡化。東面有美國和日本、北面有蘇聯、西面有印度,假如南面再出現一個超級強權,那意味著我國需要在云貴和兩廣地區長期部署重兵,長此以往,財政必然會被拖垮,經濟建設更是無從談起。

越南好對付,但越南背后的蘇聯卻不好對付。因為蘇聯與越南簽署了軍事同盟協議,規定其中一方遭到進攻的時候,另一方絕不會袖手旁觀。此時蘇聯在我國北方部署了50個師,蘇聯人公開宣布:“一旦中國軍隊進入越南,蘇軍將大舉南下。”

中越局勢,與當時中美蘇博弈密切相關,牽一發而動全身,引來全球關注,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不敢承擔與蘇越兩線作戰的風險,因此不敢出兵。”

然而,1979年2月,我國正式對越南發起反擊。為什么挑在這一時間段呢?當時有三個判斷:

1、此時中蘇邊境正處于冰凍期,蘇軍如果想偷襲我國后方,會面臨嚴重補給困難;

2、中國剛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蘇聯摸不清美國真實意圖,蘇聯擔心中美達成秘密協議,一旦蘇聯入侵中國,北約會趁機進攻東歐;

3、越軍雖然好勇斗狠,但大部分主力都用于入侵柬埔寨,自持有蘇聯保護的越南僅在中越邊境部署少量兵力,在防線上出現很大的漏洞。

對越戰爭的精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事后證明這三個判斷極其精準,蘇聯雖然號稱在中蘇邊境部署百萬重兵,但大部分都是架子師,蘇軍主力仍在東歐與北約對峙,西伯利亞鐵路運力有限,短期內無法兼顧遠東地區。而且蘇聯高層擔憂中美已經結盟,害怕進攻中國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一直按兵不動。另一方面,此時的越南軍隊正在柬埔寨作戰,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后院失火,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中國軍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殲滅了侵入我國領土的越軍,并反攻至越南境內,拔掉越南北部所有軍事據點。

雖然越南遭受了重大打擊,但越軍主力仍在,況且越南地勢復雜,一直糾纏下去容易演變為持久戰。因此在戰爭爆發三周后,中國就宣布撤軍,這再一次讓外國專家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以往的戰爭大多是為了占領土地,結果中國在寸土未得的情況下就選擇撤軍。

事實上,這恰恰是中國戰略的高明之處。參考后來的俄烏戰爭,俄羅斯的一大敗筆是沒有設定止損目標,把戰爭拖得太久,以至于陷入戰爭泥潭。中國對越南作戰,思路很清晰,最低目標為了阻止越南吞并柬埔寨,最高目標是削弱蘇聯在東南亞的勢力。在實現這些目標之后就果斷后撤,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在與越軍作戰的同時,中國北方的軍隊也積極備戰,隨時防止蘇軍南下。中國的防線幾乎密不透風,蘇聯即便想干預也無從下手。因此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軍隊教訓越南,吃了個啞巴虧。為了找回面子,后來蘇聯悍然發動阿富汗戰爭,結果一打就是十年,把家底全部賠光,為其解體埋下伏筆。

至于越南,后來中國軍隊又在邊境與越南進行輪戰,越南財政被拖垮,被迫從柬埔寨撤軍。與對印戰爭一樣,對越戰爭也屬于未雨綢繆,在危險的火苗剛出現的時候就及時撲滅,避免西南和南部方向出現致命威脅。倘若晚清也有這等戰略眼光,利用長崎事件先下手為強,那后來日本可能就不會崛起,也就不會有甲午戰敗的恥辱了。

此戰之后,美國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的戰略價值,中美關系也進入長達十年的蜜月期,大量西方資本和技術涌入中國,我國進入對外開放的新時期。

第八次國運: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這一計劃主張開發外太空武器,利用激光、粒子束、電磁軌道炮等工具在大氣層外攔截蘇聯導彈,以癱瘓蘇聯核威懾體系。隨后美國軍方制作了上百萬頁的PPT,詳細展示了“星球大戰計劃”的各個細節,包括武器方案、研發進度、實驗效果等。

