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美國商務部終于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數據。
根據美商務部的數據,二季度美國GDP年化季率為2.4%,超過預期(1.8%),同時也超過一季度2.0%的增長率。
這一數據說明美國經濟并沒有傳聞的那么差,反而還超過市場預期,經濟增長依然強勁,這也是美聯儲再度加息的重要經濟支撐。
二季度,外貿出口拉低了美國經濟增長,但居民消費大幅提升,貢獻了1.1個百分點的GDP,私人投資和政府投資消費也為二季度GDP貢獻了1.3個百分點。
為了更直觀對比,需要把美國的GDP“環比折年率”換算為我們常用的“同比增速”,按照同比增速計算,今年二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長2.7%。
要知道,一季度美國GDP增長2%,再加上二季度2.7%的增長,那么整個上半年,美國GDP同比增長2.3%,而我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我國增速更高,但是最終的GDP數據卻不斷擴大,這是什么原因?
根據美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二季度美國GDP達到6.76萬億美元,結合一季度的數據,上半年美國GDP總量達到了13.24萬億美元,仍然穩坐世界第一的寶座。
然而,上半年我國GDP在換算為美元后達到8.55萬億美元,中美差距擴大至4.69萬億美元,中國GDP已經降至美國的64%,如果結合下半年的預測數據,全年中美GDP差距可能擴大至9萬億美元左右。
明明是我國GDP增速高于美國,為什么差距反而在擴大?
首先,這里的GDP增速指的是實際增速,是拋開物價上漲因素之后的GDP增長率,而把物價上漲包括在內的增長是“GDP名義增速”。
上半年,中國、美國的實際增長分別為:5.5%、2.3%,中國增長確實更高,但是如果把物價上漲因素包括在內,美國的GDP名義增速將達到7.1%,高于我國。
在物價上漲方面,上半年美國是遙遙領先的,美國高通脹還沒有結束,中國卻出現了邁向通縮的風險,6月份美國CPI增長3%,核心通脹增長4.8%,而我國6月份CPI增長0.0%。
所以在今年上半年,美國的通脹率保持著較高水平,而我國通脹率保持低位運行,連續3個月低于1%,正是因為這種差距,導致美國GDP名義增速突破7%,超過我國。
另一方面,上半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動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上半年人民幣出現了明顯的貶值,尤其是二季度,人民幣一度跌破7.2關口,我國GDP在兌換為美元后明顯縮水。
所以,美國高通脹率與人民幣貶值共同導致了上半年中美差距進一步擴大,中國GDP跌至美國的64%,而去年這一比例為70%。
從美元潮汐的周期來看,當前正處于美元加息周期之內,美聯儲短期內加息不會結束,目前美國通脹率為3%,美國的目標是要將通脹降至2%以內。
美聯儲加息一方面是為了降低通脹,但更重要的是為了收割,美元潮汐就像一把金融鐮刀,但從去年以來,收割效果不如從前,所以美聯儲加息短期內很難結束,再加上經濟表現還不錯,更是給了美聯儲繼續加息的勇氣和動力。
所以,這就會導致美國通脹率持續下降,美元表現依然強勢,只要等到美元進入降息周期,在匯率方面,人民幣屆時將迎來升值,而美國的通脹率也將保持低位,我國CPI將逐漸擺脫低位運行,到那時中美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歷史的背后就是周期,經濟發展永遠繞不開周期背后的規律,不要因為一時的高低誤判形勢,要從周期背后尋找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