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烏爾善導演的《封神第一部》開啟點映后,囤兒第一時間就購票進場了。影廳里自然是人滿為患,因為和囤兒一樣迫不及待先睹為快的人,怎么可能只有寥寥千百人呢?點映的場次,完全不夠用啊!
囤兒對這一版《封神》的期待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劇組在籌備之初就選了一批年輕演員,進行了封閉式的訓練,只為飾演片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群像——質子旅。第二個期待點,也是源于此。即質子旅這個原著里的邊緣角色被扶正后,故事要怎么改?
《封神演義》原著小說大概分成三個部分,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后邊是聞太師征討西岐,以及武王反攻伐紂。囤兒覺得《封神》既然要做電影三部曲,那大體上會以原著的這三個部分做為節點。
出人意料的是,《封神第一部》的核心并非如原著般重點寫紂王的暴虐。主創用一種更貼近古典戲劇的手法,從歷史資料中取材,提煉出了更嚴肅、沉重的主題,并把小說的人物和情節,圍繞主題表達進行了改編。
于是,《封神第一部》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魔幻類型片。昆侖仙人和凡人修道者,在本片里基本上在打醬油,充當世界觀和解決危機的工具人。本片的核心是講人,講人的情感,講人的選擇,講人的人性。尤其是一些最具戲劇張力的段落,甚至連表演,都帶有古典戲劇的節奏感。
在這樣的古典氛圍里,演員自然不能帶有現代感,尤其不能帶有偶像感。于是,囤兒理解了為什么烏爾善要特訓質子旅演員。原來,封閉特訓練的不僅僅是于適等演員的肌肉和動作戲,而是要盡量降低他們身上的現代色彩,讓他們能呈現出古典美。
這也就難怪囤兒之前看于適演的《長空之王》,發現他有古典美了。這種磨礪是會深入到個人氣質里的。就好像曾經當過運動員的人,也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吃苦。
《封神第一部》第一個說臺詞的,便是于適飾演的姬發。他第一段內心獨白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個立場很符合姬發的個性,卻又藏著一個危險的因素。因為這個立場是建立在一個根基上的。如若根基有裂痕,那么上面的一切都會崩塌。戲眼一下就落在了他身上。
作為古典戲劇的戲眼,姬發在片中必然處于多方拉扯的核心。他和姬昌、他和紂王殷壽、他和好兄弟殷郊,都有非常強烈的拉扯關系。即便是處于最極限的拉扯中,于適也不會夸大自己的情緒表現。他讓姬發始終處于真實的情感狀態之中。喜怒哀樂,都是由內而發,絕不浮于表面。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姬發的動作戲相對其他角色而言,不僅量多而且難度大。本片質子旅的動作戲不是武俠的飄逸,不是魔幻的寫意,而是一種戰場的寫實。看上去很隨意的一個彎弓搭箭動作,卻因為射箭方向與馬頭方向成直角而難度陡升。于適應該是練過無數次,摔了無數次,傷了無數次,才能把這個動作完成得如此流暢自然吧。
囤兒一向推崇古典美就是永恒美。雖然人類的審美潮流變得很快(比如90后的非主流審美現在就已經看不見了),但古典美是人類很原始的氣質崇拜,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被潮流所壓制。于適和其他質子旅演員們,在《封神第一部》的表現,是契合影片古典戲劇氣質的。他們會為國產影視劇帶來一股新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