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學區劃分揭曉的季節。每年的學區劃分,由于事關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都要熱鬧好一陣子。究其原因,主要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學校事實上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大家都想往好學校里擠。
學校之間的差異主要由硬件、師資、生源三要素決定。硬件,可以通過落后學校的改建遷建來拉平;師資,可以通過輪崗、招新等辦法來實現均衡;生源,則依賴于合理的劃片方法。
如果說前兩者主要靠教育部門自身來推動,生源的均衡,也就是合理的劃片則牽涉面更廣。特別是因劃片不當形成的學區房問題,在網絡上被形容為壓在普通人身上的大山之一。
在海南,學區房問題也由來已久。比如眾所周知的某中某小,擅長聯袂出演,先是在某海岸成功打造出一個學區房富人區,接著又在某島打造了第二個學區房熱門區域,去年開始,又移師另一個島,試圖打造第三個高房價學區房片區。
有網友戲言,長此以往,某部門都可以改名叫房產局了,因為他們炮制熱銷房地產的能力,比資規、住建的水平要高出太多。
要打造出成功的學區房,殊為不易。如果把這個勁兒放在加強基礎教育、實現教育均衡上,相信可以無往而不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各級政府應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可見,要求公立義務教育學校做到“平等”“均衡”是老百姓的正當權利,也是有關部門最起碼的擔當。
但愈演愈烈的學區房現象,卻赤裸裸地向大眾宣示,平等、均衡是多么遙不可及。當然,世界上沒有理想國,我相信大部分人也不會苛求絕對的平等。大家只是希望,我們正走在趨近平等的路上,而不是背道而馳。
那么,學區房問題有沒有解決或者緩解的辦法呢?當然是有的。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 “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
隨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陸續開始了“多校劃片”試點。具體的辦法就是,將所謂名校和普通學校捆綁劃片,搖號決定學位分配。
在北京市,數年前就開始推行“以多校劃片為主,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并逐年擴大多校劃片的范圍。該措施采取后,北京學區房房價應聲下跌,特別是海淀區、西城區的一些學區房神盤,出現了較大降幅。
除北京外,其他推行“多校劃片”城市的學區房房價也出現了理性回歸。
這么好的政策,為什么海南不效仿呢?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怕麻煩。畢竟,學區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必然招致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正因為如此,各地也采取了多種過渡期手段,確保政策平穩落地。
一是在區域上,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分區分片逐年增加多校劃片區域,最終達致“以多校劃片為主”的政策目標。
二是在時間上,多校劃片首先從新購房居民開始。比如北京市海淀區就以2019年為界,明確“2019年1月1日后在海淀區新登記并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于申請入學的,通過電腦派位的方式多校劃片入學”。
同時,各地也對多子女家庭予以特殊照顧。比如雙胞胎子女可選擇兩人一號,確保兩個孩子在同一所學校就讀;哥哥姐姐正在片區內學校就讀的,弟弟妹妹可選擇與哥哥姐姐同校就讀。
各地的實踐證明,在明確政策預期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推行“多校劃片”,不但能有效遏制學區房亂象,同時也能大幅減少每年學區劃片公布引發的爭議。
“多校劃片”在海南也不是完全沒有動作,《海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多校劃片,并將熱點學校分散劃入相應片區,推進片區間優質教育資源大體均衡”。
或許,從文件到現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各市縣陸續將公布學區劃片方案,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