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


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在蘇聯引起了恐慌,蘇聯在常規武器方面與北約有一定差距,更多靠核威懾來維持軍力平衡。假如美國真的研發出外太空武器,讓蘇聯的核武庫失效,那蘇聯將陷入嚴重的地緣災難。作為應對,蘇聯大幅上調軍費,國防開支占GDP比重從8%上升至17%,一方面是開發所謂的“外太空武器”,另一方面擴充常規軍力,以追求和北約軍力平衡。

事后證明,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只是一場騙局,美國根本就沒有開發“外太空武器”,它純粹是想把蘇聯拖入軍備競賽的泥潭。雖然蘇聯擁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但蘇聯的經濟卻是短板。由于大量財政資源投入軍工領域,民用開支被極大壓縮,老百姓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到了蘇聯后期,物質嚴重匱乏,民眾為了買面包被迫排起長隊。禍不單行的是,蘇聯還趕上了油價下跌,這使其財政雪上加霜,多個地方陷入破產。

80年代美蘇的軍備競賽,使很多國家陷入恐慌,擔心再次爆發世界大戰,因此紛紛選擇上調軍費。但當時的中國卻一眼看穿了美蘇色厲內荏的本質,并對世界形勢做出了兩個判斷:

1、戰爭的風險是存在的,但當今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快速增長,在較長的時間內世界大戰打不起來;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是東西問題,發展是南北問題,中國要堅定站在和平這一邊。

經濟發展為國防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基于這種判斷,1985年,我國實施“百萬大裁軍”,節省大量軍費以支持經濟發展。事后證明,80年代我國對外部形勢的判斷是極其準確的,在此后的幾十年里,大國之間的對抗明顯減弱,經濟規模成為衡量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

但在80年代,能看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國家寥寥無幾,大部分國家受冷戰思維影響,仍保留積極備戰的思路。比如印度繼續堅持“窮兵黷武”的政策,伊拉克和伊朗則打得不可開交,越南直到90年代才放棄“稱霸”的思路。在當時的發展中國家里面,只有中國做出了這種前瞻性判斷,并提前享受到了經濟騰飛的好處。

第九次國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克林頓主義

1989年,蘇東劇變,波蘭、匈牙利、東德、羅馬尼亞等國相繼爆發顏色革命。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隨后美軍對伊拉克發動“信息化戰爭”。在絕對的力量差距面前,幾十萬伊拉克裝甲部隊灰飛煙滅。

1991年,蘇聯解體,紅旗從克里姆林宮緩緩落下。蘇聯從1979年的巔峰期,到解體,僅隔了12年。

禍不單行的是,出于和平演變的目的,美國加緊對華封鎖,投入大量資金試圖在我國引爆顏色革命,中美關系進入長達三年的停滯期。面對中國市場,外資陷入猶豫,有些甚至做好了撤離的準備。外貿一度熄火,國民經濟受到很大沖擊。

海灣戰爭和蘇東劇變給了我國極大震動,前者使我國看到了和美國的巨大差距,后者使我國深刻認識到西方的陰險狡詐。圍繞這點,國內掀起了巨大爭論,一部分觀點認為我們應該學習美國,放松對經濟的管制;另一部分觀點認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反和平演變工作。

其中最核心的分歧在于: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中美關系到底能不能搞好?

在經歷了漫長的爭論后,1992年,南方談話公布,終結了社會上對姓資姓社的爭論,對于市場經濟的作用一錘定音。隨后,我國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引起一波“下海潮”,中國經濟騰飛的號角再次吹響,國民經濟迎來兩位數增長。

在外交上,針對美強中弱的特點,我國專門制定了“韜光養晦”的政策,對美國的挑釁適度克制,致力于發展經濟,并等待轉機的出現。

克林頓時期中美關系經歷了“先低后高”的過程:


1993年,克林頓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最開始的時候,克林頓試圖對中國采取“遏制”政策。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美國工商界看到了中國龐大市場的機遇,包括比爾蓋茨、巴菲特等頂級富豪均主張與中國緩和關系。華爾街耗費上百億美金對美國國會進行游說,希望放寬對華投資限制。最終,在美國資本家的敦促下,克林頓的對華政策從“遏制”轉向“接觸”,中美交流的大門再次打開。

