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家注·五帝本紀》
前篇所述,炎黃皆少典氏之后,乃為兄弟之國。炎帝立五百余年,世道衰落,讓位于黃帝。黃帝乃土德,火生土,故稱炎帝將天下讓予黃帝。
依據《索隱》推斷,少典、炎帝、黃帝皆諸侯國名,因此才能對應炎帝五百年后而黃帝出之語。
黃帝生于壽丘,壽丘在曲阜東北六里。
黃帝后來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后,建都在涿鹿。涿鹿普遍說法在今張家口,另《正義》注解在彭城,也就是今徐州市。
之后,黃帝又遷都有熊。《集解》說有熊就是今新鄭。
結合這些地點分析,除了張家口,其余地方,都在當時的東夷活動范圍內。
而此前,炎帝的都城初在陳,也就是今周口市淮陽區,后在曲阜。這兩地,也基本在東夷地區,或華夏部族向東夷部族的過渡地帶。
可見,當時華夏、東夷兩家往來密切,許多華夏的首領曾長期在東夷內生活,這也為后來華夏東夷走向融合打下了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