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又衛生”的名言猶在耳邊,印度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被擺上了臺面。不過這次砸印度鍋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直跟印度“眉來眼去”的大漂亮——美國。雖然大家都知道印度的美食吃完后不拉幾次都對不住你的腸胃品質,但是這次又是什么原因,讓老美直接冒著國家交惡的風險,直接把印度食安問題拿到臺面上來說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印度的食品問題。
再上“黑榜”的印度食品
事情的起因是22號的時候,《印度快報》報道了這么一則新聞: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發布了一個統計數據,其中顯示,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間,在被美國海關拒收的進口食品中,印度排第二名,僅次于墨西哥,遙遙領先于第三、第四名,而如果只算印度的拒收率的話,印度比墨西哥還高,達到了墨西哥的六倍。
這個消息一出來,印度當然覺得很不開心,比如印度知名的時事評論員喬普拉就認為“美國這種行為反映了對印度的歧視,實際上印度出口的食品安全問題并沒有這么嚴重”。而似乎是為了驗證喬普拉的說法,《印度快報》還在次日專門統計了印度食品在過去十年間被美國拒收的所有事件,并且得出一個結論:印度對外出口的食品問題是在逐步緩解的,客觀來說并沒有這么嚴重。比如2015年拒收有1591批,到了今年就只有1033批了。
印度似乎也可以驕傲地說:“你看,這不下降了三分之一嗎?我們食安問題的進步真是泰褲辣!”
不過這話在全世界來說,除了印度自己信,恐怕其他國家沒人能信了。
印度的食品安全頻頻爆雷
其實老美拒收印度食品,主要是因為印度食品的沙門氏菌污染太嚴重了。
這個沙門氏菌可以說是咱們生活里最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病菌,平時咱們偶爾吃個地攤,小商小販不注意清潔,就很容易感染這個病,拉個肚子發個燒,基本就跟這個病菌脫不開關系。
中國尚且如此,印度那衛生環境咱們就不用說了。想想都知道印度會因為食品衛生問題捅出多大的幺蛾子,遠的不說,咱們就說點今年發生的事。
今年6月15號的時候,西部邦拉賈斯坦邦搞了一個大型宗教聚會,當然了,大家熱鬧完了以后,肯定免不了吃吃喝喝,世界各國老鄉們都是一樣的。但這次吃喝完,不少老鄉剛一到家就開始上吐下瀉,把廁所當了家,一遍又一遍往里面跑。最后眼見大事不妙,救護車也趕過來了,300多名老鄉進了醫院,躺了好幾天才算康復過來。
這就是今年印度食品安全領域最大的事故:“615邦拉賈斯坦邦沙門氏菌感染事件”,當然了出了這事以后,印度從地方到中央,免不了各種檢討和反思,甚至連印度衛生部的發言人瓦爾丹都專門出來道歉,表示“此次事件是印度食品衛生領域的重大過失”,并承諾以后進一步改善。
但你要問這個事到底有沒有用呢?剛過了兩個月多一點,同在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就狠狠扇了印度衛生部一個大耳刮子。根據《印度時報》8月28日報道,當地桑格利地區一所修道院,有100多名學生因為食物中毒被送進了醫院,熟悉的配方加熟悉的味道,您猜怎么著?這次的味兒比上次還“地道”,20個學生直接被送醫院搶救了。
事情發生了,當地行政長官拉賈·達亞尼迪也照例發下命令,要求徹查了,但是結果嘛,大家應該也能想到,屁用沒有,最后又是不了了之。
所以說,就印度這種本國人都接連被放倒的衛生情況,但凡老美不是大傻帽,就不可能再進口印度的食物了。
那么話又說回來,印度的食品衛生,到底為啥會這么爛呢?
令人無語的印度衛生
其實,這跟印度本身的宗教文化和基礎建設都有關系,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咱們先說說印度這個宗教文化,印度人信這個婆羅門教,這個教派的教義講究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可勁兒折騰自己,以此作為“苦修”的一種方式。總之就是什么生活方式不健康,什么生活方式原始,他們就按照什么生活方式來活著。
既然都原始和不健康了,自然什么“食品安全”之類的保障也就想都不用想,必然是沒有的。而且婆羅門教還有優良傳統,就是喜歡搞露天的美食活動。“你一口,他一口,病菌隨著口水走”,相信經常上網的你一定會在各個視頻上看到剪輯印度美食的UP主,如果你看了這些UP還能對印度的食品衛生問題有正面的評價,那你的腸胃一定是鐵打的。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印度國家的基礎衛生建設做得非常差。以《印度中央新聞》的調查為例,2015年印度所有城市中,尚且有53%做不到全市的公廁普及,農村這個比例就更高了,達到了71.3%。連公廁都普及不了,食品衛生的監管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其實客觀來說,如果非要說印度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一點事情沒做,那也有點太武斷,實際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印度建國初期,就曾制定過多達14部法律來進行食品安全的監管,例如專門針對乳業管理的《牛奶與奶制品管理條例》;針對于食品生產的《反食品摻雜法》等等。到了2006年,出臺了《食品安全標準法》,次年就建立食品標準局,這個機構有點類咱們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但是效果怎么樣呢?一言難盡。
首先印度基層的治理常年廢弛,具體到食品衛生問題上就是印度全國數百萬流動小販,光靠一個政府機構根本管理不來。咱們就以印度的“上海”孟買為例,全城小攤小販大概20萬,印度的基層管理者,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者,能做到把每一個都關注到嗎?笑話,有的小販今天賣完咖喱,明天就賣蘆薈汁,你知道他后天賣啥嗎?
其次,印度食品標準局的貪腐極其嚴重,今年8月份路透社報道,印度一種含有相當強致癌物質的“毒糖漿”,竟然經過了層層篩選,堂而皇之地在新德里的各大超市上架。一直到引起了數十人的不適情況才被食品標準局重視,后來經過司法部分介入調查,發現這種“毒糖漿”上市前,曾經向食品標準局的幾個高級官員行賄大量盧比,從而躲過審核。
而這也就是當下印度食品監察部門的縮影了:一方面動員力不足,全國鋪展不開;另一方面內部貪腐橫生,各種妖魔鬼怪頻出。
指望這樣的政府機關來遏制印度食品安全問題,幾乎就是白日做夢了。
結尾
誠然,印度的食品衛生問題,也不會因為美國拒收這一件事就發生本質改變。這跟印度國內積弊已久的習氣關系很大,文化上的糟粕沒清理干凈是一方面,政府機關不作為或者沒能力作為是另一方面,如此看來,印度人民未來,還是要忍受相當長時間的“不干不凈”,但愿印度政府能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別等印度人民都進化出了“抗體”,那時候你做啥也沒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