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并回答了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備受關注的部分問題。
倪虹表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轉型期,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未來的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今年的房地產市場,總的看是前高、中低、后穩。從數據看,1到10月份,一手房交易量雖然下降,但二手房是上升的,一、二手房合起來實現同比正增長。“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主要的原因還是信心跌至谷底,加之居民購買力不足,市場修復仍有待核心城市的熱度傳導,整體樓市還將面臨一段時間的調整期。
11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回答記者提問,主要內容涉及政策實施效果、研判后續房地產市場,以及如何重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等。
1
結構性不足問題仍然存在
倪虹回答有關研判房地產市場形勢的問題時表示,從供給看,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有沒有”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結構性不足問題仍然存在。
房地產是不動產,房地產市場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城市為單元的市場,區域特征很明顯,各個城市的交易量和價格有很大差異。
七普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住房總面積超過500億平方米,家庭戶擁有住房間數達到14.9億間,總量上已經進入了“不缺房”的時代。但受居民收入差異和人口流動等因素影響,仍有較多居民的住房條件有較大的改善需求和提升空間。
對比各省市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有33%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50平方米以上,超過了歐洲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15%的城鎮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低于20平方米,幾乎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31個省市人均住房面積的極差達到了17平方米,其中最高值達到了最低值的1.6倍。
其中,尤其是以北京、上海為主的一線城市仍在普遍存在“缺房”的現象。如廣東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最小,只有30.9平方米,北京、上海超9%家庭“多代同住一室”等。
因此,倪虹在回答記者問時強調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認認真真落實好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和高質量發展。
2
各地政府的紓困是有效果的
倪虹表示,“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起到了積極的效果。1到10月份,一手房交易量雖然下降,但二手房是上升的,一、二手房合起來實現同比正增長。另外,保交樓工作的扎實推進,帶動了全國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增長近20%,也反映出各地政府幫助企業紓困是有效果的。
從前10月各地新政落地效果來看,大體可以將典型城市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杭州、成都為典型代表,隨著新政落地,短期內成交、去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第二類是諸如天津、合肥、昆明、南寧等,短期集中放量后,呈現“前高后低”走勢,新政對成交的提振快速遞減。第三類則是政策“失效型”城市,以長春、福州、濟南、青島、常州等弱二三線城市為主,市場信心缺失,成交尚在筑底階段。
總體來看,政策利好對成交的提振效果正邊際遞減。
3
現在要解決“好不好”問題
倪虹回答關于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問題時表示,黨中央提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這是破解房地產發展難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過去在解決“有沒有”時期追求速度和數量的發展模式,已不適應現在解決“好不好”問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要求,亟需構建新的發展模式。
新模式下,房地產企業要有清醒的認識,現在要拼的是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誰能為群眾提供好服務,誰就會有市場、誰就會有發展。
2023年,盡管整體降溫,但市場上依然不乏開盤即售罄、快速去化且獲得高溢價的項目,其背后離不開優秀產品力的加持。在當前住宅進一步回歸居住屬性的背景下,堅持以產品“質”上為核心,修煉內功、踐行“長期主義”,已成為房企如今及未來較長時間內不變的武器。
4
房地產市場未來仍有堅實支撐
倪虹表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轉型期,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未來的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根據房地產市場新形勢推出的重要舉措。目前,有關工作已經啟動。
隨著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的持續落實,隨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一定能夠推動房地產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
“三大工程”建設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應體系、重構市場和保障關系的重大改革。這次改革的重點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最終是實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場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城中村改造,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重點是,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則是統籌發展與安全、提高城市韌性的重大舉措,關鍵是,平時用得著、急時用得上。
從目前來看,在各項政策疊加之下,部分城市城市效果較好,但整體成交仍不容樂觀,這主要還是因為當前市場信心跌至谷底,加之居民購買力不足。
我們認為,市場修復仍有待核心城市的熱度傳導。但從目前以北京、上海、杭州為代表的核心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表現來看,隨著“認房不認貸”、限購局部松綁等新政落地,短期內刺激了一波存量需求釋放,但是政策邊際效應遞減。
如上海外環線熱區/新城軌交項目熱度下滑明顯,平均去化率已降至45%,杭州限購松綁則主要分流了二、三圈層客戶,區域分化越加明顯。
雖然這三個城市高端購買力基礎雄厚,但是二手房價下行,成交慘淡的行情也使得改善置換鏈條受阻,觀望情緒加劇,后續若無密集利好政策加持,實則很難對成交產生穩固支撐。
從近期的政策面來看,開始關注企業主體。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但從市場反饋來看,2023年10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213.6億元,環比減少41.5%,同比減少51.9%,單月融資規模大幅減少,創下了2020年以來的新低。
與此同時,9月底穆迪將國內房地產行業的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并將多家國資房企列入信評下調觀察名單或者下調企業評級展望,雖然境外信評下調對房企影響相對較小,但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態度。
從目前來看,房企仍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準備。對于當前仍在正常運營的房企,在保信用和保交樓的情況下,要把握好當前政策利好的窗口期,調整企業營銷策略,加快項目去化,同時,也要對企業的土地儲備進行結構性調整,尤其是加快滯重庫存和低量級城市項目去化。具有多元化業務的房企則可加快轉型進程。
整體來看,雖然短期內整體樓市還將面臨一段時間的調整期,但長期來看,我國的房地產行業仍然存在機遇。
這一方面是因為未來我國的城鎮化率仍有相當增長空間,同時,結構性問題仍需解決。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國人均住房面積仍有待繼續增長的趨勢。未來整體房地產市場也將以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重點,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
因此,對于優質房企而言只要能夠穿越目前的低谷期,就能夠在機會點中尋找機會。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企業觀點
克而瑞,成立于2006年,行業領先的中國房地產大數據應用服務商,現信息覆蓋400個城市。依托強大的專業研究力量和咨詢顧問團隊,克而瑞服務于TOP100強中95%以上的房地產企業,并為政府、企業和購房者提供房地產線上線下信息服務的全面解決方案。
經過十余年淬煉,克而瑞從行業數據到客戶數據,實現了房地產大數據閉環。依托中國房地產住宅信息服務平臺(CRIC)和中國房地產資管信息服務平臺(CAIC)的支持,克而瑞業務覆蓋地產、資管、租售、物管、科創、證券等房地產領域。創新研發產品CRIC系統、投資決策系統、數據營銷系統、場景化大屏、柵格土地評估系統、城市租售系統,CAIC投管云、資管云等,為大量房企提供了決策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