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于2016年去世,距離現在已經七年了。而因為在外地工作的原因,在七年中我沒有一次掃過墓,無論是清明還是冬至。大疫已經過去,我一回到了家鄉就在這一天去父親的墓地進行祭拜。
這天一大早,我在三姐夫的帶領下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墓園,這個墓園的名字也取得很好,叫“桃祖福境”。當年,我們的鎮政府花了三千萬買下這塊山地,建成墓園,專供小鎮的戶籍居民,據說經過推算,這個墓園可以用五十年。
墓園背山而建,放眼望去,蒼松翠柏,鮮花搖曳。一陣帶著香味的山風吹過,沁人心脾。走進墓園,自下而上,有規則地排列著一層層統一樣式的寬80厘米,高100厘米的青石墓碑,墓碑的后面種著松柏,茂盛的枝葉在微風的吹拂下,不時激起陣陣松濤,墓園四周是一大片鮮花掩映,在墓園的六個區(A、B、C、D、E、F),區與區之間被青石臺階分開,這幾個區分別種了四個季節綻放的鮮花,現在是夏季,盛開著一種不常見的黃色花朵。
今年冬天我也來過,因為沒有管理回家過年,把墓園鎖住了,我只好在外面祭奠,記得那里我遠遠地望見墓園里盛開的是白色的梅花,春夏之交這里的景色最美,漫山遍野是映山紅。園林設計者為了鮮花不敗,也是用盡了苦心。
2005年,我們鎮政府賣地大賺了一筆,數額是42億。有了錢之后鎮里搞了很多民心工程,建公共墓園就是其中一項。據說當年鎮政府為了挑選這塊地,花了76萬港幣,從香港請了一位所謂的“國際風水師”,在很多塊備選的山地、荒地中挑選了這塊地,并進行了布局和設計。鎮政府領導放出風來:只要把先人埋在這里,就會旺及子孫。因為這個噱頭,很多準備土葬的老前輩最終選擇了火葬,把這里作為人生最后的歸宿。
父親是共產黨員,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因為身體多病,在他年過60歲時就在附近一個墓園花了5000元買了一塊墓地,結果一熬就過了20多年,81歲去世。此時鎮政府已經為他們準備了免費的墓地,于是就將20年前買的墓地半賣半送,居然還賣了5萬元,可見通脹得厲害,錢不值錢,普通百姓死都死得比較吃力。
現在提倡文明掃墓,我在來之前就訂了一束鮮花,在墓前獻一束鮮花這樣一個儀式確實很平淡,沒有傳統的儀式熱鬧。傳統的儀式是先放鞭炮,再跪拜,再燒紙,燒一些物品,如房子、汽車、電冰箱、洗衣機等。有些亡者曾當過兵,就給他燒一條槍、一輛坦克、一架飛機。還有一些心術不正的后人給先人燒“小姐”,真是辱沒先人還渾然不知。
想起2016年9月份,父親從一個人變成一具遺體,最后一盒骨灰,是我親手放進墓地,眨眼間七年過去了。我從一名青年變成了中青年人,再到中年油膩大叔,回首過去,如白駒過隙。對于個人來講,早已參透人生之真諦:每個人都難逃熵增定律,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和滅寂。
秦始皇、唐太宗、清高宗害怕死亡,想長生不老,練丹延壽,反面死得越快。對于死亡,有人悲觀,有人樂觀,有人參悟: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萬物歸我所用,萬物都不歸我所有,過好當下才是真的,光溜溜的來,光溜溜地走,不留下一片云彩,不遺憾,不留戀。
最能安慰人的是余華:“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