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古厝、粉墻黛瓦,如今去鄉村旅游,住宿方面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這些有特色的民宿。近年來,國內周邊游,尤其是鄉村游,成為不少人出行休閑的首選。每逢假期,鄉村民宿預訂量都會同比上漲,增速超過酒店。
民宿承載著人們回歸鄉村尋找鄉愁的情懷,楔入鄉村文化張力,是一個小而美的業態。設計優良的鄉土民宿設施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現了“人文關懷”,提升了鄉村的綜合質量,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所在。
但民宿不是旅游業的萬金油,它是鄉村運營的一個部分,是延長游客休閑時間的一個功能,伴隨著露營、野營、房車等新的旅游居住功能出現,民宿勢必邁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鄉村民宿經濟能否突破“單程”流量桎梏,形成客戶黏度?在此基礎上,有代表提出更高期待——鄉村民宿要做大做強,充分惠及當地村民,帶動相關產業鏈,提升當地營商環境,也成為城市的獨特優勢。
如今,游客對鄉村旅游的期待已不再停留于自然風光。鄉村美食、民俗風情、古村落遺跡、高品質民宿、土特產和文化產品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鄉村民宿應致力于吸引城里人和原住民回歸,激活鄉村的空間價值,民宿發展有其自身的客流黏度密碼——對消費人群進行精準劃分,深度挖掘產品的高附加值。
壯大鄉村民宿還可以有更多探索,比如房車經濟;同時也要探索民宿經濟形成更大規模,更好匹配國際化大都市消費需求和能級提升。
發展鄉村民宿,就要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資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豐富鄉村民宿文化內涵。
只有把鄉土風貌、特色文化與現代旅游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鄉村民宿更有人情味,讓游客旅行更有記憶點。
尊重歷史文化風貌,合理利用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資源突出鄉村民宿特色,將農耕文化、傳統工藝、民俗禮儀、風土人情等融入鄉村民宿產品建設,注重與周邊社區的文化互動,鼓勵鄉村民宿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找準鄉村民宿發展定位,適應不同群體、不同層次需求,進一步做到客戶群細分,對于不同游客群體需求制定個性化產品及服務,打造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產品體系。
根據不同地方的文化習俗、建筑特色、飲食風味、氣候特點等不同情況來打造差異化鄉村民宿產品,豐富鄉村民宿的內涵,延伸其“住”的上下游產業鏈。讓游客有更多的獲得感,更好滿足多層次、個性化、品質化的大眾旅游消費需求。
要在內部運營中發展新模式,從服務和產品等方面提升游客體驗感。鄉村民宿不僅是為了滿足游客的住宿需求,更是“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要更加規范對服務人員、餐飲菜品等方面的要求,還可以增加一些智能家具、線上服務等創新元素,讓游客耳目一新、常游常新。
鄉村民宿要將精力主要放在豐富產品業態上,以鄉村民宿開發為紐帶,充分挖掘當地特色旅游及產業資源,努力打造具有地方風情和特色的鄉村民宿。
以點帶面深耕“民宿+”鄉村旅游產業,開展多元業態經營,積極與鄉村旅游、文創產業、“互聯網+”等新業態相融合,拓展共享農業、手工制造、特色文化體驗、農副產品加工、電商物流等綜合業態,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有效發揮帶動效應。
--THE END--
素材整理:民宿講堂
素材來源:旅游節慶營銷智匯
版權聲明:我們致力于版權保護,轉載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注明。源自網絡素材無法核實出處,
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李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