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不斷改版,為防失聯,請“星標”一下路數吧!
大概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科學家Curt Richter做了一個“邪惡的動物實驗”。
老鼠們被他扔進了內壁光滑的水桶里。在老鼠們堅持了15分鐘左右剛沉入水底時,他把老鼠們撈起來晾干休息。
之后,獲救的老鼠們被再次扔進桶里。這次,老鼠們游啊游,不讓自己沉下去。平均堅持60個小時后,老鼠們才再次絕望,沉到水底。
從15分鐘到60個小時,相差整整240倍。老鼠們對希望的渴望,超越了時間,也超越了生死。
這個實驗讓我不得不聯想到碧桂園。
這段時間,發生在小碧身上的事遠超出了它成立31年間經歷的風雨總和:
股債雙殺—公開市場利息逾期—業績巨虧—公司致歉—境內公開市場停牌。
苦苦支撐了2年,小碧也算一定程度上享受了希望的力量。但現實打敗了幻境,小碧沒能繼續扛一扛。
小碧還是向市場投了深水炸彈。
6月12日晚間,小碧11支境內債券公告停牌。當中包括了那筆最先到期的16碧園05。
今天(8月14日),這筆存續約40億元的私募債被曝出的一版初步償付方案如下(未必是最終方案):
分期付,展期三年,降低前兩年現金支出壓力。
這跟多數地產同行境內債展期方式方法類似。展三年,至少留了點念想。希望展三年不是拍腦袋決定的,更希望不會像龍光一樣展完再展。
目前,小碧公開市場依舊沒違約,但展期或重組不可避免。當然,約千億體量的公開債務進行展期或重組,肉眼可見不會容易。
在小碧致歉信發出后不久,有小碧員工在朋友圈里喊話:
“公司的偉大之處在于:早就可以選擇躺平無非是損失信譽,但可以更好地保現金流。但公司沒有這樣做。我們都不慌,您慌什么。”
這或許是小碧的委屈:
曾堅守信用,要保交付;也面臨銷售腰斬,銷售回款無法及時歸集到總部;更要面臨融資增量斷崖式下跌。每一步走得戰戰兢兢,一點風吹草動市場往往風聲鶴唳。
不堅守信用,也是保交付,也是銷售和融資下跌。如果是有保留的躺下,日子似乎還更滋潤。
但不管怎么樣,不守信用,被優質房企標簽道德綁架著的小碧,不該用“保交付”來當幌子搪塞。
幾千年前,孔夫子已經說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當滿屏都在喊“信心”時,不妨來談談信用。
信心的恢復,需要正向的循環向上,而非負向的螺旋向下。恢復信心,能脫離信用?
小碧的出險,有其自身和外部因素合力作用。但它的出險,不應被視為民營房企團滅的新開始。因為你會發現,還有一些規模型房企堅守著。
別忘了,還有扛著房企信心的龍湖。
龍湖光這兩個月就償還了約百億境內剛性債務。
就在8月14日,龍湖還公告將17億元撥入18龍湖04債券兌付專戶。至此,這家房企年內境內到期債務已基本全部還清。
境外債上,龍湖近期還新獲得了一筆5年期、31億港幣銀團貸款。據了解,2024年1月到期的153億港幣銀團貸款,目前已提前償還72億港幣,龍湖計劃在年內全部提前償還剩余部分。
如果機構沒有信心并擠兌,那龍湖斷然獲取不了這些銀團貸款。
當然,除了龍湖,還有濱江、新城、美的置業的存在。
另外,隔壁老王家的萬達,還在一路甩賣資產割肉放血創造著信用奇跡。
如果覺得這5家還不夠,名單上至少還有雅居樂、中駿、金輝等。
雅居樂、中駿應該是還債小鋼炮了。很難有人提前預料到它們能堅持到現在,并且至少今年年內還是安全的。
沒違約沒重組的房企里有堅守信用的,同樣,展期組里還有一家讓人意外的——寶龍。
哪怕寶龍境外公開市場做了交換要約(exchange offer),但它還是在守信付利息,堅持到現在沒有進入整體重組及躺平削債。
對比遠洋和綠地兩家房企反反復復在信用違約邊緣掙扎,上述那些在決賽圈堅守信用的種子選手們,應該說甩了這兩家幾條街了,就更別提對比那些到現在為止都沒有重組方案的房企們。
對了,文章開頭那個“邪惡的動物實驗”又叫做“希望試驗”。
也許現在還堅守著信用的房企同樣也是小白鼠,但這些小白鼠們至少還在撲騰著,它們都不該是硬著陸的結局,不該被污名化更不該被刻板印象化。
它們挽救了房企最后的顏面,也閃耀著房企的榮光,難道不值得被點贊嗎?
應讀者要求建了個債券吐槽群
務必備注關注的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