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6日,星期日,晴天
有個朋友,把周杰倫和刀郎放在一起比較,說刀郎比周杰倫厲害,理由是,同時期刀郎的銷量比周杰倫的高,比如《2002年的第一場雪》,另外就是最近的火爆程度,說是播放量超級過80億了,遠遠比周杰倫高。
首先,其實,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歌曲這種東西,很個人化,只要自己喜歡就行,雅俗應該共賞。
也就是說,所有和感性相關的東西,文學,音樂,影視作品,拿去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就很可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喜歡就好,沒必要比來比去的。
真正的問題在于,人都喜歡用自己的喜歡去干擾別人的喜歡,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品味才是最好的,別人品味都差點意思,其實這些都是人性的弱點,很多矛盾根源也在于此。
但和感性相關的作品,是不是就沒有高低之分呢,其實是有的,好作品是有標準的,用作家馮唐的話說,文學有一條金線,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條金線,雖然不會像數學那么明顯,我們或許也很難確定一個及格的作品是80分還是90分,但對明眼人來說,洞若觀火,及格還是沒及格,,一看就明了,歌曲也一樣,一聽就知道。
由于每個人理解,境界,經歷,情感能力都不一樣,就導致每個人感知和感受不一樣,造成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所以評判一首作品最公平也最靠譜的就是時間,最終檢驗作品好不好,就看多久之后,還有沒有人聽,有多少人聽。
只是內行人,就可以提前預判,知道什么樣的作品會流傳,什么樣的作品只是流行,很快就會淹沒在時間里。
從這個角度看,那是很清晰的,周杰倫活的時間一定會比刀郎長,現在的比較就不說了,從作品數量,傳唱度,粉絲數,知名度,以及作品質量,刀郎都比不過周杰倫,幾乎可以肯定在幾十年后,00,10,20那幾代人,聽周杰倫的一定多過聽刀郎的。
為什么敢這么確定,主要是基于作品,一首歌而已嘛,沒那么深奧,重要的就兩個點:詞和曲,詞和曲當中,曲子又比歌詞重要,因為歌曲首先是以聽覺打動人的。
就像很多外國歌曲,即使不知道歌詞什么意思,也不影響我們喜歡聽。就像左小詛咒的《愛的勞工》曲子是真好聽啊,但歌詞的立意,哎,一言難盡。
歌詞呢,是情感的催化器,歌詞其實是對音樂的局限,歌詞會把一首歌表達的意思局限在某個確定的情感或者事情上,詞的立意和境界,又會影響一首歌的格調和趣味。
比如像《羅剎海市》這種歌曲,他寫的就不是情感,而是情緒,不管后面表達了多少諷刺,揭露了什么社會問題,那都是情緒,我們聽的是歌,是情感,不是批判,批判最好的載體不是歌曲,而是其他,比如文學作品,就是很適合的載體。
但歌不行,沒人聽歌是為了學習理性的批判精神,歌曲都是為了情感,都是感性的。
刀郎這首歌,敢確定的是,很少有人會被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這種破玩意歌詞打動,這些東西,只能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事件上,激起人們調侃的情緒。
所以《羅剎海市》這種作品,只會成為一個像嘲笑別人那樣被人嘲笑的流行品,盡管背后實際上表達某些社會問題,但那些問題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就有了,而且早就有作品講過了(比如人們分析的來源(聊齋))。相當于以前就有人諷刺的再拿出來諷刺別人,那有什么價值呢?除了發泄下情緒。
如果不是刻意,有多少人會主動通過聽歌來了解社會問題呢?我們想有思想有哲理,有批判精神,基本都會去看書。
所以,刀郎現象,最終會像淄博燒烤那樣,無人問津,再怎么火熱,最多幾個月而已,我猜都撐不過過年。
二
我們再看看作品本身,我們隨便找首歌看看,像《2002年的第一場雪》,同樣是情歌,為什么就很難和周杰倫的,比如隨便一首《安靜》相比。
