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已是清秋時節,前幾日的悶熱被一場場雨一掃而光,晚上吃過飯,漫步在公園的河邊,也不用擔心蚊蟲叮咬,只管望天邊圓月,攬清風入懷,聽鳴蟲樂章。
尚未到草木搖落的光景,思緒也無法跟隨落葉在空中游離。傍晚的公園游人不多,沒一會便走到一處河湖交界的拱橋邊,這里是觀湖攬月的絕佳之地,難免要在此處駐足欣賞一番。如今自己又來到一處陌生的地方,這里曾經文化興盛,名人輩出,宋朝時期朝中文人更是近一半出自江西這片沃土,所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絕不是王勃的信馬由韁。
如今看著鐫刻在拱橋玉欄之上的千年風華,倒影在水中,與月色一起訴說著歷史的如夢似幻。自己只是一位橋邊過客,水波浮動月色斑斕里,倒映著多少興衰更替和生死別離。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人的一生對自己來說3萬多天何其漫長,對冰冷的歷史而言,連塵埃都算不上。可就是這3萬多天的喜怒哀樂、離別聚散才成就了人活在世間的意義。哈哈哈哈哈哈
懷吳中馮秀才
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游程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
這是杜牧一首懷念友人的詩,離別是思念的起點,孤獨則是思念的催化劑。深秋時節,草木蕭條,夜晚也不斷被拉長,在長夜漫漫中,最容易讓人回憶往昔。
吳中地區是杜牧初入仕途的地方,那里留下了他太多深刻的回憶,除了歌女還有曾經的舊友。這位馮秀才大概就是他在淮南節度使下面任掌書記時所結交的。
多年后,杜牧曾再次回到吳中之地,如今長洲苑外面草木蕭條,又是一個深秋,又到曾經的故地,算來已是歲月飄搖,時光如梭。時間可以讓我們遺忘很多事情,但曾經的動情時刻,卻無法被侵蝕。在杜牧心中,再次回到舊地,能讓自己記憶變得清晰的還是曾經送別好友馮秀才的場景。
那個深秋,煙雨中他踏過楓橋,想自己揮手作別,從此奔向遙遠的前方,曾經的兩個年輕人,不懂得離別的滋味,幾十年過去了,不知道他是否還健在,如今過得如何?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等兩鬢如霜、步履蹣跚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有的離別就是一輩子,沒有再見,只有記憶中的樣子。
所以啊,珍惜眼下的朋友吧,暮煙秋雨中,最好不是離別,而是與最親近的人一起談笑風生,為了賞心樂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