1993年,中美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舉行元首會晤,這距上一次元首會晤已經過去了四年。1997年,中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宣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兩國關系進一步升溫。1999年,在克林頓等人的推動下,美國同意中國加入WTO,這為后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奠定基礎。

在很長的時間里,中美關系維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呈現“政冷經熱”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亞太的穩定與和平。

第十次國運:戰略機遇期

2001年小布什上臺后,美國對華政策出現強硬的趨勢。他公開將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并加大對臺灣的軍售力度。不僅如此,小布什上任三個月后中美就爆發了南海撞機事件,我方飛機墜落海面,飛行員不幸遇難。中美關系跌入冰點,美國對華政策再次朝著“遏制”的方向轉變。

“911事件”使美國戰略重心從東亞轉移至中東:


然而,2001年9月,“911事件”爆發,美國世貿雙子塔遭到恐怖襲擊,美國民眾紛紛要求采取強硬手段反制。為了迎合選民,小布什政府在明知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將戰略重心從東亞轉移至中東。接連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并與中國主動緩和關系。2001年底,中國正式加入WTO,外貿增速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21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基于這種判斷,我國擱置諸多外部分歧,全力發展經濟,以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為抓手,努力創造GDP增長條件。進入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時期。

事后證明,當時的判斷極其精準。2000年—2019年,中國經濟迎來黃金二十年,GDP總量從一萬億美元暴漲至十四萬億美元,一躍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工業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和全球貿易中心。然而,從2020年開始,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世界地緣格局加速惡化,中美關系跌入歷史最低水平,全球出現供應鏈脫鉤的趨勢,各國都面臨經濟下行壓力。

可以說,2002年我國對戰略機遇期的判斷,一年不多,一年不少,精準無誤。

事實上,不僅是“911”事件,21世紀頭20年還發生了其它很多事件,為我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戰略緩沖期。

比如2008年,美國逐漸從中東戰場脫身,準備全力對付中國。結果西方爆發金融危機,經濟陷入蕭條,美國不得不放慢打壓中國的進度。

2010年,中日釣魚島危機爆發。這一年中國GDP正式超過日本,這讓日本感到憂慮。日本政府主動在東海制造摩擦,試圖與中國開戰,像甲午戰爭和侵華戰爭那樣第三次打斷中國的崛起。但那時的美國總統是奧巴馬,他第一任任期需要依靠中國拉動內需來拯救美國經濟,同時也指望中國購買美債。因此當時美國并不支持中日開戰,錯過了用軍事手段遏制中國崛起的最佳時期。等到2020年美國再想通過軍事手段來對付中國,已經晚了,此時殲20、國產航母、東風17、萬噸大驅等均已列裝。美國再想動武的話,就得掂量掂量成本了。

2014年,美國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衰退后,經濟終于迎來復蘇,可以騰出手對付中國。結果克里米亞危機突然爆發,俄羅斯成為西方眾矢之的。為了維護與歐盟的關系,美國不得不采取對俄強硬手段。結果折騰了一年半,克里米亞危機才得以平緩。

2016年,回過神來的奧巴馬開始推行TPP,試圖另起爐灶,打造一個將中國孤立在外的貿易體系。不僅如此,奧巴馬還搞起“南海仲裁”,想要激化中國與東盟關系。假如奧巴馬的政策得以延續,那我國將提前面對類似2022年那樣的地緣環境。

結果2016年美國大選特朗普在大部分人不看好的情況下逆襲,希拉里嘗到了失敗的苦果。特朗普一上臺就推翻了奧巴馬所有政策,包括TPP、氣候協議、伊核協定等。作為商人,特朗普只看中經濟利益,為此推行貿易保護政策,把大部分盟友都得罪了一遍。德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均在此期間倒向中國,德國積極推進《中歐自貿協定》談判,日本則趕在美國大選期間加入RCEP。

在特朗普時期,雖然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但這屬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策略,美國加的關稅大部分成本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很小。但特朗普在地緣上搞收縮主義,向北約盟友征收軍費,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外交打開方便之門。假如特朗普能一直干下去,中國完全有可能構建一個將美國排除在外的亞歐大陸經貿體系。更不用說特朗普在新冠疫情期間一系列操作,更是讓美國陷入債務問題和高通脹之中。

