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報告“竇性心動過緩”,還是挺常見的。
經常有患者拿著體檢心電圖,緊張兮兮地來看病。“醫生,我體檢心電圖有問題,竇性心動過緩了,是不是有心臟病啊?“。
于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醫:竇性心動過緩?每分鐘跳多少次?
患: 58次。
醫:平時活動呢?
患:活動起來心跳就快了。我平時經常跑步的。
醫:那沒什么問題。
都竇性心動過緩了,還沒有問題?
竇性心動過緩,嚴格地說,是心電圖的一個診斷名詞。因為是不是“竇性”,要在心電圖上才能看出來,有特定的圖形表現的。最經典的,就是心電圖的“P”波,在Ⅱ導聯直立,在aVR導聯倒置。導聯,在心電圖上都是有標記的。
竇性心動過緩,是說在竇性心律的情況下,心率每分鐘低于60次。
一個是心律,一個是心率,可是不一樣的。心律,是節律,從哪兒發起的,規則不規則;心率,是頻率,心跳的快慢,每分鐘多少次。
竇性,是說明指揮心臟跳動的指令是從心臟的竇房結發出的。正常人的心跳,就是由竇房結指揮的。所以,竇性心律,就說明心臟的起搏點正常。
按照我國現行的診斷標準,竇性心律時,心率每分鐘60~100次正常。低于60次,就是竇性心動過緩;高于100次,就是竇性心動過速了。所以,只要心電圖做出來是竇性心律、心率低于60次/分,心電圖就得報告“竇性心動過緩”。
其實,對于這個心電圖標準也是有爭議的。因為竇性心律時每分鐘60~100 次的正常心率范圍,是源于白種人群的研究結果。而國內研究證實,絕大多數正常人的靜息心率是每分鐘50~95次。所以,一些電生理專家曾經提議,把竇性心律的心率標準改為每分鐘50~90次。可改標準事關重大,需要大數據的支持,也不是隨便就能改的。所以,竇性心律的心率標準就一直用著60~100 次/分。而實際工作中,每分鐘50次以上的竇性心動過緩,絕大多數是正常的,尤其是年輕人,運動員,經常長跑、游泳等耐力運動的人。
而且現在做心電圖是6個導聯同時記錄,12個導聯只記錄10秒左右就完成了,可心跳本身就是時快時慢的,一呼一吸之間就可能不一樣。所以,一時間臥位的心率在50多次/分的“竇性心動過緩”,也不能說明心率就真的“緩”了。
竇性心動過緩,緩到多少算是病?
要看是不是真的緩,進一步可以做“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很多人都知道,叫“霍特”,Horter。就是戴在身上,可以正常活動、長時間記錄心電圖的那種。
竇性心動過緩的診斷標準為平均心率<60次/min, 這樣算下來,如果24 小時動態心電圖竇性心律總心搏數<86 400次就是緩了。可從動態心電圖來說,正常24小時總心率是8萬到12萬次,所以,如果動態心電圖24小時總心率低于8萬次,也算是竇性心動過緩了。這兩個標準略有差異。
如果動態心電圖出現低于40次、持續1分鐘或以上的竇性心動過緩,那是真緩了,要考慮有病了。這里要注意,動態心電圖里有時會報告一個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有時最慢心率每分鐘只有30多次。這也不必緊張,因為這通常是4秒鐘的最慢心率,33次/分以上就算正常。
還有,如果心率比較慢,但是一活動心率就能上到80次/分以上,那也說明竇房結功能沒什么問題。
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對身體是會有影響的。因為心臟每跳一次,輸出的血量是有一定數量的。心跳太慢,輸出的血量就會不足,最主要的會影響到腦供血。而如果心跳慢,在身體負荷需要供血的時候快不起來,就影響人的體力,也影響到內臟的功能。所以,如果心跳特別慢,慢到每分鐘50次以下,活動時也快不了,就要注意了。
真有了病態的竇性心動過緩要找原因的。很多心臟病或者其他疾病和藥物會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的。比如睡眠呼吸暫停,在呼吸暫停的時候,心率就會減慢,甚至會出現竇性停搏,所以有風險呢!還有很多藥物會有影響竇房結的功能。
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的“洛爾”類β阻滯劑,就會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的。但是,治療還正是利用這個減慢心率的作用,因為減慢心率可以減少心肌做功,減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所以,對于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對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療還要求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鐘55~60次呢!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