同樣寫的是愛情,幾十年后,男孩愛上女孩,或者女孩愛上男孩,但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放棄對方,這時候,當他聽到《安靜》:“我會學著放棄你,是因為我太愛你”的時候,瞬間就不行了,啊,寫的就是我和他(她)啊,對吧。
因為這種情況在愛情里是很多的,非常容易讓人產生共鳴,這里面包含的也是很濃厚的男女之間真摯的情感。
但像《2002年的第一場雪》“忘不了把你摟在懷里的感覺,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熱更暖一些”這種感覺,你就很難確定是不是愛了,可能是愛,也可能只是需要,性愛的需要,這里面涉及到肢體接觸,把你摟在懷里的感覺,而且還有內心的火熱,這些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性,而不是愛。
同樣都是抱,是肢體接觸,也有境界之分的,就像張震岳的《抱著你》歌詞這樣寫的:“如果明天看不見太陽,整個世界會變成怎樣,在最后這一刻,讓我緊緊抱你,抱著你 抱著你 我抱著你”,這個詞表達的就是愛啊,是濃厚的情感,相當于在表達:世界末日來了,只要你在我身邊,抱著你我就有了全世界,對吧,沒有人聽到這樣的歌詞,會聯想到抱著你是想日你。你要是寫成,我摟著你,那感覺就一下飛去KTV了。
所以說,雖然說作品沒有高低之分,但是有高級和低級之分,那英他們言語雖然不恰當,但并非沒有道理,這和道德評判沒關系,而是人類共同的認知,不管什么文化,什么國家,在情感或者精神領域里面,是有境界之分的。
奉獻,付出就要比索取的,自私的境界要高,兩個人精神契合的愛就比性的境界高,而比愛情境界更高的,就是更大的愛,比如像許巍那樣,贊美愛,感受愛,感謝愛,他很多歌表達的都是一種更加寬廣的愛,就像《一天》《無盡光芒》這類的作品。
還有歌頌自由,和平,呼吁平等,反對戰爭之類的就是更大的愛,就像邁克爾杰克遜的《拯救地球》或者黃家駒的《amani》就是這類的歌曲。
而比歌曲更高級的,就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就像古典音樂,因為沒有歌詞,所以全是聽者的自我感受,那你聽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嚴格講,純音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它更加無邊無際,每個人都可以聽出屬于自己的感受,沒有任何指向,也沒有立場,同樣的曲子,有人聽到的是愛情,有人或許能聽到親情或者友情,以及其他各種情或恨。
所以,我們很少見到有人在純音樂上爭議,都是歌詞惹的禍。
而且,由于境界高低的不同,也意味著被替代的可能性也不同,從這個角度判斷,很多事情就很清晰了。
在歌曲中,90%的歌曲都是情歌,絕大部分愛情,極少的友情和親情,其他非情歌歌曲,大概有,勵志的,就像家駒的歌,還有就是許巍的,帶點哲理和詩意的,體現更加寬廣的愛的風格。當然也有很多憤怒的咒罵的,那些不去討論。
所以,刀郎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大于周杰倫,雖然都是寫情歌的,但周杰倫水平高于刀郎。
周杰倫被替代的可能性大于許巍或者黃家駒。因為許巍和家駒他們兩個沒有在情歌這個群體里面,而愛情歌曲數量很多,有很多可以替代的,概率上就要大很多。
但誰要想聽點寫哲理詩意,寬廣的愛,這類境界的歌曲,首先你你要找到同類型的歌手,本身數量上就比情歌少了,而且還要寫得比許巍好,那就更難了,所以許巍或許不大眾,但一定比周杰倫更加雋永,家駒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呢,哈哈,這些歌手寫得再好終究是流行歌曲,永遠都比不過純音樂,就像那些古典音樂家們:巴赫,蕭邦,李斯特,貝多芬,莫扎特這些人,這都多少年了,后人都只是在演奏他們的作品,僅僅是演奏他們的作品,就能被封為音樂家,就像郎朗,李云迪之類的,那你說,要是有人超越他們,那得被封為什么?而這樣的人,多少年才能出一個呢?
歌曲會影響人的情緒,所以聽什么歌,其實是需要選擇的,以前寫過關于這方面的文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