十次國運,事在人為

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無疑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晚清不僅積貧積弱,而且喪權辱國,已經完全淪為西方統治中國的代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但此時的中國,前景并未一片光明。一方面是軍閥割據,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枷鎖仍套在中國老百姓的頭上。

20世紀歷次戰爭的贏家和輸家:

最終贏家

最終輸家

一戰

美國、日本、中國

德國、俄國、奧匈
土耳其、英國、法國

二戰

美國、蘇聯、中國

德國、日本、意大利
英國、法國

冷戰

美國、西歐
日韓、中國

蘇聯、東歐、朝鮮、印度

但在此后的一百年里,中國在歷次國際大變局中均做出了正確選擇。20世紀人類共經歷了三次重大國際秩序變動,分別是一戰、二戰和冷戰。只有中國和美國,均成為這三次博弈的最終贏家。中國從面臨瓜分的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則取代了英國世界霸主地位。

所謂的十次國運,既有運氣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主動能動性的發揮。精準的前瞻判斷+務實的路線方針+頑強的奮斗精神=國運,這也是中國能抓住十次國運但印度、土耳其、越南、日本、德國、蘇俄抓不住的原因。

從歷史來看,大國博弈就是那么殘酷,只要走錯了一次,就有可能身死國滅,曾經的歐洲霸主奧匈帝國,如今早已灰飛煙滅,幾十年前讓世人聞風喪膽的蘇聯,如今走向內戰。至于德國、日本、法國、大英帝國,早已失去了對世界的支配能力,淪為中型國家。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全球大博弈已經來臨,俄烏戰爭只是國際秩序變更的起點而非終點。在這一輪博弈中,核心矛盾是中美對抗,中國第一次成為全球博弈的主導者。這對我們的戰略研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歷史上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中美對抗只有一個國家能贏得最終勝利,這就需要我們在出招的時候慎之又慎,盡可能尋求最優策略。不妨以史為鑒,學習前人的智慧與耐心,以更好的姿態去迎接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金主花400萬包養Coser卻遭出軌,帶前男友回家做,發現時正穿褲子

金主花400萬包養Coser卻遭出軌,帶前男友回家做,發現時正穿褲子

社會醬
2025-05-07 17:40:21
刪稿、道歉!風阻測試無異常后,阿維塔發律師函:要求“造謠”用戶蘇黎世貝勒爺刪除不實言論并公開道歉

刪稿、道歉!風阻測試無異常后,阿維塔發律師函:要求“造謠”用戶蘇黎世貝勒爺刪除不實言論并公開道歉

和訊網
2025-05-12 10:01:22
成都75歲董事長赤膊代言,科倫藥業“肌肉營銷”引爭議

成都75歲董事長赤膊代言,科倫藥業“肌肉營銷”引爭議

正經社
2025-05-12 11:18:24
供電局朋友提醒:這4種家電“不用時要拔插頭”,不然電費噌噌漲

供電局朋友提醒:這4種家電“不用時要拔插頭”,不然電費噌噌漲

CG說科技
2025-05-11 22:42:47
印度持續開閘供水!杰納布河重新流入巴基斯坦

印度持續開閘供水!杰納布河重新流入巴基斯坦

看看新聞Knews
2025-05-11 19:38:43
凌晨時分,普京突然舉行發布會,解決烏克蘭危機,這次有了新可能

凌晨時分,普京突然舉行發布會,解決烏克蘭危機,這次有了新可能

平祥生活日志
2025-05-12 12:13:34
她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她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錫望
2025-05-07 13:28:59
扶不起的阿斗?巴基斯坦明知是陷阱還往里跳,中國攔不住都攔不住

扶不起的阿斗?巴基斯坦明知是陷阱還往里跳,中國攔不住都攔不住

小lu侃侃而談
2025-04-29 19:52:13
孫儷時隔25年與戰友聚會,一個個變成中年人,42歲她依然年輕漂亮

孫儷時隔25年與戰友聚會,一個個變成中年人,42歲她依然年輕漂亮

最炫時尚
2025-03-13 18:16:03
全國選妃招婿,舉國第一人卻絕了戶

全國選妃招婿,舉國第一人卻絕了戶

家傳編輯部
2025-05-11 17:44:00
福建男童失蹤最新后續:救援隊發聲,曝懸崖聞到臭味,情況不樂觀

福建男童失蹤最新后續:救援隊發聲,曝懸崖聞到臭味,情況不樂觀

春序娛樂
2025-05-11 19:23:54
章子怡,傳喜訊!

