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品牌持續擴大在歐洲的足跡,引起了德國汽車制造商的注意。保時捷首席設計師Michael Mauer表示,中國電動車有能力“做完全不同的事情”,這也迫使保時捷的設計變得更加大膽、開放。
保時捷正面臨著全新的競爭,Michael Mauer表示,憑借911和卡宴等標志性設計主導行業近20年后,新的競爭對手正迫使保時捷變得更加大膽,“這些新造車企業沒有傳統,可以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走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它們在歐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名爵、比亞迪和吉利等老牌汽車制造商正在迅速擴張,而蔚來、小鵬等新造車也推出了不少新車型。
今年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展示了專為歐洲客戶設計的SEAL電動轎車和SEAL U等六款車型。SEAL EV起售價4.5萬歐元,續航里程可達570公里。
蔚來今年夏天還推出了首款電動旅行車ET5 Touring。這款車有望與保時捷Taycan(參數丨圖片)和寶馬即將推出的i5 旅行車相媲美。
不過保時捷的首席設計師認為競爭加劇是一件好事,“作為一名設計師,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因為這使得保時捷的決策者更加開放。”
保時捷和大眾以經典設計而聞名,然而,我們正處于一個新的電動時代。長期主導該行業的汽車制造商正在將市場份額輸給特斯拉和中國電動汽車等新進入者。今年早些時候,比亞迪超越大眾成為中國最暢銷的乘用車制造商,此后差距進一步擴大。
大眾和保時捷并不是唯一關注中國電動汽車的公司。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一直在強調這一點。
今年早些時候的中國之行讓福特領導團隊有了“頓悟”,法利表示,“有趣的是,消費者不再僅僅被擁有電動汽車甚至硬件設計的傳統豪華品牌所吸引。”
這些東西都是電動汽車時代賦予的。相反,他解釋說:“最好的新品牌正在提供軟件定義的集成數字、零售、生活方式的體驗。”
本文為車林外傳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注明出處,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