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全球貨幣支付出現了較大的調整,人民幣也實現了新的突破!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了今年7月份的月度報告,其中提到:美元的國際支付比例大漲至46.4%,創下新高,比2021年同期提升了7個百分點,所以美元的國際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由于美聯儲從去年開始加息,至今還沒有停止的意向,導致美元指數的表現始終很強勢,大量國際美元回流至美國。
今年7月美國CPI增長3.2%,在持續了一年的下降之后首次反彈,所以美聯儲短期內根本不會降息,大概率還會繼續加息,直到將通脹率降至2%以內。
不過,話又說回來,美國每一輪加息都不只是為了降通脹,而是要展開全球財富的收割,不過這種財富收割的效果正在大打折扣,比如阿根廷和中國達成貨幣互換協議,阿根廷用人民幣償還了美元債務,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美元收割的威力。
當然,美聯儲加息是一把雙刃劍,搞不好會將美國自身經濟帶入深淵,持續加息導致市場流動性枯竭,美國銀行業叫苦連天,已經有幾家銀行爆雷,一旦有大型銀行出現問題,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將是沉重的。
歐元這一次損失慘重,7月份歐元的國際支付比例暴跌至24.4%,雖然仍然是第二大國際貨幣,但是與美元的差距越來越大。
早在2021年7月,歐元的比重為38.4%,短短2年時間減少了14個百分點,如今已經不足25%,總體上來說歐元一直處于下滑的趨勢中。
作為美國的跟班,歐洲的命運完全被美國拿捏,去年美國加息的時間正好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精準狙擊了歐洲,那邊開打,美國抓緊加息,大量資金從歐洲撤離,流向了美國,美國狠狠的收割了歐洲。
俄烏沖突后,俄羅斯能源不再向歐洲供給,美國借此機會大賺能源差價,導致歐洲的能源價格飆升,這也直接沖擊了歐洲的制造業,尤其是德國,德國制造業的一大優勢是俄羅斯低廉的能源供給,如今能源價格大漲,歐洲的制造業已經陷入了困境。
德國7月制造業PMI指數跌至38.8%,處于大蕭條狀態,我國7月的PMI為49.3%,很多人都在唱衰,而德國還不足40%,可見德國制造業現狀有多蕭條!
原本歐洲經濟增長就非常低迷,如今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的德國都在走向經濟失速,制造業萎靡,歐洲的前景堪憂。
最后來看人民幣的表現,7月份人民幣的國際支付比例為3.06%,為全球第五大貨幣,排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之后,相較2021年同期提升了0.87個百分點,人民幣一直在穩步提升。
相信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美元能達到46%,而人民幣只有3%左右?這似乎和中美經濟實力并不匹配,目前中國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0%,況且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貿易順差也是高居全球之首,為何人民幣的國際支付比例這么少?
事實上,人民幣的地位必然是被低估了,因為這一數據是SWIFT系統發布的,該系統是美國把控的以美元為主的交易系統,有些人民幣交易是不計入該系統的。
目前,我國已經有了自己的人民幣跨境交易系統(CIPS),雖然與SWIFT系統相比仍然相差很大,但是交易量增長很快,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要通過SWIFT系統,期待未來能夠更加完善。
目前,我國與很多國家進行了貨幣互換,人民幣正在全球貿易領域低調前進,最近金磚國家擴容,新增加了6個成員,包括阿根廷、伊朗、沙特、埃及、埃塞俄比亞、阿聯酋。
巴西和阿根廷擁抱金磚,主要是為了擺脫美元的控制和依賴,這兩個國家都已經和我國達成人民幣貿易協議,而新加入3個產油國都正在用人民幣與我國進行石油貿易,人民幣的國際化不是一個口號,而是默默的布局,一旦有更多產油國擁抱金磚和人民幣,將對美元造成釜底抽薪的沖擊。
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廣闊,需要繼續布局和努力開拓,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美元達的國際地位依然穩固,短期內很難撼動,人民幣國際化任重而道遠,行穩才能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