章子怡,傳喜訊!

中國文藝網
2025-05-12 07:08:17
嫩白玉腿,雪白腳丫,無盡誘惑!

嫩白玉腿,雪白腳丫,無盡誘惑!

北冥說事
2025-04-29 22:51:46
打了20年的仗,卻多了2100萬人口,阿富汗女人為啥越亂越愛生娃?

打了20年的仗,卻多了2100萬人口,阿富汗女人為啥越亂越愛生娃?

獵火照狼山
2025-05-11 17:52:16
78歲路都走不穩還開演唱會撈金,全網惡評如潮,她卻揚言回饋粉絲

78歲路都走不穩還開演唱會撈金,全網惡評如潮,她卻揚言回饋粉絲

聚合大娛
2025-05-12 11:55:54
男子坐了28年牢,出獄后到派出所重新辦證,所長看到他竟哭了出來

男子坐了28年牢,出獄后到派出所重新辦證,所長看到他竟哭了出來

紅豆講堂
2025-05-08 09:35:37
S媽疑想逼汪小菲學具俊曄轉贈遺產,汪小菲學聰明了,不再上套

S媽疑想逼汪小菲學具俊曄轉贈遺產,汪小菲學聰明了,不再上套

鄭丁嘉話
2025-05-09 13:58:23
劉強東老婆曬素顏照依舊美,32歲章澤天臉上斑點多,沒有名人包袱

劉強東老婆曬素顏照依舊美,32歲章澤天臉上斑點多,沒有名人包袱

溫讀史
2025-05-09 14:37:07
1988年,河南村婦跑去北京找知青丈夫,說出名字后首長嚇了一跳

1988年,河南村婦跑去北京找知青丈夫,說出名字后首長嚇了一跳

紅豆講堂
2025-05-04 08:10:08
2025年全球最牛的10架戰斗機排行榜,中國強勢上榜兩架!

2025年全球最牛的10架戰斗機排行榜,中國強勢上榜兩架!

荷蘭豆愛健康
2025-05-11 18:40:30
2025-05-12 13:32:49
洋愷宏觀 incentive-icons
洋愷宏觀
致力中國崛起,貢獻民族復興!
83文章數 634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中國大使回應加方"威脅言論":中國沒要讓加變成一個省

頭條要聞

中國大使回應加方"威脅言論":中國沒要讓加變成一個省

體育要聞

最熱鬧的國家德比,除了防守什么都有

娛樂要聞

金秀賢卷入海帶女人事件 形勢再升級

財經要聞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

科技要聞

硅谷罕見承認:谷歌搜索、iPhone等終將退場

汽車要聞

大眾純電版GTI采用后置后驅 動力更加激進

態度原創

手機
家居
教育
親子
公開課

手機要聞

阿爾法戰略加速落地,榮耀手機4月迎來產品技術大爆發!

家居要聞

灰色輕奢 大氣不失優雅

教育要聞

2024智慧家長家教好故事展播(一)

親子要聞

讓這個小孩加入田徑隊,在哪里都能跑這么快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晋宁县| 江陵县| 云浮市| 东莞市| 望城县| 额尔古纳市| 马山县| 永昌县| 托里县| 特克斯县| 湘潭县| 阳曲县| 乐东| 克东县| 广元市| 阿瓦提县| 邯郸县| 湖南省| 肥西县| 江安县| 霍林郭勒市| 新干县| 洪雅县| 泰兴市| 海伦市| 哈巴河县| 个旧市| 万荣县| 澄城县| 耒阳市| 横山县| 玉山县| 黄大仙区| 县级市| 乐陵市| 景东| 新乡市| 敦煌市| 平湖市|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