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總覺得自己是loser呢?
做什么感覺都比不了人家,挺爛。時間一長,就想擺爛。
時不時就被這樣的想法圈住,直到實用主義出現在眼前:有用沒用這件事不應該是以別人的評價為基礎,好歹就該以自己做基準。
實用主義哲學用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從信念出發,通過行動達到實際效用,有用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這句話還是要思辨一下的,否則容易陷入粗暴的理解——怎么樣都行,只要有用。這當然不可能是一回事。
威廉·詹姆斯在倡導實用主義時,可從來沒想過這么極端的說法。他說的很簡單:生命的意義在于生活者,擁抱什么信念,就通過行動去找尋這樣的意義。
所以loser要抱著不是loser的信念,去做點能做的,看看結果給自己帶來的光芒一刻。
重點在于意義的尋求,這才是終極目標,實際效用不過是一條通道而已。
這是他自己實踐出來的結論,至于這結論到底是怎么回事,哈佛的哲學教授約翰·卡格決定寫一本關于威廉和實用主義的書,于是就有了這本《實用主義救了我,威廉·詹姆斯的心理課》。
作者說實用主義救了他,在幾次心靈危機中,作者不斷閱讀威廉的著作,重新認識理解實用主義,獲得了莫大的啟示。
生病的靈魂
威廉·詹姆斯除了是個實用主義哲學家,還是個心理學家。
心理學的名頭很多,是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實驗心理學家,或許還得加上認知心理學家。
實用主義的誕生和心理學密切相關,更應該說和威廉·詹姆斯相關。
威廉·詹姆斯在年輕的時候飽受無意義感的折磨,他有許多的才華,但是他不知道該去做哪一些,似乎每一個都能給他帶來不錯的未來。這是他自我割裂的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哲學帶來的困頓,無數哲學家的觀點無法解釋人類的命運和生命的價值。
研究哲學在先,探究心理學在后,無論先后他都在為自己的心理危機找答案。他擁有一個“生病靈魂”,會要人命的那種,時不時跳出誘惑他去自殺。
是去死,還是去活,這是個問題。
他苦惱了又苦惱,最后覺得還是試著救一救吧。至少解釋一下:生命的價值到底是什么?人生值得過嗎?
這一救,救著救著,不僅把自己救了,還救了更多類似的人。
這是怎樣的一類人呢?詹姆斯晚年就描述過,哈佛隨處可見存在心理障礙的人,這些人都是之字型的人,箭在弦上的趨勢,過會又由反面占據上風,他們的精神和肉體交戰,互不相容。這就是生病的靈魂。
自由不是幻覺,是體驗
威廉最大的問題是在于自由。他的父親給他創造了一個自由生長的環境,甚至期望這種自由為威廉塑造良好的人格,最終這個孩子能基于科學對世界做出假設、測試與觀察。
在他父親的追求自由和科學的思維熏陶下,威廉從來都相信自己是自由的,直到決定論打破了一切。
決定論聲稱,未來的某一刻都由現在的行動所決定,換句話說未來已經由現在決定,現在已經由過去決定。不斷往前推,最后發現自由是一個幻覺。
這個結論從邏輯上沒問題,但很違背人的感知。威廉就面臨著信念崩塌的局面,如果自由不存在,那么他之前的生活是什么?之后又該如何?
精神上的絕望加上肉體上的病痛,他想到了自殺。更驚喜地發現,自殺是通向自由的路徑,畢竟至少還能決定自己的死亡,這不是自由是什么?自殺意味著對生命的重新控制,逃出生天這是一種自由控制的誘惑。
當然,很多年后,威廉反觀當時的自己,說了這樣的話:生病的靈魂去看待一個健全心態的人,會覺得他們單純盲目、淺薄到難以描述的程度。這是因為生病的靈魂對整個存在的信念會產生質疑和反思。這些體驗是健全者無法領會的。
如何度過他的精神危機?威廉最后決定奪回自由。
這主要是受了法國思想家夏爾·勒努維耶的影響。夏爾認為人的自由意志是可以中斷機械的邏輯連貫性,成為另一串現象的最初原因,這種打斷的行為就是自由的體現。
威廉認識到在理智層面上,信仰自由意志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行動來實現它的正當性與可靠性,最終證明自由意志。
擁有自由的信念,用行動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體驗,證明自己的自由意志,書寫自己的人生意義,這就是威廉的實用主義,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自由不是幻覺,是體驗,是挖掘更多可能性的旅途。
行動即自由
自由的背面是控制,如果不想被所謂的命運推著走,就要嘗試去控制自己。習慣決定人的命運,它可能來自父母、老師、社會。它可能是世俗規訓,也可能是家族傳承。
習慣根本上是守舊的,它盡力讓事情反反復復的發生,但從另外一面來說,威廉認為習慣是社會巨大的飛輪,是社會最寶貴的防腐劑。因為習慣會讓人在限定的范圍之內行為避免各種人的沖突。習慣注定讓所有人和自己所受的教養,或早先的決定,展開人生的戰斗,竭力抗爭,因為沒有其他適合人們的東西,重新開始已經太晚。
當它推著你走入生命時,你愿意將所有選擇交付嗎?如果不愿意,那么就改變習慣,這是奪回主動權的方式,是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徑。
想要獲得自由,那樣就要去行動,行動了才能獲得自由的感覺。選擇哪些成為自己的習慣,滋養哪些習慣,可能不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但是也不完全超出我們的控制。
不要寄希望于循規蹈矩的生活,未來的可能性有無限大。
自由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肯定自由,第二個任務就是抵御所有對自由的侵擾,制定一個實際的行動計劃。
威廉就在執行他的計劃——脫離哪些日常自己定義習慣,驗證自由。
結語
《實用主義救了我,威廉·詹姆斯的心理課》前三章內容就是關于威廉探索自由與行動,挽救自己靈魂的故事,以及在過程中獲得的思考結論。
后三章內容進一步從信念拓展到意識流變中,哪個階段充分體驗自由,最終真理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驗證。
整本書的內容中,同時穿插了實用主義對作者生活的幫助,成就了一次古今對話,教會讀者如何運用實用主義,不誤入歧途。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